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对工布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

2014-03-30 07:35宋连久孙前路白建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信教宗教信仰农村居民

宋连久,齐 霜,孙前路,白建华

(1.西藏大学 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2.西藏大学 农牧学院宣传部,西藏 林芝 860000)

一、引 言

宗教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Jean Jacques Rousseaus(1762)从宗教与社会关系视角出发,把宗教信仰引入到社会学理论中,扩大了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影响面,受社会学理论影响,宗教信仰也更加趋于世俗化[1]。Emile Durkheim(1893)在《社会分工论》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宗教信仰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2]。Max Weber(1904)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新教徒的生活伦理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从以上成果可以发现,在社会的许多领域,宗教信仰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社会诸多领域的消费环节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这种影响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资本主义社会自由竞争阶段,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Adam Smith(1776)提出观点,他认为宗教市场是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消费者主权”则是宗教市场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国教会压制消费者主权[4]。Hirschman(1983)则从人们的消费缘由、消费结构及消费数量等方面研究宗教的影响力[5]。Fam和Erdogan(2004)通过研究得出,宗教态度不仅影响消费市场细分,也影响宗教性消费总量[6]。宗教信仰对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已由国内外诸多学者所证实(Delener,1990;Wilkes,等,1986;Khraim,等,1999;Sood,等,1995;李利安,2005)[7]、[8]、[9]、[10]、[11]。比如:Delener(1990)认为宗教溯源的潜力是预测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Wilkes(1986)、Khraim(1999)、Sood(1995)等分别从测量问题、参与者性别和获得数据的方法问题等方面对宗教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李利安(2005)从宗教性支出比例、消费结构、消费季节性和消费观念等方面简要论述了宗教信仰对消费的影响。

近年来,工布地区(隶属林芝地区,下辖林芝县、米林县和工布江达县)经济发展迅速,变化巨大。研究工布地区农村发现,人们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精神层面上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受社会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增加和收入分配失衡等因素综合作用,宗教信仰人群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随着工布地区宗教信仰的进一步世俗化,我们需要在现有的有限文献研究结论基础上,研究宗教信仰对人们消费变动的影响,进而引导合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宗教消费观以及促进宗教经济的有序发展。

二、数据来源与调查概况

2013年3月至4月笔者深入林芝县、米林县和工布江达县三县进行实地抽样调查,并获得了八一镇、米瑞乡、百巴镇、布久乡、林芝镇、扎绕乡、羌纳乡、里龙镇、卧龙镇、江达镇、派镇、丹娘乡、米多镇、巴河镇、仲萨乡、工布江达乡和更章乡等17乡镇、34个村的112个调查样本。

从统计调查结果看: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占61人,女性占51人。在年龄分布上,样本整体呈现正态分布,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76岁,平均年龄为38.03岁。从文化程度分布看,读书时间最短为三个月,最长为16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4.82年。样本居民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61人),其次是文盲(22人)和初中(17人),高中及其以上比重很小(12人)。从从事职业分布看,农民比重最大,有81人;其次是经商,有14人;外出打工和特种经营(主要是采集虫草)各5人;半工半农4人;务农同时从事特种经营3人(详细比重见表1)。

表1 样本特征统计表

在112个样本中,21人信仰苯教,73人信仰藏传佛教(其中2人明确自己为宁玛派),2人信仰基督教,16人信教但不清楚信仰何种宗教,11人不信仰宗教。由此看来,工布地区大部分居民都是信仰藏传佛教,比重达到65.18%,18.75%的农村居民信奉苯教,1.79%的人信仰基督教,14.29%的农村居民不清楚自己所信奉为何种教派,居民只知道自己信仰宗教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归属教派,存在盲目信仰现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90.18%的农村居民信仰宗教,75.89%的农村居民信仰并明确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结合调查样本点的家庭人口可以看出,家庭人口超过6人的全部信教,占样本总数的27.67%;家庭人口为6人的信教比重占样本总数的19.65%。工布地区家庭人口平均为5.46人,从中深入研究发现,这与本地居民喜欢群居的居住习惯有关。由此进一步可得:农村居民信仰宗教在不同程度上还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

