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试论《三异笔谈》
——兼与《阅微草堂笔记》比较
⊙董晓[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三异笔谈》是清代许元仲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深受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的影响。它是一个久历官场、由师爷而至官的能吏所记载的奇闻掌故。全书共有81篇,依据题材内容,将故事类型分为五类,同时与《阅微草堂笔记》进行比较。本书对于研究清代官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及西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笔记小说故事类型思想意义
清代笔记小说,具有集大成的性质。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清代许元仲深受其影响,遂作《三异笔谈》,因所记皆特异之人、特异之事、特异之说,故曰“三异”。关于《三异笔谈》的研究,零散地附在其他著作中,且局限于少数篇章。一些研究清代工商业的书籍,如余时英《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汪茂和《顺康时期的商业》等,只提到了《布利》一篇。吴礼权《中国笔记小说史》中,也只对《高氏奢华》进行了分析。专题论文,仅见占骁勇《〈三异笔谈〉与〈绪南笔谈〉二书之关系及作者小考》,对许元仲的名号、生平进行了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此书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三异笔谈》按照题材故事的不同,可将81篇分成宦海轶事、奇人异士、奇闻怪事、奇案侦破、西南风土民情五大类。
(一)宦海轶事。《三异笔谈》中,许多篇名与人物相关,有一些更直接将人名作为标题。在这些人物之中,记录宦海轶事的占了大部分,共26篇。《三异笔谈》只重在记述官场故事,反映了当时幕僚、讼师在官场上的地位。《王二先生》叙云南一绍兴师爷王二“居滇久,尤熟其风土人情,遂执挺为幕宾盟长”,“一缺出,官须两司议详、两院商定,幕则立翁片言而决,当局者不敢参一词”。其用费来源,皆有各级官吏投赠、进奉。如果还不足挥霍,则谋于当事,总办各省铜运,如铜运又复亏空,则由各官分摊助赔。最后,王二挟万金走成都,脱身而去,优游以终。王二左右滇政的潜在势力,由此可见。《讼师》则通过讲述吴讼师三次帮人打官司,展现了讼师的“工刀笔,晓律例”以及明察秋毫、巧舌如簧。
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这类人物较为少见,且作者的态度褒贬不一。如《姑妄听之四》对当时幕僚不知变通,执一而论,导致“矫枉过直,顾此失彼,本造福而反造孽,本弭事而反酿事”的现象进行了批判。《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讼师,有论文指出:“这些讼师有的帮助弟弟争夺兄长财产,有的帮助富人破坏他人的夫妻关系,以到达求妾目的,有的教唆他人争讼而谋取不义之财。即便是未明确指明这些讼师有行恶意图的,也通过他人甚至是妖狐的反应来暗示其行为的非正义性。”可见,许元仲虽然有意模仿《阅微草堂笔记》,但在对于幕僚、讼师的态度上,略显不同。
(二)奇人异士。《三异笔谈》中的奇人异士,与《阅微草堂笔记》相比,人物形象较为单一,带有理想色彩,与纪昀的写实笔法差别明显。这类作品共18篇。故事的主人公往往具有一定的特殊能力或高尚的品德情操。
书中描述了一些具有特殊能力的人物。《健啖》《善饮》分别讲述了现俗称的“大胃王”“酒坛子”。《痴和尚》《胡道人》分别讲述了有未卜先知能力的痴和尚和道人。但许一味夸赞他们的神通广大。而《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和尚形象,更为丰富、生动。如《和尚与女鬼》等,批判那些满口佛法却无心向佛,不懂佛法的和尚;再如《滦阳续录五》中的槐镇僧,他虽生活与常人无异,但是却一心向佛,最终在世俗中坐化成佛。对于道士,“《阅微草堂笔记》记录最多的是道士们的奇异法术,道士们在人间的生活……整体来看,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表现出的道教观是倾向于否定的”。而许元仲的态度,则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还有一类奇人是名医。《秦景明》《王协衷》二位名医的医术高超,一个善治痘疹,一个专用寒凉治法。王景明仅凭远远的观察,就知妇人有“痘”症,吩咐仆人假意调戏,帮她逼出毒素。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王协衷善治各种疑难杂症,医术高超。书中提到他的医治方法——用腐浆治好富人之病,“且破守财奴二贯青蚨,瘳贫民万觞渴尘”,有一定的讽刺意义。
(三)奇闻怪事。《三异笔谈》中的奇闻怪事,主要讲述鬼怪作祟或奇谈怪事,共25篇。
《沈师楼上怪》《杜张两家怪》讲述了鬼怪故事。沈家怪物要吃要喝;杜家怪物只针对他家好吃懒做的老婆;张家怪物会与人交谈,喜欢偷人家的烛台。此类故事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则更为丰富生动。《三异笔谈》也不乏批判精神,如杜家的鬼怪,对“习于骄贵,饮食卧起闲,不谐于众”的妇人进行了惩罚。与《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描写鬼神精怪不同,《三异笔谈》这方面的内容为数不多。奇谈怪事也有不少。《醉死》中说到饮酒致人两次假死的现象,还提到有人因长期饮烈酒,身体居然如炮竹般能被火点燃。《丐窃有癖》讲两官宦子弟,执意上街行乞,野外露宿;有权势的朱乞丐,绝不吃家里的食物;家世背景很好的富家子弟,却钟情于小偷小摸。
