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建华,谈应国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从《陋室铭》的创作看常德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贡献
龙建华,谈应国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一篇短短八十一字的《陋室铭》,竟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成了千古绝唱。那是因为在《陋室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可以看到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在人生的逆境时应该怎样去面对。不仅如此,从《陋室铭》的创作中,我们还可以理解经典的地域(朗州)文化是怎样成为中华历史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的,以至每次读《陋室铭》都有一份别样的清新,都有一份格外的心动与奋进,都能为读者心灵种下茁壮的生命之源。在《陋室铭》里可以看到朗州(常德)文化的璀璨,在中国历史文化中闪耀的光芒。
刘禹锡;陋室铭;朗州;常德;文化
刘禹锡(公元772元—842年),这个在唐朝中期就被白居易称之为“诗豪”的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其一生是曲折的,但又是向上的。刘禹锡二十二岁考取进士,后不断攫升,历任监察御史、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等职。他为人正直,气高骨硬,在朝内反对宦官的腐败和藩镇的割剧势力,后因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被一贬再贬,从805年8月被贬为连州刺史至9月又再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省常德市),最后又被贬为安徽和州刺史,到827年才返洛阳为主客郎中,至此被逐出洛阳长达20余年,其中在朗州(常德市)就有十年。。
刘禹锡一生虽多坎坷磨难,可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尤其是那被收入八年级语文教科书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这篇短短只有八十一字的铭文竟能震撼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是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文章,其社会历史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一千多年来的历史现实,就已经告诉我们,《陋室铭》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富有特质的中国历史文化,这就是:尊重真理、客观、现实;不因环境的恶劣而悲哀、要乐观向上、积极积累,追求高尚,永不放弃,向往和谐,不迷恋欲望,勤于思考,修身养性。这份理念与内涵丰富充实了中国历史文化,也是中国历史文化集大成中的重要一支。
公元805年9月,刘禹锡被一贬再贬到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任司马一职,至814年底受诏返京。刘禹锡在朗州司马任上近十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他体察民情、寻访乡里,写了二百多首(篇)诗文。如诗文《汉寿城春望》、《善卷坛下作》、《采菱行》、《天论》、《砥石赋》、《何卜斌》、《泰娘歌》、《聚蚊谣》、《武陵北亭记》、《答饶州元使君书》等名作。刘禹锡在任朗州司马的十年间,这也是刘禹锡一生中在一地为一职时间最长之地,朗州(常德)的山水人文给了刘禹锡极为丰富的创作源泉,朗州(常德)的风俗民歌也给刘禹锡带来了强烈的学习与创作欲望,这一时期的刘禹锡将“竹枝词”这一创作形式推向顶峰。朗州(常德)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不仅抚慰了一贬再贬受伤的心灵,也给刘禹锡在朗州(常德)十年的创作带来了丰硕的收获,而且在离开朗州(常德)后,在刘禹锡多篇作品里,我们依然可以读到朗州(常德)的风土人情、文化积淀。这种朗州(常德)印象、朗州(常德)情节最能集中体出的便是千古名篇《陋室铭》。《陋室铭》中那最著名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掷地有声。刘禹锡虽身在安徽和州,栖居陋室,而由朗州(常德)积淀的情节却始终不能忘怀,于是触景生情,由情升华到人生、人世以及民族,写下了这篇千唱不厌的历史名篇。“作为文学家,刘禹锡诗文中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陋室铭》的创作更是如此。
“山不在高”的“山”是朗州(常德)的德山,德山虽不高,只有海拨394米,却是中国佛界的“第五十三福地”。德山有千年古刹乾明寺;有得道高僧宣鉴禅师。以及由其发扬的佛法——德山棒。“有仙则名”的“仙”是隐居在朗州(常德)德山的有德高士——善卷先生,善卷先生是生活在距今四千三百多年前的上古时代,在隐居朗州(常德)德山时白天农耕,晚上教化乡民,使武陵蛮荒之地呈现出一片欢居乐业、和谐的景象,以至尧、舜这两位中国历史最贤明的君主,皆对“善卷的德行达智佩服得五体投地”[3],并以其君位禅让善卷先生为由,请善卷先生为帝治理国家,而善卷先生均不为之动。“帝尧和帝舜先后要将帝位禅让给禅这两件感天动地的事件,就足以证明善卷是位圣贤”[3]。不是神仙胜如神仙。“其事迹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慎子》、《庄子》、《荀子》、《列子》、《吕氏春秋》中都有记述,并载入魏晋时代稽康所著的《圣贤高士传》与皇甫谧所著的《高士传》中”[3]。“水不在深”的“水”应是指沅水的江水。沅水发源于黔东南,流经黔湘两地,至德山后,入洞庭湖,从云贵高原走来,蜿蜒连绵一千多公里。沅水历史上就是一条中央政权沟通云贵川大西南的一条大通道和经济命脉,也是西南地区向中央朝廷进贡的驿站。王昌龄被流放黔阳走的就是沅水之路;在王明阳的全集也留下了大量关于沅水的诗。沅水是挟武陵、雪峰之雄风,含云贵三苗之悠远,腾涌不息直扑八百里洞庭之怀的长龙。“有龙则灵”的“龙”应是指沅水流经德山孤峰岭下老龙潭里的“龙”。“德山下,传有白龙蟠伏于内,其底与山上之白龙井相通”[4]。在朗州(常德)当地民间有数种关于“老龙潭”里白龙的传说。
此解,毫无牵强附会之说。我们知道:刘禹锡在朗州(常德)为官十年,且是《陋室铭》作者本人的青壮年时期,刘禹锡又非常热衷于学习考察地域文化,而一个人在青壮年的所历、所阅、所闻、所思,必将对其以后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也知道:安徽和州虽也有山、有水、有人,但其历史上并无如善卷、老龙谭里的龙这样非常具象的象征物或说借代物。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陋室铭》是带有非常浓重的朗州(常德)这个地域文化特色的。因为,是作者通过作品中的“仙”与“龙”把我们带到了朗州(常德)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与此同时,一千二百多年来,作者又通过《陋室铭》的影响力于无声处中传播着朗州(常德)文化中的那种:遵循客观自然、探求真理;身处逆境,仍不放弃对人生理想的孜孜追求;交友处世不忘修身……。自然地溶进中华文化的大家庭,并独树一帜地飘扬了一千多年。实是可贵,真是财富,更要倍加珍惜与发扬。
仅仅八十一个字的《陋室铭》,不只是朗朗上口,韵律俱佳,更是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其深远的文化品味而家喻户晓流传千古不衰。
