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琼盆*
(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成都 610064)
旅游业引导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分析
何琼盆*
(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成都 610064)
经济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资源型城市概念的界定、面积和人口情况及现状的分析,结合资源型城市与旅游业的关系,对其转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探讨了旅游业的发展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作用。
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业;转型
目前学术界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1)资源枯竭型城市指其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从产业结构来说,矿业是城市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这类城市往往因矿业开发而兴起,随着资源开发的周期,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等方面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1];2)资源枯竭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2];3)资源枯竭型城市是专门化职能城市的一种,是指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或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促使其再度繁荣的城市[3]。
根据国家公布的有关数据,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总面积为96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总面积的10%。其中城区面积为9.9万平方公里;涉及总人口1.54亿人;涉及职工1 250万人,登记失业人数90万人,失业人数占职工比重为7.2%,比我国全部城市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4]。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贫困问题、失业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枯竭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5]。
资源枯竭型城市受资源型生产收益递减规律影响,导致产业刚性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间关联度较低,出现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失业人口过多会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且资源型城市在地理分布上一般位于较偏远地区,因而通过转移劳动力来缓解就业压力也是不够的。由于在资源型产业对工作要求比较机械化,专业性强,长期以来导致了地方人才单一,多为技术工,服务意识不强、创业能力较低、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在社会经济转型中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资源型城市的人才与发展要求形成严重的错位,转型难度较大。
旅游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它是一个关联度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型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属于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可吸收大量厂矿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旅游业对基层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高,只要员工有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具备职业素养就能基本胜任。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景区的讲解服务,虽然需要对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但工作难度并不大;由于旅游规划是整体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政府会以提供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的方式来介入景区规划的开发工作。
纵观世界各国在旅游业引导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成功案例,最典型的是德国鲁尔区的转型。鲁尔区作为德国的煤炭和钢铁之都,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开始衰落,后来德国政府大力推动工业文化之旅,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工业布局、加强交通建设、美化环境、治理污染和大规模植树造林,合理建造公园、美术馆等各种工业景观,如今已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其次才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就业问题,要解决就业问题则需要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而提供的这些工作必须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既要选择高端绿色产业使环境逐步恢复,又要选择能够充分吸纳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缓解就业压力;既要选择城市突围的新兴产业发展城市经济,又要着力恢复矿山环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资源型城市的振兴迫切需要在近期内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培育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来实现。正是基于这样的多重考虑,许多城市把转型产业锁定在了吸纳就业能力强、带动经济作用大的旅游产业。因为旅游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的替代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产业之一。然而通过发展旅游业的方式来实现城市转型并非所有的资源型城市都适用,需要对其可行性进行科学研究分析方可得出结论。以下主要从环境、资源、政策、人力方面进行分析。
“在一切事物中,只有社会和环境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才是被允许的”这一理论被誉为“21世纪议程”,该理论是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针对环境污染问提出的,这说明了环境问题已经上升到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样的高度。虽说旅游业是绿色产业,会带来良性的影响和巨大的收益,但也可能带来严重损失。尤其是对于资源型城市这样一类环境问题极其敏感的特殊地区,环境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有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过度修建宾馆酒店,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景区向城市化、人工化和商业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管理不规范出现的游客井喷现象等等。这不仅使景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且严重影响到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游客的游览兴致,对于景区来说百害而无一益。如2013年“十一黄金周”,10月2日四川九寨沟景区道路全部瘫痪,造成大量游客滞留,饥寒交迫,引起游客的严重不满;10月6日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当天接待游客人数累计35.66万人,产生垃圾共计109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山东泰山景区游客乱扔垃圾,甚至将旅游通道变成了垃圾道。虽然发展旅游业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有些也许对于景区来说甚至是致命的,但是只要在开发之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考察、调研、分析就能科学评估该地是否适合发展旅游业。特别是资源型城市,在旅游开发初期首先应该考虑环境问题。要对当地的整体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对环境容量进行估算和预测,预测开发旅游业可能会对环境带来哪些问题(正面或负面的),再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去当地征求民众的意见,分析出哪些是民众最不能接受和最乐于接受的,最后得出一个环境综合测评报告。应当遵循的开发原则是:凡是对环境可能带来破坏的开发都是不可行的,凡是民众坚决反对的都不能去实施,应当及时扼杀,否则很可能引起不堪设想的社会问题。
