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本插图为历史教学锦上添花

2014-04-02 05:58王侠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直观历史教材

王侠

中学历史教材中插图很多,这些插图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能形象、生动、直观地表达丰富的历史信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历史插图的教学,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一、摒弃主观臆想,正确认识历史

历史是过去的、不可重现的东西,要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重新认识过去的东西,光靠文字叙述是不够的,课本上的插图恰恰能形象直观地再现历史。如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课中的插图“钻孔石斧”、“鱼纹彩陶盆”、“骨耜”、“栽培稻谷遗存”等,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能够使学生对远古人类的生活有正确、直观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创设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科学、准确把握插图内涵的情况下,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对历史图片进行细腻描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讲述《张骞通西域》时,教师可以先请学生欣赏插图“张骞出使西域壁画”,然后生动描绘当时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并提出问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历时多久?在途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他的使命完成了吗?这样一来,教材上的文字符号就转换成了插图上的人物形象,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三、简单实用,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插图精心设计新课导言,这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导入方式。比如在教学《秦帝国的兴亡》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秦始皇图”:秦始皇头戴皇冠,身穿龙袍,左手执剑,右手指点江山,踌躇满志。然后导入新课:“对于秦始皇,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学习完本课,大家就会对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样,通过看、讲、问,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教材的学习上来。

四、化难为易。突破要点

教师运用插图开展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洋务运动为何未能使近代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又是一大教学难点,教师利用插图“天津机器制造局”来讲解就可简化这一难点。从插图上可以看出,天津机器制造局总体上是中国封建传统宫殿式建筑,不过又加上了一些西洋式厂房和高大烟囱。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这一建筑的特点及其与洋务运动在本质上的相似点,即洋务派只不过是将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枝、芽嫁接到了封建主义腐朽制度的树干上,这样怎能真正实现“师夷长技以自强”呢?学生在这种形象类比的讲解中深刻认识到了洋务运动的本质所在。

五、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1.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育学认为,学习迁移是指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产生的影响,其中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促进作用的影响叫“正迁移”。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培养学生的正迁移能力。以“彼得一世”这幅插图为例,教材内容虽已表明:彼得一世是俄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俄国的专制统治,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为其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但这些表述显然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彼得一世,因此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识图、释图来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感知插图,学生加深了对彼得一世义无反顾、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教材中的插图为学生锻炼分析比较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事物间的本质区别。如在讲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对比教材中的两幅扇形图,引导其得出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结论;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幅柱状图,引导其得出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插图“开国大典”艺术地记录了1949年10月1日激动人心的一瞬间,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庄严时刻。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会使其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使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实践证明,利用课本插图能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插图来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直观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新历史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