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淼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校企合作是当今高职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解决了企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满足了企业人才储备的需要;使高职教育紧跟社会发展,使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的学生符合市场的需要,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率;学生在校上课的同时也能了解企业运行模式,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习工作的技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中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学生在学校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到校外实训基地从事生产实践活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面临工作所带来的挑战,还要面临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的改变所带来的心理上的不适应,这些都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尽快做好角色的转换。
角色是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基础[1]。学生角色和职业人角色在角色的行为特征、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时要面临一次重要的角色转换。如果在学校没有很好地完成从学生角色到社会职业人角色的转换准备,那么学生真正进入顶岗实习阶段会出现角色的冲突。常常会听到刚开始实习的学生抱怨企业、抱怨同事,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不良。其中有部分学生通过角色的学习和自我身心的调整,能很快完成角色转换,顺利进入新的角色。还有部分学生会出现角色的偏常,行为和心理准备长时间偏离社会期望,形成与本身的社会身份不相适应的行为和心态结构。角色转换的失败对学生会产生消极的效应,甚至会影响个体的整个职业生涯,同时对学校、企业和社会都具有负面的影响。影响高职学生从学生角色顺利转换为社会职业人角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① 自我认知方面:在职业领域,自我认知包括个体对自身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只有对自身有充分、全面的认识,才能有客观、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过高容易产生“眼高手低”、“唯我独尊”的心理,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为对一些基础岗位工作不屑一顾,工作浮躁、不踏实。与之相反,由于学历的原因,有部分高职学生自我评价过低,存有自卑心理,特别是和本科生、研究生一起工作的时候,缺乏自信,自我要求降低,对待工作消极被动。②职业认知方面:一方面,学生对将来职业的认知往往只是理论层面上的,没有亲身的实践体验,即使有参观过企业或短期的实习,但通常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另一方面,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一般仅限于专业技能、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显性特征,而一些隐性特征如企业文化,学生往往知之甚少。③角色学习方面:一是缺乏角色学习的渠道,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接触范围决定了依靠学生自身很难有充分的角色学习途径,而学校给予的指导往往也流于形式,或者是与社会和企业存在一定的脱节。二是缺乏角色学习的意识,学生对于未来职业角色的学习意识淡薄,许多人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能适应工作岗位,而忽略了人际关系、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相关研究显示,不少企业认为90后高职生的主要不足主要是个人心理素质不强,缺乏团队精神,缺乏挫折忍受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2]。
2)学校方面因素。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进入顶岗实习之前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但学校对此重视还不够。一是从课程内容上来说,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就业指导》,都对职业角色的涉及较少,较为笼统、概括,没有针对不同学生与不同专业而谈。同时,课程内容过于陈旧落后,没有紧密结合企业的要求和市场的变化。二是在授课形式上,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的环节。授课形式也陈旧、单一,基本上还是延续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三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方面,大多是由学校辅导员授课,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未在企业工作过,本身对企业的了解也是很肤浅的,所以很难提供给学生全面、深入的关于职业角色方面的知识。
3)企业方面因素。企业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不同的。企业主要考虑的是经济的收益。虽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和学校的结合日趋紧密,但合作的项目主要还是集中在技术领域,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培养还比较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在校学生,合作企业很少提供兼职和寒暑假实习的机会,也缺乏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宣传和介绍,以致在顶岗实习之前,学生对相关企业知之甚少。二是企业指导老师一般还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技能,注重对实习学生技术上的指导和工作上的交流,在对学生思想上的关心和心理上的疏导方面的工作相对不足。
1)学生应强化职业意识,深入探索自我,探索职业世界。首先,学生进入大学后应树立职业角色学习的意识。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要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职场礼仪的培养。其次,加强职业的自我认知。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有个系统、全面的分析;同时还可以通过自我内省、向身边的人了解自己、或者找专业老师进行分析等方法,对自我有个比较正确、深入的认识。第三,学生应主动探索职业世界,了解目标职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要关注行业、职业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应以虚心学习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善于思考,遇到问题多向同事、老师请教。在工作中注意总结、归纳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2)学校要完善课程设置,提供多样化的角色学习渠道。①完善课程设置。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一般从大三的上学期开始,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本科学生来说要短。在大一这段时间,学生一般刚完成从中学生角色到大学生角色的转换,初步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最好把《职业生涯规划》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这样学生可以先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等,并对目标职业有初步的认知,对模糊的部分还可以进行深入的探索。大二应是高职学生角色转换准备的主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校在专业课程内容设计上与企业紧密结合,在授课形式上也要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另外,学校老师应定期深入企业学习或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来为学生上课。②开展职业访问和体验活动。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期,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对未来从事的工作充满好奇,很乐于参与各种实践活动[3]。职业访问和体验活动是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顺利转换角色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将此活动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开展,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参与此项活动。在进行职业访问和体验活动前,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问题,制定详细计划;活动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着装得体、表达清晰、行为礼貌;活动结束后,帮助指导学生做好总结,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改进计划。③应用角色扮演技术。要多利用机会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一些项目组去完成作业或任务,在项目组中可以参考企业的架构模式设定不同的岗位,并赋予每个成员一定的权利和责任。角色规范的设定应严格参照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职责要求。学生通过直接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某些特征和行为方式习得职业的角色。
3)企业应提供角色学习的机会,与学校一起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作为与校方合作的企业,无论在专业领域还是在企业文化方面都要与学校很好地对接,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等更多的实践机会,尤其是在学生的节假日、寒暑假期间。作为企业的指导教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同时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常与学校班主任、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企业和学校之间应建立完善、长效的沟通机制。在学生开始实习之前,企业可利用讲座的形式向学生系统介绍企业的文化、架构以及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等,让学生对企业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员工特别是指导老师,对待学生要有耐心,要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去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赋予学生一定的工作责任和权利,要放手不放眼,不能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并且尽可能让学生做一些有助于提高专业能力的工作。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4]。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时,企业领导和指导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实习的情况,实事求是地给予实习评定,最好能对学生提出工作上的建议。企业还应经常与学校交流反馈,为学校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使校企合作的质量不断提升。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重视学生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步——顶岗实习过程中,无论学校还是企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学生作好相应的准备。而学生作为主角,更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从学生角色向社会职业人角色的转换,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1]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34.
[2] 陈慧珍,苗素莲.高职职业生涯教育的多维度分析与改进策略[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6):10-14.
[3] 岳瑞凤.大学生职业体验行为示范式教学探索——以“低年级大学生求职体验”案例教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0(5):64-65.
[4] 贺 静.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施主体职责的研究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