危亚英
近几年,南京彭宇案、广州小悦悦事件等频繁触动民众的神经,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热议。温家宝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而国民素质的提高,道德力量的增强,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便是学校的德育。历史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是中学德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高中历史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充分挖掘新教材,努力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根据新课标的规定以及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
1.借助古今对比,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精神。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渊源悠长,文化内涵深厚,拥有经典的儒家学说、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鼎盛的唐朝文化等。对这些辉煌历史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其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对我国近代百年屈辱史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其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借助伟人事迹,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高中学生正处在有所崇拜的年龄阶段,他们崇拜各种英雄人物。因此,结合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的事迹进行教学,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修养。如邓小平,他之所以受到中国人民,以及大量海外友人的敬仰,除了因为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使全国人民富裕起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具有百折不挠的个性。又如孙中山,他终生矢志不移、献身革命、鞠躬尽瘁,正是因为他有高尚的革命情操,以及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才备受世人敬仰。通过对伟人事迹的学习,学生会深刻体会伟大人物的优秀品质,并在内心深处产生许多宝贵感悟,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
3.借助法律案例,培养学生理性的法治意识。
当前,青少年犯罪频发,并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等倾向。在这种形势下,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目标。如,在讲解“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东京审判》,影片讲述了二战结束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反法西斯战胜国一方,对在东亚尤其是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的过程。观看影片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影片中的中国法官梅汝墩是如何运用法律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学生意识到爱国也要运用正确的方法,维护国家利益要通过法律手段而不是极端的报复手段,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措施
确定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渗透目标后,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许多胸怀育人大目标的教师,把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性格培养、情操陶冶、个性发展交融起来,汇成一股推动学生天天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这交融浑然天成,不见人工掺杂痕迹,所以观摩他们的课,每觉春风扑面,和煦怡人……”这种令人神往的德育境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正是我们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所追求的吗?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需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开展情感教育的基础,因为道德教育是感性的,而感性因素必然建立于感性基础之上。其次,教师要力求教学手段多样化。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或课堂演讲等活动。最后,教师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如,对于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参加历史知识竞赛的学生,教师都可以予以表扬,以此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体验润物无声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大门口醒目的校训“立德、立功、立言”时时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二中人,同时它也反映出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只有立德了,才可以立功,进而立言。愿德育之花绽放在每一个教室,愿德育之雨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