从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来看,许多居民较多使用宗教物品,而且宗教物品生活化现象十分明显。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工布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中使用的窗帘、门帘、室内涂料、经幡、室外涂料和室内壁画等物品几乎相同,但所设问题回答认为内外部装修与信仰有关的,占54.46%;而认为内外部装修与信仰无关的,占45.54%,且选择与信仰相关物品的答案各异。当前,工布地区农村居民已经很难区分宗教物品与非宗教物品,二者融合程度非常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开支后,农村居民有了更多的闲散资金来满足自己的宗教性消费,例如放生、布施、朝圣等,而且这种消费整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宗教信仰对工布地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仍然有较大的影响。

三、农村居民信仰特征

1.农村居民的信仰多元化,并以苯教和藏传佛教为主

藏传佛教是佛教与西藏本地宗教“苯教”融合的产物。从历史传统和发展现状来看,工布地区农村居民信仰苯教和藏传佛教居多,占总人数的83.93%。其中藏传佛教占据了65.18%的比例,苯教为18.75%。这与两种宗教的历史传统与产生时间有关。在众多居民信仰苯教和藏传佛教的背景下,极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在我们所调查的112人中只有2人信仰基督教,占我们所调查总人数的1.79%。进一步深入探究发现,基督教徒存在于藏区是居民迁移的结果。

2.农村居民信仰宗教呈现区域性

工布地区地广人稀,尤其是在农村,居民居住的绝对距离相对较远。这导致其在宗教信仰上呈现较强的地域性。所调查的62名藏传佛教信仰者集中分布于米林县。米林县35人,占藏传佛教信仰者的56.45%;林芝县10人,所占比例为16.13%;工布江达县的人数为17人,占藏传佛教信仰者的27.42%。调查数据显示,信仰苯教的居民集中分布于林芝县的八一镇、米林县的派镇和丹娘乡以及工布江达县的更章乡。信仰藏传佛教的居民集中分布于米林县的丹娘乡和羌纳乡、工布江达县的百巴镇、仲萨乡、工布江达县和更章乡。由此可见,信仰同种宗教的居民分布地区较为集中,地域特征明显。

3.农村居民宗教信仰的盲从性

在实地调查中设计的问题“您及家人信教是出于自愿的,还是受他人启发的”的回答中,有40.17%的调查者认为信仰受到家庭、亲戚朋友、寺庙僧侣等方面影响。其中,回答受到家庭影响的占20.54%,回答受到亲戚朋友影响的占10.71%,回答受到传教僧人影响的占8.9%。

在日常生活中,工布地区转山、逛庙等活动已经融入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之中。在这种生活习惯的支配下,农村居民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到寺庙里的僧侣,接受他们的熏陶、感化,并感到这是庄严且神圣的事情。因此,工布地区农村居民十分信奉僧侣(不论是游说僧侣还是寺庙里的僧侣)的言语,并将之奉为吉言,认为按照僧侣的指示会交好运,会远离霉运。但是追根溯源,其信仰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信仰力量,归根到底与其盲目信仰有关。和西藏大部分地区一样,工布地区农村居民的家庭规模较大,家庭人口较多。大多数家庭人口一般在4人及4人以上,其中家庭人口6人及以上的有54户,占调查总人数的48.21%,此类型家庭人口众多,宗教信仰易受家庭成员的影响。

4.农村居民素质与宗教信仰呈现反向变动关系

居民素质(这里用受教育程度指标代替之)是影响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农村居民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个人的判断和见解,信仰宗教的人数比例相对减少。调查数据显示,工布地区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宗教信仰人数所占比例在不同受教育水平下(即文盲、小学、初中、高中、高中以上),信仰人数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在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文盲信仰宗教的比例达19.64%,并且随着上学时间的增加,信仰宗教的比例有所上升,并在上学时间4~6年时达到峰值,达54.46%。这主要是因为文盲样本对宗教的认知并不来源于佛教经典书籍,而是来源于生活的认知、社会、家庭宗教文化的熏陶及宗教礼仪的观瞻,家庭宗教信仰书籍仅为家庭宗教信仰的精神依托。随着上学时间的增加,样本识字率上升,宗教书籍尤其是藏文版宗教书籍走下神坛,成为信徒汲取营养的另一个来源,样本对宗教教义、教条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生活中宗教信仰的认知也有一定的理论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上学时间1~6年的样本接触到学校的正规教育,学校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教育也得到较为深入的贯彻,但样本在校学习时间较在家时间短,加之样本并未脱离农牧区宗教信仰肥沃的土壤,宗教信仰比例并没有随着上学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识字反而成为信仰宗教的另一个推动力。与小学不同,西藏初中、高中及大学均分布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市区,除宗教信仰土壤较弱外,都市花红酒绿的世界让农牧区孩子耳目一新,加上学校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深入,样本不信仰宗教的比例显著上升,样本上学时间7~9年、10~12年以及12年及以上的受教育年限中信仰宗教的比例分别为15.18%、7.14%和3.57%。见图1。

