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者意识视野下的摘要英译

2014-03-28 13:53:58郑亚亚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英译中英译译者

郑亚亚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

0 引言

论文英文摘要是国际学者了解中国科技文化的窗口,是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正不断得到广泛认可。摘要英译研究也成了翻译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学者们从编辑、语篇、译者、作者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是,文献检索显示,目前摘要英译研究对于英文摘要读者的关注还不够,还没有以英文摘要读者为研究视角的论文。而读者是英文摘要的服务对象,是论文摘要翻译作品的最终消费者,也是摘要英译好坏的最终评判者。因此,有必要从英文摘要的读者出发进行摘要英译研究。本文以读者意识为基础,探讨摘要英译中的读者意识的内涵,及读者意识指导下的摘要英译策略。

1 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是写作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是读者的需求或审美期待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是读者的存在与作用内化生成于作家心中的一种意识[1]。这种意识要求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时刻从作品预期读者的角度来构思写作内容,并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调整表达方法以实现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在读者意识的影响下,作者常常需要调整自己的写作选材和写作风格,以适应读者对写作内容和风格的期待,从而引导读者能深层次地理解与认可作者的观点并产生共鸣[2]。写作也不再是作者一个人的活动,而是作者和预期读者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

当然,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并非要求作者处处都跟着读者的思路走。作者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写作内容和写作风格影响读者。真正好的作品往往不会一味逢迎读者趣味。流行的文学作品虽然一时之间受到读者的追捧,但是从长远来看,那些一时间不受读者青睐的作品反而有可能成为经典。因此,写作中的读者意识是一个互动的概念,读者影响作者,作者同样能够对读者产生影响。

翻译作品和作家创作的作品最终都是由读者来消费。因此,读者意识不仅适用于写作,同样适用于翻译。译者能否通过译品与读者实现成功的交流受到译者心中的读者意识的影响。译者在翻译表达中不仅按照自己的表达习惯来表达原作的思想,更要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来表达原作的思想,力求与读者的期待视野达到“视域融合”[3],否则就会影响作品的阅读和接受。译者如果希望自己的翻译作品被译文读者接受或者受到译文读者的欢迎,就要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社会文化背景、其拥有的知识等,即译者必须具有读者意识[4]。同样,译者在表达原作内容时也要有读者意识。翻译中的注释正是译者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的内容上的补充。论文摘要英译是一种特殊文本的翻译,译者在摘要英译中同样要有读者意识。

2 摘要英译中的读者意识

2.1 概念

摘要英译中的读者意识指的是译者在摘要翻译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读者意识,它与翻译中的读者意识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两者是具体和一般的关系。翻译中的读者意识关注的是所有翻译中都应该具备的读者意识,而摘要英译中的读者意识研究的是在摘要翻译这种特殊文本和语境背景下译者应该具有的读者意识。总体而言,翻译中的读者意识要求译者在翻译表达的过程中要适应译文读者对翻译文本和内容的独特期待;译者要根据译文读者的独特经验、知识和理解能力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意义的转达。

2.2 摘要英译中读者意识的具体内容

摘要英译中的读者意识要求译者在译文生产过程中按照英文读者的表达和阅读习惯进行意义的表达;按照英文读者的独特知识和经验结构来选择所要表达的内容。英文摘要的语言表达和内容选择可以与英文读者的期待视野有所不同,但是,这样的不同一定要建立在英文读者能够理解的基础上,不能影响到英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具体地说,摘要英译中的读者意识主要有如下几点:

1)时间意识。译者在摘要翻译中首先要有时间意识。摘要是对原始文献信息内容的凝缩,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5]。英文摘要读者阅读中文论文摘要通常是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进行的。在进行大量文献检索时,时间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尤其重要。所以,译者在进行摘要英译时必须简练,并且突出摘要的要点,方便读者快速把握摘要的主要内容。这就是说,译者在译文写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写到点子上,使读者一目了然,并快速把握译者在摘要写作中想要表达的意思。一个好的译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英文表达能力,这是对译者表达能力的要求。