在考虑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引导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问题上,必须对当地的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哪些资源应当重点开发和保护,分析当地是否适合发展工业遗产旅游,预测当地旅游业主要客源及其喜好,据此定位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
国家给予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一定要好好把握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规则,切实将政策落实到每位相关者手中。例如:中央财政会给予资源枯竭型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持,根据国务院的要求,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所以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资源型城市往往拥有有大量的劳动力,属于劳动力密集区域。而旅游开发能带来大量工作岗位,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问题可得到很好的解决,既能缓解就业问题、减少贫困现象,也能有效遏制了因就业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同时还支持了旅游的开发工作。
旅游产业关联度高,能有效带动多个部门的发展,如区域建筑业、食品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和信息业等其他相关产业。这样既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居民的生计问题;同时也得到许多部门的大力支持,包括政策、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其次,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政府会大力招商引资,这不但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也提升了该地区的知名度,为该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丰富的潜在消费群体。
旅游项目的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优化,例如在污染区实施生态修复,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健康休闲、养生、度假项目;将工业遗址规划为国家矿山公园,变废为宝,带动工业旅游发展。通过生态旅游知识的普及,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维护生态平衡,从而最大限度地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不断提高城市净化、绿化、美化水平,建设优秀旅游城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大力发展旅游业,政府通常会对交通环境,道路设施进行规划整治。任何一个旅游景点,如果交通闭塞,没有发达的交通网络支持,其游览价值就无法充分转化成为市场价值。加强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铁路和公路建设力度,打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同时政府增加城市公园等其他的一些休闲娱乐产所的投资与建设,使整个城市基础建设日臻完善,既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幸福感,也能为旅游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发展旅游业政府将通过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包括专业技能和服务理念方面的知识素养。政府也将不断引进管理人才或者给当地居民进行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这既是旅游业给市民带来的机会,同时市民素质的提高也将惠及旅游业的发展,使该地区旅游业获得发展和收益,推进城市不断优化升级。
通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基本情况的分析、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与旅游业的关系研究和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了发展旅游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作用,得出了在科学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前提下,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社会转型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在面临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问题上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居民就业问题,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产生许多新的就业岗位。就业问题一旦解决,城市其他关于发展社会经济、创造幸福生活、建设和谐社会等等这些目标的实现也将指日可待。
[1]张秀生,陈先勇.论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经济评论,2001(6):96-99.
[2]张米尔,武春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35-38.
[3]郑伯红.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及案例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9,11(1):51-56.
[4]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J].宏观经济研究.2002(11):37-39.
[5][佚名].资源枯竭型城市[EB/OL].(2006-01-14)[2014-01-12].http://www.gmw.cn/01gmrb/2006-01/14/content_361518.htm.
Analysis of Transformation for Exhaustible-resource-style C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ourism Industry
HE Qiongpen*
(College of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Tourism,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exhaustible-resource-style cities faces with some restrict factors,such as resource deple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Especially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it is very difficulty for the resources exhausted cities to adapt to the new changes in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ore slowly,and 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there remains in recession risk and phenomena.Therefore,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the resources exhausted cities to go out of the woods,an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esource type city of the definition,area and population,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and combi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type city and tourism industry,a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is conducted,and the effect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s exhausted city is analyzed.
exhaustible-resource-style city;tourism industry;transformation
F592
A
2095-5383(2014)03-0040-02
10.13542/j.cnki.51-1747/tn.2014.03.012
2014-04-23
何琼盆(1989-),女(汉族),湖南郴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通信作者邮箱:5058781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