图1 农村居民素质与宗教信仰关系

四、宗教信仰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

1.宗教消费仍占有一定比重,男性和女性信教群众宗教消费支出存在差异

从宗教物品(这里的宗教物品主要包括佛像、酥油灯、唐卡、经幡、转经筒、佛珠等)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比例来看,在信教群众中,用于宗教生活的消费支出在总消费中均会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其所占比例随着家庭收入状况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实地调查发现,工布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支出中宗教性活动支出在总消费中平均支出比重为9.19%,支出比重最高为41.07%,支出比重最低为0.05%。去寺庙进香、许愿和还愿的信教群众占信教群众调查总体的95.52%,每年参加寺庙进香、许愿、还愿之类活动平均花销为1023.91元,占总消费的2.04%。信教群众中80.59%有供奉行为,每年供奉平均花销为875.18元,占总消费的1.74%。信教群众中的55.22%有给寺庙捐款行为,每年捐款平均花销为1 044.05元,占总消费的1.83%。信教群众中有31.34%存在在家人生病时请法师讲经行为,每年平均花销为643.33元,占总消费的1.31%。信教群众中有55.22%在寺庙或相类似的场所(包括朝拜)有花销行为,每年平均花销为2 512.16元,占总消费的5.44%。由此可以看出,工布地区信教群众宗教活动消费趋于理性。从长期看,宗教性活动场所在信教群众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宗教信仰趋于生活化,即:宗教信仰和信教群众的日常生活实现了有效的融合。从不同性别信教群众宗教消费支出比例看,男性信教群众的平均宗教消费比例为11.94%,而女性信教群众平均宗教消费比例仅为6.10%,男性信教群众宗教消费高出女性信教群众5.84%。在工布地区,男性信教群众宗教消费绝大多数高于女性信教群众宗教消费是社会活动交往方式、信仰虔诚度以及圣地朝拜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一步调查得知,男性信教群众宗教性活动的频率和方式要高于女性信教群众。就信仰宗教原因分布而言,男性侧重于个人主观因素,女性侧重于个人客观因素。就男性而言,其知识涉猎面一般较广,对知识的渴求与事业的追求欲望较高,当个人有限的知识和无限的世界发生碰撞时,困惑感与迷茫感较强,因而转而信仰宗教,同时在周围宗教文化、宗教礼仪的熏陶下,由对世界知识的渴求转向对宗教文化的向往。就女性而言,由于历史、传统等原因,女性对家庭的依赖程度较高,在学校无神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女性生活知识主要来源于村镇与家庭,随着女性成家、生子,加上较为狭窄的生活圈子,家庭成员的幸福平安成为其最为关键的精神诉求,最后才是其心灵归宿。

2.宗教消费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呈现多样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工布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且消费结构呈现分布不均衡趋势。调查样本中,农村居民用于住的方面所占比重最高,达到46.14%;其次是用于吃的方面,占家庭总消费的25.43%;再次是穿着方面,占家庭总消费的12.22%;第四是行的方面,占家庭总消费的9.27%;最后是用的方面,占家庭总消费的6.94%。去寺庙进香、许愿和还愿以及请法师讲经等活动支出占用的方面支出比重为3.31%。供奉活动与放生活动支出占食物支出的17.12%。去寺庙或相类似的场所(包括朝拜)的路费花销占行的方面支出的74.37%。对农村居民宗教消费费用支出汇总发现,农村居民参加的各种宗教活动费用支出大体分布在消费结构中的吃、用和行三个方面。结合宗教活动调查趋势分析发现,当前工布地区农村居民宗教活动消费仍占有一定比例,但多数农村居民宗教消费逐渐趋于理性。从吃和行方面花销看,宗教性活动支出仍是其日常生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居民间交往以及外出交流中宗教性活动仍占据重要的地位。