2)表达差异。译者在摘要翻译中还应该意识到中英文表达习惯的差异。中英文摘要的结构不同,语言表达的特点也不同[6]。在用英文表达时,译者应该尽量按照英文的表达习惯进行表达。不仅如此,即使在英文表达中,不同阶层、不同人群也具有不同的表达习惯。译者在摘要英译中就必须研究各个不同团体独特的表达习惯,以使英文摘要的表达能够与读者的表达习惯相一致。译者要阅读相关领域的英文原创摘要,并把握这些摘要中的表达方式和风格,以便将之用在自己翻译的英文摘要中,使自己翻译的英文摘要与英文原创的摘要具有大致一样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3)理解差异。译者在摘要英译中应该认识到读者与自己的差异,意识到读者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和自己的理解可能会完全不一样。译者和英文摘要的读者属于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个人知识和经验,他们对于同样的语言表达和内容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意义建构。使用中的语言意义是语言本体和语言使用主体视域融合的结果[7]。译者在摘要翻译中必须意识到这种差异,否则译文就可能带来与译者意图完全相反的效果。所以,译者在摘要英译中所选择的内容必须尽量避免导致英文读者的误解和可能的误解。同样,在表达方法上,也要尽量避免误解,用词需要准确,并多推敲。

4)文本独立性差异。译者在摘要英译中还应该认识到中文摘要文本的独立性与英文摘要文本的独立性要求不同。英文读者完全依赖英文摘要来获取中文论文的信息[8]。英文摘要必须独立、完整[9]。但是,英文摘要的原语文本中文摘要则不同。中文读者在摘要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很方便地查阅原文,而且有些作者的摘要主要是引导读者去阅读原文。所以,中文摘要翻译成英文摘要时要特别注意,英文摘要的读者要求中文英译的摘要必须独立完整,自成一文。

5)价值观差异。译者在摘要英译过程中,还应该意识到英文读者与中文读者的价值观不同。中国读者在摘要阅读中,往往看重西方理论的引进以及传统文化的宣传。中文摘要往往重理论介绍和文化阐释。但是,西方读者对论文看重的是文章的创新性。文章靠理论介绍和文化阐释很难吸引读者。在英文摘要中,作者必须要向读者介绍其最新成果而不是阐述别人的研究,或者讨论古代的文化。因此,在摘要英译的过程中,必须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

3 读者意识视野下的摘要英译

3.1 摘要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摘要英译研究和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是翻译的质量标准不统一。有译者将摘要英译中的翻译委托人作为摘要质量标准的制定者,一切按照作者或者是翻译委托人的要求去做。从译者直接服务对象的角度考虑,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去翻译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译者忘记了委托人对翻译往往并不了解,若片面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去做,所翻译出来的作品往往不能被英文读者所理解和接受。也有的译者把摘要原文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文本,认为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保持一致[10]。这是很多翻译者所持有的态度,在翻译界影响深远,根深蒂固,甚至有很多期刊编辑在征稿函中明确要求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保持一致。还有一些译者在摘要翻译中,一切以期刊英文编辑的角度作为摘要英译的出发点,编辑要求怎么译就怎么译。对于译者而言,符合编辑的要求就符合了作者或者委托人的要求。因为,委托人之所以要对摘要英译,其原因也是为了论文能够发表。如果编辑满意了,作者自然满意。在这些不同的翻译标准中,译者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忽视了读者,而读者才是英文摘要的最终消费者。

3.2 读者视野下的摘要英译策略

读者是译文的消费者,英文摘要的翻译是为读者服务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应该要有读者意识,从读者的角度衡量自己的翻译。摘要的英译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也只能是以读者为准则,而不是以编辑、作者或者原文文本为根据。这是译者作为翻译领域的专家所应有的认识。不符合读者要求的译文与没有读者的作品一样,都是失败的。当然,从读者的角度来进行摘要翻译并不是说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什么都从读者出发,忽视原文的内容和思想,而是要求译者在摘要英译中要具有读者意识。这就要求译者在摘要翻译中做到以下几点:

1)译者在翻译时必须阅读完整的论文。论文摘要的翻译不仅仅是翻译摘要,而是对整个论文核心内容的总结。译者翻译的摘要内容往往并不一定是他熟悉的内容。因此,要想对中文摘要实现成功的意义建构,不阅读论文全文是不行的。只有通过论文全文阅读,译者对中文摘要意义的构建以及对论文核心内容的把握才是可靠的。否则,单单依赖中文摘要来建构论文的核心内容,常常会带来意义建构上的失误。更何况,有些中文摘要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论文的核心内容,这样的摘要再翻译成英文自然更无法反映论文的全貌。

2)译者在翻译时必须与作者进行磋商。为了很好地把握论文的核心内容,译者有必要和读者对一些关键内容的理解相互交换意见。有时,作者本身在表达意义上就不够准确,译者通过和作者进行讨论和磋商,在其摘要翻译中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意义构建的失误,理解论文及论文的核心内容。摘要英译中,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摘要翻译有别于其他翻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其他类型的翻译中,译者与作者的联系往往并不是非常的紧密。而摘要翻译通常是作者亲自委托译者来完成,他们之间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交流。

