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演说辞的文体特征分析
——林肯演说辞 *

2014-03-31 08:18王桂贤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体学林肯听众

范 琳,王桂贤

(烟台职业学院 对外经贸系,山东 烟台 264000)

一、西方现代文体学

文体学作为“研究语言风格的语言学分支” (胡&姜,2002)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称其古老是由于它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修辞学研究。德米特里厄斯在其《论文体》一书中曾论述过文体方面的问题。称其年轻是因为早期的文体学研究均属主观印象式的评论,且多依附于修辞、文学、语法研究之上,缺乏科学性。直到20世纪初,在欧洲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发展成为较有影响力的独立学科之后,采取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文体学才逐渐演变成为一门相对科学并具有独立体系的交叉学科。(申,2000)

最早试图确立文体学这一学科的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继承者Charles Bally(1865—1947)。他在1909年发表Traite De Stylistique Francaise ,开启了现代文体学的先河(杨,2003)。但他并未关注文本文体,而主要以口语文体为研究对象。他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因此他所确立的文体学主要从表达感情的语言手段入手,研究各种手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分析整个语言表达系统。Bally之后,被普遍尊称为(文学)文体学之父的德国文体学家L. Spitzer(1887-1960),对文本文体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研究主要是分析文学作品中具体语言所产生的效果。通过文体特征分析探究语言与文学的关联。这一时期的文体学研究基本上都是关注文学作品的文本文体的,如小说、诗歌、戏剧等。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其他语体研究,其中就包括公众演讲语体。大部分的关于演讲语体的研究主要借助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演讲者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达到演讲目的(曹,2010)。

二、公众演讲

“公众演讲是指在公开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在现代社会,随着交通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往日益频繁,交流思想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对演讲能力的要求。国内近年来举办的各类演讲比赛也使得人们愈来愈重视此项活动。而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现已成为演讲活动的主角。

演讲虽为口头表达,但由于其对时间,内容,讲话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较高要求,因此需要演讲者事先撰写讲稿。一篇好的演讲稿,即演说辞是成功演讲的坚实基础,而这样的讲稿需经千锤百炼,方能撰写成文。而要撰写出色的演讲稿,就必须了解其文体特征。演说辞的文体 “比日常说话等文体更为正式,庄重,语言结构也趋于复杂,但并不晦涩难懂。”(王&丁,1987)。若想有效地研究演说辞的文体特征,就要选择经典范本。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演讲才能被世人所公认,因此本文将选取其演说辞进行文体特征分析。

三、林肯演说辞文体特征分析

本文选取林肯的五篇著名演说——Speech of Farewell 《告别演说》,His First Inaugural Address《第一次就职演说》,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解放宣言》,The Gettysburg Address 《葛底斯堡演说辞》,His Second Inaugural Address《第二次就职演说》,从如下文体学角度分析其演说辞特征。

(一)词汇特征

首先,林肯的演说辞大都措辞简单,通俗易懂。多用一或两个音节的常用词,如“faith, virtue, proper, revolve, pursue, regard, venture”。这一特点在《葛底斯堡演说辞》The Gettysburg Address中表现最为突出,其目的是为了让在场的普通民众听懂并产生共鸣。但为了不显得枯燥,林肯经常采用变换同义词的说法,如上文提到的演讲中 “perish”和 “disappear”就是同义词。而他用 “four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代替 “eighty-seven years ago”的说法也是为了避免使演说变得乏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演说虽比日常谈话深刻,会使用一些难词、抽象词,但也可以视具体情况,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词汇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毕竟演说的目的是为了让听众听懂并接受。其次,林肯的演说辞中还出现了词汇重复。如在《葛底斯堡演说辞》The Gettysburg Address中林肯说到“It is all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在His Second Inaugural Address 中他又说到:“…the course to be pursued seemed very fitting and proper.”。“fitting and proper”这一词组在其两次演讲中出现,林肯使用这一词组强调所做出的选择和采取的方针道路是“合适与恰当的”。又如在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中“free”一词出现6次,其同根词 “freedom”出现3次。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英语衔接理论,词汇的衔接主要有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复现关系又包括原词复现,词汇的重复是构建语篇衔接的重要方法(贾,2010)。“free”一词的反复出现展现出贯穿林肯整篇演说辞的主题——解放奴隶,并表达一定要把这项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

