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凤
摘要:“个性化批注”极有利于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紧随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文本。那么如何用好“个性化批注”呢?我认为可以在学文前、学文中、学文后练笔,促进学生深悟文本内涵。
关键词:个性化批注 亮点 巧用
“个性化批注”不同于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生活实际,极有利于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紧随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文本。下面就“‘个性化批注之亮点”和“‘个性化批注之妙用”两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个性化批注”亮点一二三
1.促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传统的作文教学——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易造成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个性化批注”就改变了这一现象。小练笔的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这样做,贴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可实实在在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促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课文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而且不同的文章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因而,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如果弃置不用,那么,这些素材将渐渐被学生遗忘。而“个性化批注”就起到了让学生适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所获写下来的作用,能为今后的习作积累起丰厚的素材。
3.促学生文本内涵的深悟。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只满足于阅读与表达对话,一些最本质的东西还是不能丢。例如,品味鉴赏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学会遣词造句等等。而“个性化批注”就能促学生达到这种效果,深悟文本内涵。
“个性化批注”亮点多多,但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下面我们就重点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最佳时机,使“个性化批注”在促学生深悟文本内涵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个性化批注”妙用前中后
1.学文前练笔,学生趣也浓浓,激其深悟文本内涵。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因此,我很注重课堂教学的开头。实践证明,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在学文前练笔则是课堂教学开头的一种好方式。
例如,教学《三袋麦子》时,考虑到本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还不错,我先不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而是让他们根据这题目自己来编故事。一听到“编故事”,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他们充分想象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故事都非常生动。学文前练笔,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文中练笔,学生意也浓浓促其深悟文本内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外,还要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使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针对课文内容的可挖掘性,抓准训练点,设计“个性化批注”。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如果我们能进行恰当引导,学生对课文就会产生很大的共鸣,觉得有很多话要说,这时就是练笔的最好时机。
例如,我在教学《第八次》这一课时,教学到“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时,学生热情高涨。我安排小练笔:他会怎样动员被打散的军队和他一起加入第八次抵抗呢?让学生写一段话,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学生感受到“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又体会到布鲁斯王子想要保卫国家的热忱。这样,抓住时机,及时训练,自然恰当,学生有话可说,且对课文的理解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可谓一举多得。
很显然,这样的“个性化批注”,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一举两得。
3.学文后练笔,学生情也浓浓助其深悟文本内涵。为助学生再进一步领悟文本内涵,在学习课文后,我们还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设计再进行“个性化批注”。例如,学习了《台湾的蝴蝶谷》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读了课文,看了图画,你想夸夸台湾的蝴蝶吗?请运用书上的词语来写写,说明你不仅善于学习,而且会积累,并会主动运用。”这样不但促进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深悟文本内涵,而且尊重了学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还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课外。于是,我用课件出示了“海底世界的鱼”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仿照书本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来写写其中几种最有特色的鱼。
再如,在教学完课文后,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为文中的人物写简评。很多课文都可以安排这个环节:《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等等。学完《军神》《孙中山破陋习》等课文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给刘伯承和孙中山这些伟人写信,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也可以结合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表达对他们的感谢。这些都是用心灵去体验的作业,虽然没有读读抄抄记记背背,但是留给学生的是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是思想的提炼与升华。
实践证明,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把握住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批注”,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促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体验、内化文本。“个性化批注”亮点多多,我们何不妙用之呢?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