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慧
(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4)
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的职业发展之路
李新慧
(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4)
反思性教学在教师的职业化发展上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反思性教学能够帮助教师从个人经验型教师迅速成长为学者型教师。一方面,反思性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更系统化和全方面地为教师的职业化发展铺平道路。另一方面,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发现自身问题,并加以及时改正,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不断反思中,逐步做到“学会教学”,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也可以从这样的教师的教学中受益良多。总而言之,反思性教学可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反思;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教师职业化发展
古今中外,人类对反思的认知大同小异。中国古代典籍《论语》中就记载了孔子的弟子曾参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即:我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现代汉语词典对反思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经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严群2000:76)。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也提及了“反思”,他认为反思是“经验在供给理解以观念时,还有另一个源泉,因为我们在运用理解以考察它所获得的那些观念时,我们还不知道有各自心理活动”(洛克1959:67-71)。由此可知洛克把反思认为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对自己行为和思维的一种反省和反思。
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认为,反思来自实践中发现的困惑,是引发人们有目的的探索行为和解决情景问题的手段。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杜威1995:114)。同时,杜威比较系统地把反思运用到教学中,提出了反思性教学;并提出了教学的反思和反思性教学的不同。华东师大的熊川武教授对反思性教学给出了更具体的定义,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熊川武2002:4)。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自我教学中的反思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才能更好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为自我的教学和专业发展开拓前景之路。
在以往的认识中,我们都会认为反思是教学以后才会发生的,是对教学的一种反馈和自我认知。其实,在教学的前、中、后期,都可以进行反思活动。
1.教学前的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可以以教师个人为单位进行反思,或以合作组的形式进行集体反思。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如:教学大纲的编纂,教学日历的规划,教案的设计以及教学课件的准备。有经验的教师会在授课前,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所准备,或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出学生对教学中重难点的把握程度,而估算出教学的节奏和进度。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在脑海中假设出教学的场景,以及学生能够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己如何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教师个人授课前反思的同时,也可以以分享合作的模式与同事们一起反思。这种集体合作式的反思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这种合作模式,尤其是承担同一科目的教师,更应该在一起集体讨论教材中出现的难点或重点内容,或预测出学生将会在哪些地方有疑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解决在上课时将会出现的问题。亦或,在以往的教学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大家的处理方式或许各有不同,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分享和探讨各自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去粗取精,吸取各自的教学优点和长处。从而,可以提高自己在课前的教学反思能力,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2.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非常考察教师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教师如何在教学进行中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通过学生的提问反思自己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短暂的时间内能否发现了自身的问题,是否能够及时纠正与解决。
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进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其他教师聆听自己的教学,如果有可能,可以让他人帮助拍摄教学录像,把教师自己真实的教学以影像的形式保存下来,以备教学后用来自我反思或邀请专家和同仁进行评鉴。
3.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是大部分教师都熟悉,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反思,他的形式也更加多样。
1)教学反思日记
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教师通常会在课后养成书写教学反思日记的习惯。他们会及时回顾在教学课堂实践中发生的问题,如: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有效地传授给同学们,同学们的课堂表现和反馈是否良好。是否良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是否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否满意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与预期不一样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是如何应对的,这种应对方法是否妥当;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状况,自己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在明年讲授同一单元的时候,自己该做好哪些调整和改进。教师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自己反思和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备日后教学时的参考和借鉴。笔者认为,如果一位教师在每次教学后,都能及时的总结自己的优缺点,并且将教学的点滴心得能够做到及时的归纳和总结的话,这样的教师会成长得更快。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自己可以为自己量身度制出一系列系统性、可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和理论。
2)学生反馈