(四)奇案侦破。《三异笔谈》中记录了一些奇怪案件,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并述及独特的断案手法。这类作品共5篇。
许叙写案件,一方面,善于将案件刻画得一波三折,曲折离奇。如《陈涌金案》中大陈吴氏与阿猫私下议论“乐氏佚荡”,“欲以贡元妇小陈吴氏子为后”。随后,陈涌金与乐氏勾结,用鸦片谋害了大陈吴氏。阿猫起了疑心,又被二人杀死。另一方面,注重叙述破案的过程,突出清代官员断案的方法和手段。《滇省命案》中,官员为查明真相,“密往勘之”,“至近村细访”;《平阳案》官员“公乃出示‘但罪庄以莅一人,余均宽贷’”,以免祸及无辜。这类故事,许都描述得比较详细,富有趣味。
(五)西南风土民情。描述西南地区的风土民情是《三异笔谈》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此类作品均在第二卷,共7篇。
《塑匠》叙及“塑匠之工,以滇南为最,蒙元刘銮之遗规也”。篇中还提到“考六月廿四为火把节”等云南风俗。《宝石翡翠文石》介绍了产自云南的珍贵宝石、翡翠,还有官吏们收藏西南文石的风气及文石的外貌形态。《飞云洞》是全书唯一写景的篇目。这些西南见闻的篇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云南、贵州等地的风俗、物产、医药、风景、民情等,方便世人了解这片蛮荒之地。
《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一些民俗风情的描写,比如新疆地区的别样风物,家乡沧州的风土人情等。许元仲在介绍西南民俗风情时,与纪昀一样,均“表露了夷夏有别的民族观”。比如对于《苗俗》以牛代人尝罪、食年老的父母,认为是“羁縻荒服,王化之所不及,圣教之所不通。第彼一方,皆邻西域,而活佛亦复救不得”。
《三异笔谈》以许元仲独特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清代官场故事、民间奇闻异事及西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并将自己的看法融入其中,流露出比较鲜明的思想倾向。
其一,表现出同情民生疾苦的倾向。《濮童》中作者赞饥荒中不忘其父母、不贪恋富贵的十岁孩童:“予谓濮童,一村竖耳,一念之孝,足上感太守。峨峰先生即以一念之仁应之,惠且及一郡,使数万家咸被其泽。”《姚秋坪守城》:“百姓正汹汹思遁,有欲往四乡者,有欲依他邑者”,展现了社会动荡下百姓颠沛流离的情景。
其二,赞扬具有美好品德或杰出才能的人。《吴婢恋旧》《杨花救主》塑造了两位深明大义的妇女形象。《夙慧》叙及天生聪慧的司寇:“流览一过,任置原处,闭目静坐。少顷,即伸纸和墨,下笔如飞,顷刻间一卷书已竣。”而该书“惟讹一字,乃尺寸之数也”。
其三,揭露清代社会存在的种种陋俗和违法行为。《鸦片》中,通过描述吸鸦片者的丑陋和种植鸦片的骇人方法,对鸦片表示深恶痛绝。《姚西垣听讼》反映出当时官吏的贪污腐败“:民以小忿构隙,辄采服之,并无人命可抵,而一入讼庭,吏役藉饱欲壑,或不饬簋,亦间一染指。”《伪药致误》提及当时假药的泛滥对百姓的危害。
其四,展现浓厚的西南风情画卷。范义臣在《耳食录·三异笔谈》的“前言”中指出:“作者在云南做官时间较长,对云南的风土人情的描述,尤为真切动人,远胜于一般游记的走马观花。”无论风俗民情,还是自然珍奇,都以满含感情的笔墨加以描写,在许多篇章中更是不吝赞美。
同时,作者的思想也有局限性。他所赞美的、推崇的都是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如赞美《杨花救主》的雏伶杨花为救她的主人,可以舍身取义;《柳役》为帮助主人破案,可以深入贼窝。此外,许元仲迷信于果报轮回的宿命论。这显然受到《阅微草堂笔记》的影响,将许多事情的结局归咎于因果报应。
《三异笔谈》作为一部模仿之作,有许多与《阅微草堂笔记》相似的地方,但亦有其独到之处。本书所记录的丰富多样的人物、故事、景观,对于研究清代官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及西南地区的风俗民情,都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学界在研究笔记小说一流作品的同时,也应关注二三流的作品,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以更好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1]韩希明.吏治腐败与社会道德批判——读《阅微草堂笔记》[J].唯实,2003(7).
[2]付颖光,崔士岚.《阅微草堂笔记》中讼师现象及当代启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张伟丽.《阅微草堂笔记》之宗教文化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09.
[4]张泓.哀其不幸怒其不忠——《阅微草堂笔记》的奴婢观[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5]韩希明.《阅微草堂笔记》关于新疆描写述评[J].民族论坛,2009(6).
作者:董晓,河南大学戏曲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戏曲。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