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业恺*,朱薇薇
(成都工业学院 a.工商管理系;b.通信工程系,成都 611730)
陈毅诗词的创作特色
罗业恺a*,朱薇薇b
(成都工业学院 a.工商管理系;b.通信工程系,成都 611730)
陈毅诗词记录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诗词创作中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求唯真的态度、雅俗结合的手法是诗人崇高思想和伟大心灵的真实写照。由于环境和诗人身份的不同,陈毅诗词在建国前后表现出了不同的创作风格。
陈毅;诗词;创作特色
陈毅一生喜爱诗词创作,留下了三百余首诗词。郭沫若曾称赞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1]。毛泽东也曾评价:“陈毅同志的诗具有‘大气磅礡’的特点”[2]。陈毅元帅的一生,都与诗词相伴,无论在军事斗争时期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身处顺境或是逆境,他都常用诗词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还用诗鼓励自己与逆境甚至是病魔作斗争[3]。由于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陈毅诗词在他本人的革命经历乃至整个中国革命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有着与同时代诗人显著不同的创作特色。
陈毅诗词中洋溢着感染力极强的乐观主义精神。1921年留法学生百余人被法国政府武力押解回国,居沪而无出路,陈毅写下了《赠勤工俭学同人》,诗歌在回忆了法国的斗争往事和描写了在上海迷茫无助的现状后,向同人们提出了对未来的希望“但是你们始终不要忘却:被幸福忘却的人们终被幸福寻着!……记着!忍着!保持着本来面目,他年再见呵!”对艰苦现状的忧虑在诗句中最终被对未来的乐观憧憬所替代。环境虽然艰苦,他总是乐观面对未来。1936年8月作七律《三十五岁生日寄怀》小序记录当时“往来作战,备极艰苦”,但在诗歌中,诗人相信“物到极时终必反,天翻地覆五洲红”,同年冬作七绝《赠同志》在回顾“二十年来是与非,一生系得几安危”后,同样坚信“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后绽春蕾”。这些诗句无一不表现出诗人的乐观精神,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年代写下这样感染力极强的诗句,对自己、对战友无疑都是极大的鼓励。
伟大的革命理想是陈毅乐观向上创作精神的源泉。1936年春,他在游击战争中写下的七律《野营》,首联、颔联“恶风暴雨住无家,日日野营转战车。冷食充肠消永昼,禁声扪虱对山花。”在描写战争环境的恶劣和残酷时,诗人把目光放在了小小山花之上,忘却了艰苦的斗争环境而达到无我的境界。诗人自信革命者“微石终能填血海”,“大军遥祝渡金沙”,表现出对长征远去的“大军”充满了信心。尾联“长夜无灯凝望眼,包胥心事发初华”表现诗人身处逆境仍胸怀天下,对光明未来坚定的信念。革命斗争的进展也支持诗人乐观向上的创作,1940年11月作七绝《与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同志中有十年不见者》“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此诗是黄桥战役胜利后的诗作,将十年征战的感慨和旧友重逢的喜悦化作了对革命未来的乐观展望。
革命斗争年代中,陈毅的乐观精神在诗词中还表现为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以脍炙人口的《梅岭三章》为例,诗歌是他在敌人重重围困下“虑不得脱”后的真实心灵写照,但其中没有一丝伤感和哀叹,而是洋溢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概,读来无不热血沸腾,斗志倍增。1940年10月作七绝《记遗言》“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碧血长江流不尽,一言九鼎重千秋。”诗人将同志遗言中的流血、流泪上升到了生死的高度,用“碧血长江流不尽”来形容革命的众多牺牲,全诗展现出笑看生死的壮阔气象。从诗人的创作实践来看,革命需要成为了诗人取舍生死的标准,为革命牺牲是作为革命者的诗人乐于接受的。为革命,诗人不怕牺牲,但也非常珍惜革命者宝贵的生命,陈毅诗词中有不少是悼念战友的诗作,1946年在听闻“四八”空难噩耗后,诗人一气写下《初闻“四八”噩耗》《哭叶军长希夷同志》《哭若飞》等6首诗歌,对战友的遇难表示出自己最深痛的哀悼。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在创作中表现出了更多的欢乐情绪。在组诗《开国小言》中高歌“人民庆开国,宇内浸狂欢。幽燕秋花发,从此岁不寒。”1954年在山东休养时创作的《初游青岛》赞叹“一切寄生虫,灭迹不待言。观此新气象,使我开心颜”。1957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1958年“大跃进”开始,陈毅对诗有了新的认识,他在1957年5月《赠郭沫若同志》中欢呼“我敢说,我们正在创作一首伟大的诗篇,我们所有参加工作的都是诗人。我们需要诗,歌颂我们的理想,我们需要诗,歌颂我们的劳动,我们更需要诗,评比我们自己,在探险的道路上鼓励攀登。……歌唱我们开辟更大的旅程,歌唱我们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歌唱我们自己就是命运之神!”在歌颂理想和劳动、鼓励攀登的创作目标引导下,陈毅的创作精神更加乐观,相继创作了《快参加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参观蚂蚁啃骨头》《有志者事竟成——建国10周年北京建筑工程巡礼献词》等歌颂新中国和新时代的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不洋溢着对国家建设的乐观精神。这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乐观在今天看来有“盲目”、“急于求成”之嫌,但在当时是符合整个诗坛创作精神而无可厚非的。