此外,第一人称的使用也是林肯演说辞的重要词汇文体特征。林肯总是亲切的把听众称为“My friends”(《告别演说》), “My countryman”、 “ Fellow-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第一次就职演说》), “Fellow-countrymen” (《第二次就职演说》)。演说辞中多使用第一人称,一方面强调演说者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把演说者自己与听众放在同一阵营,显得更加亲切,更容易得到听众的支持。

(二)修辞特征

1.结构修辞

重复、平行结构、对照等结构修辞,是林肯在演讲中使用的主要手段。平行结构这一特点,在《葛底斯堡演说辞》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整篇10句话的演讲中共使用了6次之多。平行结构能增强文章韵律美,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语义表达更加确切,气势磅礴。对照从广义上讲也是一种平行结构,是公众演讲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告别演说》的短短9句话,149个词当中林肯共使用了四次对照, “young-old, born-bury, leave-return, succeed-fail”。这些反义词的对照,帮助增强语气,加深演讲效果。

2.语义修辞

语义修辞主要有,明喻、暗喻、转喻、拟人、委婉语、夸张、反语、双关、渐进、矛盾修饰法等。林肯擅长使用比喻和渐进。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他使用的比喻手法有“the mystic chords of memory”, “swell the chorus of the Union”, “angel of our nature”等;渐进手法,如“with malice towards none, with charity for all, with firmness in the right”(《第二次就职演说》)。 比喻的使用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增强的感染力,易于为听众所接受。渐进结构由于句式整齐,节奏分明,体现语言的韵律美,此外还能突出语义的确切和语气的庄重,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并和抒发磅礴的气势。

3.音韵修辞

音韵修辞主要包括头韵、尾韵、拟声词等。其中头韵与尾韵是林肯比较惯用的手法,如“a peculiar and powerful interest”, “virtue and vigilance”等,尾韵如“positions, stations”等。音韵法作为语音方面的主要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听起来悦耳动听,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语境因素分析

语言总是在不同情境中运用,并起到一定作用,马利诺夫斯基称其为“情景语境”。它一方面指“连贯”即前后句,句子与篇章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指文章所设定的场景。(成,2011)林肯的演说辞总是与语境紧密结合,充分考虑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即构成语境的三个部分。语场指时间、地点、事件、活动性质等;语旨指人物,人物特点、地位和角色,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临时性的交流关系和长期的社会关系;语式指语言在具体情境中所起的作用,语篇的组织方式及在情景中功能,还包括渠道和修辞方式,如说明、说服等(张,1998)。

以《告别演说》为例:

语场:1861年2月11日林肯当选总统赴华盛顿就职前,在大西铁路车站启程,离开斯普林菲尔德,伊利诺伊州,发表演说。

语旨:林肯一行15人与一千多人送行的人,语式:告别演说,表达对故土和乡亲依依惜别之情,此去华盛顿任重而道远。

四、结语

政治演讲是公众演讲中的重要分支。根据Downing, Mechan和Chilton的研究,政治演说有独到的策略与目的。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与细致的思考试图说服听众采取行动或接受其信仰。“英语政治演说在形式上是正式和严肃的, 而且它是一种价值植入式的行为。”(曹,2010)英语政治类演说的研究首推人们关注的美国总统的演讲。林肯作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平民总统为世人所熟知的除了其辉煌的政绩之外,还有超凡的演说才能,其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被认为是英语演讲的最佳范本,有不少研究者反复推敲这篇传世经典。此外,林肯的其他演说辞也值得认真研究。本文选取了林肯的五篇著名演说,从文体学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对演讲稿的撰写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2]曹燕.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修辞格的问题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3):147~151.

[3]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文体学林肯听众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林肯的自嘲
林肯的幽默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安静从容 林肯MKX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