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传译人员的认知心理探究

2014-03-29 13:06:19尹付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源语言译员口译

尹付

(1.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2.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上海 200083)

交替传译人员的认知心理探究

尹付

(1.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2.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上海 200083)

认知心理涉及到心理过程的许有领域,从感觉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意识、学习、记忆、概念形成、思维、回忆、语言、情绪、发展过程等。认知心理可以理解为对感觉输入加以转换、简化、细化、存储、恢复和利用所依赖的所有加工过程。交替传译人员是具备良好认知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的特殊群体,分析他们的认知心理成分对培养口译人员教学和他们对自身认知心理的了解、把握、提升和应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交替传译;译员;认知心理

口译就其工作方式来说包括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简称“交传”)(以下简称“交传”)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简称“同传”)。从完整意义上来说,交传是一种说话人停止源语言产出之后,口译人员开始的完整信息传输行为。交传中的译员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受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异域文化、语境等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到感觉与知觉、注意、记忆、知识表征、认知发展、图式等多种认知心理成分的影响。

一、感觉和知觉

认知心理理论告诉我们,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交接之处是人的感觉系统。感觉(sensation)是对物理世界能量的初始探测。对感觉的研究一般是探讨感觉机制的构造和加工过程,以及刺激如何对这些机制产生作用。知觉(perception)则是解释感觉信号的高级认知过程。与感觉相比,知觉却是对我们感觉到事物的解释。Steve Pinker在他的著作《心灵怎样工作》一书中写道“心灵是由具有计算机功能的器官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它被自然选择机制设计出来,为的是解决我们祖先在采集渔猎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尤其是为了理解和战胜外界物体、动物、植物和其他人”[1]。人类的一切行为都离不开心灵,翻译中交传的过程实际上是心灵一连串事件或环节交替、重组、更迭和选择的过程。它是对源语言说话人刺激的编码、信息的暂时存储、语言材料的转换和思考最终形成目标语传输给源语言说话人和受众。源语言说话人的语言刺激到交传中译员的感觉系统,接着接受转换或变成神经能量,在感觉存储机制中短暂留存,然后源语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接受进一步加工和编码,再进入记忆系统和转换成目标语,最后进行传输的外显行为。认知心理学认为,对现实的两种反应即“真实的”的反应和感觉上的反应的结果往往会不尽一致,感觉和对感觉体验的知觉解释之间往往有差异,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感觉系统所接受的内容和我们的心灵所解释的结果存在差异,其表现为错觉[2]。因此,对于交传中译员难免出现的错误我们要能理解和宽恕。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解释为译员的知觉可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去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二、注意

“心理能量在感觉事件或心理事件上的集中”称之为注意(attention)。英国心理学家Donald Broadbent在他的《知觉和通讯》一书中写道:注意是一个容量有限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必然结果。由Cherry进行的早期研究开发出一种称为追随(shadowing)的实验程序,现在成为研究听觉注意的标准方法[3]。在追随程序中,要求被试在听一段言语信息后对此加以复述,结果表明,如果语速不快,重复比较容易,相反,如果语速很快,被试就无法复述听到的全部信息。由此可见,交传中的译员对于源语言说话人快速输出的信息常常采用速记法,这时,他们的神情表现为高度紧张是值得理解的。

三、记忆

记忆(memory)在交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短时记忆存在于接受器和容量广阔的信息与知识仓库之间。它虽然容量较小,但却是交传中的译员最先处理环境刺激的场所。交传中的译员在执行口译任务时,短暂保持和操纵信息的记忆系统即工作记忆起着很大的作用。新旧信息在此不断地经历转换、结合、转换的过程。短时记忆的容量大致是7个单位量,交传中的译员之所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得益于组块(chunking),说话人大量的信息就是以有意义的单位组成更大的单位形成语词组块进入译员的记忆中。假如说话人的信息与交传中的译员有着某种关联,这时候的记忆效果尤为明显。Rogers,Kuiper和Kirker的研究表明,自我关联效应(self relation effect)是一个强有力的方法学变量,它为加工水平概念带来了新的启示。再假设如果说话人的信息能勾起译员过去发生的事件,这时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y)就发挥了作用[3]。交传中的译员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在于他们能够高效地提取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