革命斗争年代,陈毅诗词的创作来源是真实的革命斗争,诗人不是以“旁观者”而是以“亲历者”的身份投入到革命斗争中,所以陈毅诗词的观察角度和创作态度都表现出真实的特点。1936年作《赣南游击词》十二首对游击生活的描写无疑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组词记录了游击战士们艰苦生活、战斗和学习的场景:晨醒、午饭、集会、雨夜露营、月夜野营、纠偏、觅食、请战、讲战术、靠人民、学习和对未来的展望,可说是一幅游击战争全景图。其中野营“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午饭“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雨夜露营“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觅食“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等游击生活典型细节的记录和描写,更增加了创作的真实性,读来如在眼前,有学者称这十二首词是“赣南游击史”[4]。
除了真实记述、描写,陈毅在创作中抒情也追求真挚,1937年10月作七绝《兴国旅社》、《车过兴国老营盘》,两诗都抒发了对故人、战友的诚挚怀念,悲伤凄凉,《车过兴国老营盘》“一抚伤痕一泫然”一句化用陆游《沈园》“犹吊遗踪一泫然”,思念故人、战友的情感在旧地重游的今昔对比中得到了真实抒发。无情未必真豪杰,革命者也有柔情的一面。除了革命斗争外,和张茜的恋情也是陈毅创作的重要内容,这类“情诗”中,同样真实记录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如1941年1月作七绝《内人东来未至,夜有作》“足音常在耳间鸣,一路风波梦不成。漏尽四更天未晓,月明知我此时情”、1944年2月作七绝《寄内诗》“地冻天寒西北行,山川遥共客心深。最是荒村风雪夜,思君吟咏到天明”,对妻子的真挚感情溢于言表。
新中国成立后,身居高位的陈毅在诗词创作中把眼光放在“自查”、“自省”上,表现出求真的态度。1954年春作《感事书怀》四首,告诫自己、亲人和战友“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慎之又再慎,谦逊以自束。后车善择途,前车一再覆”、“须牢记,无情历史,利己必凶终”、“每愧过失多,晚节自珍惜”,四首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七古·手莫伸》,语言平实自然,深入浅出道出共产党人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要求。最后四句“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总结出古往今来深刻的历史教训,是蕴含着陈毅饱经岁月历练和深度思考的人生真理,更是他崇高人格的光辉写照。陈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一贯的,1960年12月,他曾在《冬夜杂咏》组诗中写下题为《青松》的五言绝句一首,1961年12月,意犹未尽,又作五古《青松》一首,两诗诗意不尽相同,后作增加了对“俯仰尽由人”的杨、柳的批判,但两诗都是以松喻人,通过写青松而自省。1964年8月作《六十三岁生日述怀》是站在个体的特殊时间点上的创作,诗作中没有丝毫回首过去成绩的沾沾自喜,“写诗以自励,聊以剖心情”,全诗都是自省、自勉,坦荡的回顾自己的革命历程,客观的看待自己的缺点,展示出共产党人面对自己的过去真诚、直率没有丝毫隐瞒的求真之情。
在革命战争年代,陈毅诗词的创作就呈现出雅俗结合的特色。尽管他创作的古体诗较多,但在创作时,处理好了古体诗创作用典的问题。只有用典的古体诗才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并调动起读者的审美情趣。可以说陈毅的每首古体诗词都有用典,但所用典故能与创作主题恰到好处地结合,而且所用典故基本是读者众所周知的,没有生拉硬拽、“掉书袋”的弊病,做到了雅致与通俗的较好结合。这也是陈毅诗词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广大指战员喜爱并传诵的主要原因。以《梅林三章》为例,“泉台”“旌旗”“阎罗”“有涯”等都是用典,这些典故在诗句中使用自然,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和诗歌主题完美结合而且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情绪。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按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要求,更加强化了通俗易懂和直接、生动表现的创作风格。如1954年7月作五古《潜艇上留题》、1954年10月作七绝《记采斯工厂工人谈话》、1955年10月作七绝《为文字改革题词》、1956年12月作歌行体长诗《初游良口》、1958年12月作五古《赠中共登封县委》、1964年5月作七绝组诗《在天津新河某部营房夜宿》等诗歌,虽然这些诗在形式上是古诗词,但在内容表达上却使用了口语。此外,诗人还创作了大量的新体诗,如1956年12月作《三游良口》、1957年5月作《颐和园划船》、1957年6月作《上妙峰山》、1957年10月作《与外宾谈长江大桥》、1959年6月作《向秀丽歌》、1959年9月作《有志者事竟成——建国10周年北京建筑工程巡礼献辞》、1960年5月作《昆明五一游园》、1963年作《向雷锋同志学习》等诗,完全是对谈话、对事件、对先进人物事迹的口语化记录。但是这些后期创作的新诗有过分追求通俗易懂,使诗歌呈现出标语化、口号化的趋势,如1959年以后创作的《向秀丽歌》、《有志者事竟成——建国10周年北京建筑工程巡礼献辞》、《昆明五一游园》、《向雷锋同志学习》等,囿于当时政治环境,在诗歌中不可避免地使用了“大跃进”、“总路线”、“多快好省”等标语口号式语言,尽管通俗易懂,但艺术性却有所降低。由于陈毅具有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的地位,受到广大民众特别是诗歌爱好者的崇敬,他通俗易懂的诗歌风格,对当时诗坛的“民歌化”风气和“大跃进民歌”运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以1949年为界,将陈毅诗歌分为前后期。笔者认为陈毅诗词在前后期呈现出有所不同的创作风格,前期诗歌多是“战地小唱”,而后期诗歌的创作风格与前期有所不同,多是“时代颂歌”。曾有学者指出:“解放以后,诗人的诗兴更浓,产量更大,题材更加广阔,色彩更加明丽了。”[5]