3.宗教活动挤占生产时间,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宗教信仰逐渐演变成指导人们世俗生活和社会行为的规范,并由此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是信教群众心路历程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潜意识,对人们看待社会客观事物产生重要的影响[12]。然而基于人们素质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异,宗教活动影响各异。信教群众在宗教性节日期间,如果宗教性活动在农忙时节,从事的宗教性活动不仅要消耗一定的体力、脑力和消费一定的钱财,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产劳动时间,使部分农户生产无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减少了收入。

个案1。女,40岁,藏族,经商,文盲。

调查地点:林芝县八一镇永久村。

您认为当地与宗教活动相关的节日都在哪月?回答:2月、5月和11月。

您认为当地宗教性活动的节日都有哪些禁忌?回答:有,在活动期间不能工作。

个案2。男,45岁,务农,小学文化。

调查地点:米林县羌纳乡结果村。

您认为当地与宗教活动相关的节日都在哪月?回答:2月、5月和11月。

您认为当地宗教性活动的节日中有哪些禁忌?回答:虫子多,则不干活。

以上两个个案的调查结果表明,回答此类问题的调查者占信教群众总体比重较低,仅为2.94%。但是,这也说明,工布地区个别农村居民宗教信仰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4.在日常居民消费中,部分居民存在过度信仰现象

在我们所调查的样本中,有34人明确表示自己或家人生病时除就医外还会请法师讲经,而且其中有17人的宗教消费存在增长趋势,而且宗教消费也占有一定的比重。2012年信教群众宗教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平均达到12.83%;其中,宗教消费支出比重最高的信教群众高达39.73%;个别信教群众的宗教性活动路费支出与食物支出大体相等。近年来,信教群众“去寺庙或相类似的场所(包括朝拜)方面路费”支出年均增长43.82%,即: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宗教性活动方面的路费支出也随之同步增加。在24个产生“去寺庙或相类似的场所(包括朝拜)方面的路费支出”的家庭中,“去寺庙或相类似的场所(包括朝拜)方面路费”占信教群众行方面支出的49.16%。工布地区部分农村居民宗教消费比重偏高,农村居民外出交流中宗教性活动仍在当前的家庭中占据重要位置,过度信仰现象明显。

5.宗教信仰对工布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重点的影响

“宗教信仰是以神灵的无限高大和人的无限渺小为特征的。”[13]“宗教信仰的宗教行为主要有巫术、宗教禁忌、祈祷献祭、宗教礼仪等。”[14]捐助到寺庙和从事一些宗教祈祷献祭、宗教礼仪等活动的宗教性开支占到工布地区农村居民个人日常总消费支出的很大部分。工布地区农村居民“非常重视寺庙建设,虽然自己住房简陋、衣食朴素,但却会拿出劳动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去修寺造佛,供养寺庙”[15],有的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和耽误农耕时间去祭拜神佛”[16]。工布地区农村居民“把现在的……供养寺庙及僧侣的乐善好施解释为给前世赎罪”[17],还要“给他们纳贡,以供养那些僧侣,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18],慷慨布施。由于把向贫苦者布施当作积累善业功绩的方式之一,若有乞丐来家中乞讨时,家家户户会施舍一点糌粑或酥油。