四、知识的表征

知识的表征表现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交传中的译员在进行口头翻译时会根据说话人的信息以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投射到他们的脑海中。然后,再根据目标语的特征以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传输给说话人和受众。陈述性知识是外显的,它包括事实和情节,而程序性知识是内隐的,可以通过行为表现而通达[3]。因而,译员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于说话人的程序性知识伴以手势和体态语是符合认知规律的。然而,在实际口译过程中,说话人有时使用陈述性知识,有时使用程序性知识。检验两种知识的方法就是使用启动和再认实验。启动就是在一个测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个线索,通常是一个单词,而这个线索和目标之间有一定关联。通常情况下,目标是线索的某个联想词。例如,译员在听到“software”,即启动,那么他对单词“software”的辨认就会易化。Bower将组织性因素应用于现代认知理论的框架中,试图解释结构组织对自由回忆的影响。他和他的研究小组考察了组织性变量通过构建概念层次对回忆产生的潜在影响。例如,交传中的译员在对“John is chatting with his friends”翻译时,译员的头脑中实际上在对此句的关系、词汇表证、命题关系、图像以及神经学成分作出知识的组织。

五、认知发展过程

译员的自身职业素质提高与其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是有联系的。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译员个人的神经和生理的成熟与退化;二是译员个人所处的家庭、社会和教育环境;三是生理上变化着的个人与他或她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皮亚杰认为人类必须使自身的生物结构与新物体带来的问题相适应,同样,人类也要使自己的心理结构适应心理环境中新的、不寻常的方面,即做到同化和顺应。交传中的译员要面临来自外部可能遇到的诸如说话人发音不清晰、语速快、专业术语多、语句长、赘述词频繁等以及场地和设备不完美等挑战,这时他们能做到沉着、大方、得体和洒脱实属不易。

六、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和“背景知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认知的组织形式[4]。无论是语言图式还是形式图式、内容形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都呈现相互嵌入、相互重叠又相互缺省的动态特点。在交替传译过程中,交替传译人员的大脑已经保存着大量长期记忆的信息,它往往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存储在记忆中。口译的过程就是在听辩过程和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中对已有的信息与文本信息进行加工、提取和输出。确切地说,就是语言图式和文化图式的交互、源语言和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知识图式的交互、通用知识图式和专业知识图式的交互、百科全书知识和语言文化知识图式的交互、语境知识图式和语言文化知识图式的交互、新信息和已有信息图式的交互等[4]。

成功的交传译员往往激活必要的知识框架来对所接收的新信息进行解码,构建新的知识图式,这样新信息就会快速有效地被认知、记忆。图式理论认为,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两种,即“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自下而上”是交传人员从具体感知到的信息材料如语音、单词、句子以至语篇逐层上升达到理解的程度。这种方式是通过声音的识别、单词形象的建构、命题的编制等层层激活译员大脑中的语言知识来达到理解。“自上而下”的方式则相反,它是从宏观的角度利用交传人员对感知材料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心议题以及对话参与者的了解来对理解起主导作用的方式。前者强调的是交传人员的语言知识,而后者侧重的是交传人员的背景知识和与主题相关的知识[5]。

七、结束语

交替传译人员的职业要求总体上来说就是对源语的信息摄入、意义的表征与理解、译语的组织、计划和表达,而且需要极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交替传译人员的训练除了将口译技巧和题材训练相结合以外,还要对其进行心理训练和疏导,心理干预与矫正,其中记忆训练应该是主要的环节和内容。以上分析仅仅从认知心理的一些主要特质来探究的,当然不能涵盖对传译人员所有的认知心理成分的剖析,此文仅希冀能在培养交替传译人员方面有所裨益。

[1]Steven Pinker.How themind works[M].W.W.Norton Company,1999.

[2]Б·М·维里契科夫斯基.现代认知心理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3]罗伯特·L·索尔所著,邵志芳等译.认知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夏蓉.口译过程的本质研究——图式的能动性交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4).

[5]吴玲娟.图式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体现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07,(32).

[编校:杨琴]

A Probe into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Staff

YIN Fu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zhou Jiangsu 213002; 2.Postgraduate Departmen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 200083)

Cognitive psychology concernsmany fields of psychological process from sensation to perception,pattern recognition,attention,consciousness,learning,memory,concept formation,thinking,recall,language,emotion,development process etc.Possibly,one can comprehend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as the whole processing course in which sensory input needs to be transformed,simplified refined,stored,recovered and utilized.The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staff is the special groupswho have a good quality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mental adjustment.Analyzing the component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the staff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m to understand,grasp,promote,and change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better.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interpreting staff;cognitive psychology

H059

A

1671-9654(2014)01-072-03

2014-01-11

尹付(1963-),男,安徽和县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源语言译员口译
林巍《知识与智慧》英译分析
浅析日语口译译员素质
北方文学(2018年18期)2018-09-14 10:55:22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英语学习(2017年3期)2017-04-10 23:21:37
跨文化视角下对具有修辞手法谚语英译汉的研究
速读·下旬(2016年7期)2016-07-20 08:50:28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外文研究(2016年3期)2016-03-17 12:41:05
以口译实例谈双语知识的必要性
考试周刊(2015年36期)2015-09-10 15:03:38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天中学刊(2015年4期)2015-08-15 0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