前期诗歌,如《野营》《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三十五岁生日寄怀》等写于战争年代的诗词都是他作为革命军事斗争亲历者身心的真实写照。又如《梅岭三章》《车过兴国老营盘》《记遗言》《皖南事变书愤》《闻韩紫翁陷敌不屈而死诗以赞之》等诗歌,无论是自我述怀还是对战友纪念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追求人生目标和牺牲价值的生死观。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乐观向上”“所求唯真”“雅俗结合”的创作特点。
后期由于陈毅成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其诗歌的创作特色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国内外的游览和访问中他写下了不少纪游诗,但在口号、标语和流行观念的影响下,跑马观花的游览没有强烈触动到他的心灵,如《游德累斯顿故城》《游巴斯的堡》《青岛初游》等纪游诗,诗味平淡。另一方面,陈毅写下了一些为政治服务而创作的白话诗篇,如《快参加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向秀丽歌》《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些诗歌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他的创作风格。加之后期所处的时代对诗歌创作的要求表现为压抑个人的感情而追求宏大抒情方式。如1949年10月,诗人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开国小言》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转变,虽名为“小言”,但“天安门”“红五星”“红旗”“万岁”“元首”“东方红日”等一系列意象的出现,场面宏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诗人参观新中国建设成就而写下的诗句,如《三门峡前景》《长江大桥》《初游良口》《再游良口》《十三陵水库竣工典礼颂歌》等,都是将个人情感融汇到国家意志当中的创作。由于接触到的都是重大政治事件、先进人物或伟大建设成就而脱离了个体的真实生活,诗歌成为了政治意味浓郁的观念符号堆砌。这一时期,由于诗人创作了大量迎合时代政治需要的诗歌,“乐观向上”、“所求唯真”、“雅俗结合”的整体创作风格较前期有所削弱。
陈毅的诗词反映了他爱憎分明的坦荡气概、为国为民的忠诚胸怀。一位上马驰骋疆场横刀杀敌、下马运笔谱写锦绣诗篇的“元帅诗人”是共和国在军事和文化两方面的重要财富,陈毅诗词不会随着创作年代的远去而褪去价值,在中国诗坛上将永远闪耀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不可取代的价值。
[1]陈昊苏.陈毅诗词全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325.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99:421.
[3]冯锡刚.诗可以疗疾:陈毅诗话[J].党史文汇,2006(9):27-30.
[4]胡国强.陈毅诗词赏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6.
[5]臧克家.陈毅同志的诗词[N].文艺报,1962.
On the Creative Features of Chen Yi’s Poetry
LUO Yekaia*,ZHU Weiweib
(a.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b.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hengdu 611730,China)
Chen Yi's poetry reappears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t that time.In poetry creation,the optimistic upward spirit,the real attitude,and the way the poet used are true portraiture of his lofty thoughts and minds.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poet,Chen Yi's poetry before and after the founding of PRC shows a different style of writing.
Chen Yi;poetry;Creative Feature
K825.4
A
2095-5383(2014)03-0009-03
10.13542/j.cnki.51-1747/tn.2014.03.003
2014-01-30
成都工业学院2013年院级科研项目“陈毅诗词研究”(KY13221004B)
罗业恺(1977-),男(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通信作者邮箱:20438132@qq.com。
朱薇薇(1980-),女(汉族),四川眉山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