学生是最直接接触教师的群体了,他们能够对教师的教学给出最直接最迅速的反馈。同时,学生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受众。教师的课堂表现能否满足学生的预期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接受,是考察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这里要求教师和学生做到“两个学会”,即:“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针对学生而言的,而“学会教学”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思考和反思,努力学会如何更好的教学。这个过程是一名教师终身应该追求的——终身追求如何学会教学,这样的学习教学过程是培养学者型教师的必经之路。俗话说“教学相长”,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反之,优秀的学生可以更有效地把教学的结果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重新审视自己,以取得质的飞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采取师生面谈的方式。有些学生在课堂的大环境下,羞于对教师的教学做出正面的评价。那么,教师可以在课后比较轻松的条件下,采取面谈的方式。这种面谈的方式可以是一对一的面谈,或是一对多的面谈方式,即与学生代表组成的小组面谈。面谈时,教师可以把与学生的对话记录下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处理,作为今后教学的参考要素。(二)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这种形式涉及的学生会更加广泛,更加具有全面性和真实性。问卷发放给同学,采取不记名的形式作答。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以数据和事实说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更直观的发现问题,从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反思性教学能力。
3)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指“社会实践者为提高自己的实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增进对实践及其得以进行的情境的理解而采取的自我反思探究的一种形式”。其形式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Carrs&Kennis 1986:162)。根据行动研究的要求,反思性教学不再是个别教师的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一个反思性教学研究小组。这个小组由教师、教学专家和教育理论家组成。这样的反思性教学,不再是个别教师的凭经验的教学反思了,它是更有目的,有规划的群体的教学研究行为。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化的反思性教学行为,它与凭借经验的教学反思是不同的,它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整个行动研究小组的集体智慧结晶,是教学研究组对个体教师开展的全面的、有计划的教学反思活动。个别教师仅凭自己经验的反思,容易造成反思的错误性,即有可能将正确的反思成错误的或将错误的反思成正确的。如果,这种反思以研究组的形式开展,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反思分享给大家,或教育专家,他们可以从理论或实践中帮助你分析和评估你的反思的合理性。并能对你的教学反思提出更合理的改进措施、理论指导或改善的方法。当然,行动研究中倡导的反思性教学并不是全盘否定和排斥个人经验型的教学反思,而是给经验型的教学反思者提出更加科学性的教学反思方法。针对个别教师出现的问题,或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行动研究小组可以制定出一整套的应对方案,作为教师反思的蓝图,帮助教师有效地、正确的反思,并将反思的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实践作为检验方案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标准,把不合理的部分去除或完善,这样不断地以螺旋方式反思,使行动方案日臻合理。
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叶澜2001: 16)。目前,国内对教师培养的着眼点是知识的获得,认为获得了知识会自然导致教学行为的改变。同时,教师获得了知识以及学历的提高也并不意味着拥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职业成长主要是靠经验的积累,然而只有经验积累,没有反思与感悟,并不能有效地帮助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发展。经验积累成长型的教师停留在观念层面上,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漠,对职业规范、周期及专业发展规律、价值等认识不清。反思性教学提倡教师的主体性,可以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有意识的调动自己的潜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己。反思性教学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策略。教师在自己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之能够把教学与反思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在反思中不断探究自我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使教师快速的从经验型教师成长成为研究型教师。这不仅有利于个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可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共同探索专业化发展之路。
反思性教学是培养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迅速成长成学者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是一个漫长、连续、动态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和教学研究小组共同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帮助教师开辟了教师的职业发展之路,使教师“学会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方面,反思性教学可以更好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更系统化和全方面的为教师的职业化发展铺平道路。另一方面,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发现自身问题,并加以及时改正,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不断反思中,逐步做的“学会教学”,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反思性教学可以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这种教学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反思性教学可以做到双赢的效果,使得师生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Carr,W.&Kennis,S.(1986).Becoming Critical:Education,Knowledge and Action[M].The Falmer Press.柏拉图著,严群译 (2000).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利同[M].北京:商务印书馆。
杜威,译(1995).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
洛克,译(1959).人类理解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吕淑湘(2012).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熊川武 (2002).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
叶澜(2001).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曾参(2003).论语·学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12-23
李新慧,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与教学。
本文为天津理工大学教务处“以反思性教学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编号:YB12-51)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