6.宗教信仰对工布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对象选择的影响

“宗教信仰至高无上的神圣性容易造成人们价值观上的保守主义及对规范理解上的僵化。尤其是宗教强调信仰虔诚、强调神谕的不可变更性……妨碍人们对时代及社会变化的适应。”藏族宗教禁忌维护一个社会价值尺度上的统一性,同时也影响着工布地区农村居民对消费对象的选择。以藏传佛教中的宗教禁忌为例,禁戒杀生,凡杀生就被认为是犯罪行为。除了生活上的必需外,人们不会随意杀生。人们忌吃奇蹄动物的肉,禁喝奇蹄动物的奶,如马、驴,忌食尖爪动物的肉,忌食鹰、喜鹊、鸡等尖嘴飞禽的肉,忌食海生动物如鱼、虾、蟹等,认为鱼类是下界生物,食之下贱,忌食死牛死羊之肉。除此之外,藏族对吃大蒜有较多的禁忌。去转经朝佛,朝拜神圣之地时绝对不可以食蒜,忌讳食蒜后的怪气味玷污了圣洁之地。为此,部分信佛虔诚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不食大蒜。藏传佛教信仰群众在佛诞生日和一些特定的宗教活动日期间禁止吃荤腥食物等。此外,一些特定的动植物禁止被伤害,比如被放生的牲畜,部分信仰群众的灵魂寄托物等。上述食物均不在工布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范围之列。

五、政策建议

1.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尊重工布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

各个民族在衣着、饮食、居住、生活用品、节日等物质文化生活上有其特殊的共同偏好和禁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心理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与否,看作是是否对本民族的尊重。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中一定要从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工布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虽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工布居民的消费习惯有待进一步和改进,但是其独特的消费方式有其形成的独特历史、地理、人文背景,用行政命令来限制或禁止是行不通的。相反,政府应站在市场监管者的角度,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尊重工布地区农村居民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消费习惯的同时,为工布地区农村居民科学理性的消费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提供特点鲜明的服务。

2.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理性消费

政府在工布农村开展宣传,可以借助于发放宣传单、锅庄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用居民喜欢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其理性消费意识,了解消费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营造理性消费的消费环境。工布地区的居民在其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利用工布居民喜欢的方式来开展宣传。在偏远的地区可以利用露天电影等比较直观的方式对村民进行间接引导。

3.逐步引导农村居民自主摒弃宗教中不符合潮流的教义

工布地区的当地居民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因此,宗教问题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引导农村居民理性消费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树立农村居民的正确消费观不能忽视宗教的影响。

工布地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宗教传统深远,宗教意识突出。经过长期演进,农村居民宗教信仰已经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农村居民消费往往包含着较强的宗教色彩。由于宗教信仰虔诚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综合作用,农村居民对宗教习俗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当部分农村居民消费以宗教信仰作为判断是非的主要标准时,宗教信仰将阻碍正确消费观的培养和建立。

纵观工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宗教信仰也为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树立正确消费观,需要引导农村居民产生自主性行为,并做到与时俱进。农村居民更是要努力消除宗教信仰对消费的消极影响,自主摒弃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宗教习俗。在此基础上,农村居民应尽最大努力利用合理科学的宗教习俗,积极从事生产,为合理消费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让·雅克·卢梭.爱弥尔[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埃米尔·涂尔干.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社会分工论[M].渠 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13.

[3]亚当·斯密.国富论[M].孙善春,李春长,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4]Max Weber.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赵 勇,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5]Hirschman E.Religious A ffiliation and Consumption Processes[M].in Sheth,J.(Ed.).Research in Marketing,JAI Press, Greenwich,CT,1983,131-170.

[6]Fam K S,Waller D S,Erdogan B Z.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on Aittudes towards the Advertising of Controversial Products[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04,38 (5/6):537-555.

[7]Delener N.The Effects of Religious Factors on Perceived Risk in Durable Goods Purchase Decision[J].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1990,7(3):27-38.

[8]Wilkes R E,Burnett J J,Howell R D.On 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of Religiosity in Consumer Research[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86,14:47-56.

[9]Khraim H S,Mohamad O,Jantan M.Measuring Religiosity in Consumer Research[A].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sian Academy of Management Conference,Kuala Terengganu, Malaysia,1999,16-17:652-661.

[10]Sood J,Nasu Y.Religiosity and National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ir Effect on Behavior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5,34(1):1-9.

[11]李利安.宗教信仰对消费行为的十大影响[J].中国宗教,2005,(11):56-57.

[12]梁晓俭.东方宗教思想与生态环境保护[J].世界宗教研究,2006,(1):8-14.

[13][14][18]姚从军.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J].湖南科学学院学报,2007,(5):26-27.

[15]内玛才让.略论藏族传统禁忌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6]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7]次 顿.西藏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M].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信教宗教信仰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