当刘禹锡一贬再贬,以至最后被贬到安徽和州时,其和州县官小人势利,落井下石,也对刘禹锡的居所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刁难,刘禹锡在半年的时间里,竟有三次搬家,所居屋子且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栖身在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此景此情,不由得想起在朗州(常德)时的那段十年美好时光,虽说是被外贬,但刘禹锡的心情却一直是舒畅的。面对此景,看看这位和州的势利上级,实是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碑上,立在门前,以示藐视与反抗。这大概可算是写作背景,或者是说写作动机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释: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很深,有龙居住就成了有灵性的水。又释:其实这是告诉人们一个关于真理的问题,一切要尊重客观、要尊重事实,如话不在多,有理就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释: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的青葱,映入窗帘里。又释:身居陋室,依然特立独行,品德高尚,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当人的境遇低到极致时,从满目碧绿的春色里寻觅到了一份醉人的芬芳,也许就是后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前奏。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释:(与我)谈笑交往的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低俗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阅读珍贵的佛经。又释: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朋友可助你们成事,朋友也可能会让你坏事,交友是个古今的话题。交友要择友,交友要慎,交友要有品味,否则会近墨者黑;自觉地远离低俗,远离无知;在注重交友的同时,还要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注意提高自身的品质,亦即多修身,多读有用的经典之书。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释: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劳累身心。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又释:人生,不要沉溺于欲望,也不要沉迷于事务,要学会闹中取静,忙里偷闲;懂得孤独与安静是一分意境,在孤独与安静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孔子云:何陋之有?”释: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又释:孔子,乃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公认的圣人,他在《论语·子罕》篇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掉“君子居之”,不是忘记写了,或是笔误,而是作者有意省去,从中我们便可以看到作者那谦谦的真君子品格。
《陋室铭》的“陋”与不“陋”其实就是一种心情、心境与思想境界。也许有的人因“陋”而一厥不振,从此消退,而有的人,却因“陋”而思,因“陋”而勤,因“陋”而拼博,因“陋”而求。“陋”也败事,“陋”也成事。“陋”是一个哲学的命题,“陋”是双刃剑,“陋”是辩证的。因“陋”而“陋”是低级的,因“陋”不“陋”才是高尚的。作者刘禹锡正是通过《陋室铭》的创作,表达出了他那强烈不“陋”的情怀与追求。这才是《陋室铭》的真正意义所在。
中国历史文化是什么?“如孔子当时的分科,它是以德行、言语、政文、文学四方面来概括人文的文化。[5]”中华五千年文化浩如烟海,在泱泱的中国文化中有一支是关于人生修身养性的文化。总归中国人生传统文化,概括起来就是:出生、入世、有为、现实、超世、无为、超现实、爱人等,还有:温、良、恭、俭、让、孝、礼、义、智、信、诚、仁、善等。我们每一位读过《陋室铭》的人都会从文章中悟到:做人的本份与做人的道理,以及关于人应该品德高尚的根本。通过圣人孔子的定论:“何陋之有?”这一肯定全篇内涵的重音。“陋”怎么啦,依然可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依然可以“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6]这何尝不是《陋室铭》的影响,在每个中华之人的成功人生之路上打下的烙印呢?既然是这样,那么朗州(常德)的文化,是不是以《陋室铭》为载体,丰富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呢?我想:这应该是不容置疑的。
[1]卞孝萱,卞敏.刘禹锡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张书明.走近刘禹锡[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3]周友思.德山——上古高士善卷评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0.
[4]周国忠.常德德山山有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5]南怀瑾.漫谈中国文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6]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编校:杨琴]
Changde Culture's Contribution to the Chinese H istory and Culture in Light of the Creation of"On My Modest Room"
LONG Jianhua,TAN Yingguo
(Chang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de Hunan 415000)
"On My Modest Room",only 81 words in total,has been popular for 1200 years and becomes an eternalmasterpiece.It is because we can see the Chinese culture's essence from it as well as how one should spend his life and face the challenges in his adversities.Besides,in lightof the creation of"On My Modest Room",we can also get to know how the local(Changde)culture became one member of the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mily.Every time one reads"On My Modest Room",he can feel fresh,motivated and moved.From"On My Modest Room"we can feel that Changde Culture shines in the brightness of the Chinese historical colture.
Liu Yuxi;On My Modest Room;Langzhou;Changde;culture
I209
A
1671-9654(2014)01-083-04
2014-01-25
龙建华(1959-),男,湖南常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