3)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超越中文摘要的束缚。在全文阅读及与作者磋商的基础之上,译者在论文摘要英译中,就不应再把中文摘要看成论文摘要英译的唯一根据了。英文摘要的生产过程更像是创作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翻译活动。在简单的翻译活动中,译语文本都不应该受到原语文本的生硬的约束,在英文摘要的撰写过程中,就更应该摆脱中文文本的羁绊。译者在摘要翻译中,要想译出好的译文、译出符合读者要求的译文,就必须摆脱中文摘要的约束。

4)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参考英文原创的摘要。要想英文摘要符合译语文本读者的期待,单靠想象是不行的,必须知道译语文本读者所经常阅读的英文摘要是什么样的。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摘要翻译时必须首先阅读相关领域英文原创的摘要,然后根据原创英文摘要的特点模仿写作中文英译的摘要。这是翻译的互文性特点之一。英文原创摘要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结构特征适应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容易为英语读者所接受。如果译者不去阅读和分析英文原创摘要,英文摘要可能还是中式的摘要,这样的中式摘要就会很难让读者接受。

5)译者在翻译时必须保证英文摘要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在英文摘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还要特别注意确保英文摘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对于英文摘要读者来说,英文摘要是其能够阅读到的关于论文的唯一文本,他们只能通过摘要理解和把握论文的内容。如果英文摘要不完整,不自成文章,那么读者就无法获得完整的论文内容,英文摘要传播信息和意义的作用也就丧失了。因此,在摘要英译中确保英文摘要的完整性尤其重要。

6)译者在翻译时必须突出论文中的创新内容。英文摘要的读者对论文摘要的价值取向与中文摘要读者不同。中文摘要的读者往往从感觉上来判断一篇论文的价值,而英文摘要的读者则特别关注一篇论文的创新之处。有创新才有价值;没有创新就没有价值。因此,译者在论文摘要英译中必须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并且让读者很容易发现论文的创新点。当然,如果论文本身并没有创新的内容的话,译者也是无能为力的。

7)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根据读者的特点选择内容和表达方式。译者在摘要英译中必须善于把握英文读者对论文摘要内容和表达形式的期待,并按照读者的期待来进行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对于译者而言,对论文摘要原文的意义构建是摘要翻译的第一步,第二步实际上是英文摘要的写作,通过英文摘要的写作实现摘要意义和内容在读者身上的重现。为了更好的实现这样的目标,译者就必须按照读者对内容的要求和表达方式的要求进行英文摘要的生产活动。

4 结束语

译者是论文作者和英文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读者和作者之间能否成功的交流是判断译者翻译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译者在摘要英译的过程中,必须把交流作为翻译的出发点。而交流成功与否对于译者而言就在于其能否在英文摘要的生产过程中考虑到读者的具体知识经验和阅读习惯。然而长期以来,论文摘要英译存在较多的质量标准,这给中文摘要的英译带来了很多问题。在论文摘要英译中培养读者意识,并从读者交流的角度出发进行摘要翻译是解决论文摘要英译困境的出路。

[1] 王硕.少儿期刊编辑的读者意识[J].青年记者,2013(17):35.

[2] 李莉文.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思辨能力培养——基于教学行动研究的探讨[J].中国外语,2011(3):66-73.

[3] 郑玮.论林语堂译创过程中的读者意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139-142.

[4] 阳英.翻译目的论与译者的读者意识——以《雾都孤儿》之荣译本与祈译本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05-106.

[5] 陈秀娟,杜桂敏.中外情报学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对比分析[J].情报科学,2013(5):104-107.

[6] 何宇茵,曹慧娟.金融学实证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外语教育,2009(6):91-96.

[7] 刘芬.语言意义的本体识解研究[J].外语教学,2013(5):32-35.

[8] 周宗锡.从《El》谈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4):311-312.

[9] 张先刚.语类读写教学法对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启示[J].外语教学,2012(1):56-60.

[10] 郭建顺,张学东,李文红.责任编辑对英文摘要质量的调控——关于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J].编辑学报,2012(3):236-237.

猜你喜欢
英译中英译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社会科学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典籍英译中的深度翻译与文化传递——以格里菲斯《孙子兵法·计篇》英译本为例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从框架理论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