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交网络应用调查及对策

2014-09-21 07:02达*,柳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社交大学生

安 达*,柳 婧

(内蒙古农业大学 a.党政办公室;b.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交网络应用调查及对策

安 达a*,柳 婧b

(内蒙古农业大学 a.党政办公室;b.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1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平台,并且成为了大学生重要的信息平台和社交工具。社交网络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观念、心理等方面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法,对内蒙古地区3所高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正面引导的对策和建议。

社交网络;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正面引导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完善,使用人数愈来愈多,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据2011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数据显示,我国的网民人数为51 310万人。近年来,社交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应用技术迅速走红,腾讯QQ、微信、移动飞信、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等迅速成为了大学生使用最频繁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工具。同时,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使用情况和社交网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我们对内蒙古地区三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情况进行调研。

一、调查对象

从2012年10月—2013年4月,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以下简称农大、师大、内大)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了894份,回收率为99.3%,其中有效问卷864份,有效率为96.6%。本次研究的工具是自制问卷,数据统计以及图表生成均使用SPSS11.5软件。从主干学科来看,农大为农科类为主的高校,兼有工科和管理、法学等学科;师大为师范类综合类高校,兼有艺术、美术等学科;内大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211”工程大学,系综合类大学,因此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问卷分配如下:农大400份,师大250份,内大250份。如表1所示:有354名男生和540名女生参与了本次调查。556名为文科专业,338名为理科专业。

表1 三所高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人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社交网络的使用具有多样性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11.5%使用1种社交网络工具,34.4%同时使用2种,47.0%同时使用3~5种,7.2%同时使用5种以上。学生最常使用的社交网络工具是腾讯QQ,占90.4%,其次是微信,占63.3%,再次是人人网,占47.3%。这表明,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有多样性。

(二)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较长,频率较高

表2 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及频率

如表2所示,66.1%的学生几乎每天使用社交网络工具,24.0%每2~3天使用一次,6.3%每4~5天使用一次,而3.7%则是每星期使用一次。对学生使用每次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长调查发现:在每天使用社交网络的同学中,64.2%使用时间为0~3h,8.9%使用时间在6~9h,甚至在9h以上。

(三)社交网络附属功能的使用具有普遍性

社交网络工具的广泛使用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的使用上,还体现在其附属功能的使用上,这使得社交网络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如腾讯QQ的QQ空间,微信的朋友圈等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交网络工具的附属功能使用的调查显示,66.9%的学生使用“说说”功能,58.0%使用“转载”功能,57.2%使用“分享”功能,50.7%的同学使用“相册”功能。

社交网络附属功能的使用,在增加同学们知识获取量、进一步扩大交际圈子的同时,也延长了同学们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另一方面,社交网络附加功能的使用,促进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快速在同学们之间流通,减少了同学们因为没有方向乱找信息所花费的时间。

(四)社交网络选择的因素具有多样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如何选择社交网络的呢?调查显示69.1%看重的是“在同学之间比较流行,更方便交流”;28.4%看重网站风格;41.9%看重安全性;39.0%看重用户量及普及程度。调查表明,大学生选择社交网络时虽有很多的考虑因素,但主要以在同学间的流行度为选择理由。

(五)社交网络在大学生日常社交中具有辅助性

社交网络的广泛使用导致很多人担心自己会沉浸在网络环境中,而忽视现实人际交往。对社交网络工具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地位调查显示:26.0%的学生表示社交网络是其主要的社交方式,61.0%认为其地位一般,是其日常社交的一种辅助方式,13.0%表示用不用社交网络工具对其日常社交没有影响。据此可知,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处理社交网络与现实交际的关系,认识到社交网络是日常社交的一种辅助方式,并且将社交网络与日常社交结合使用。

(六)大学生上课使用社交网络具有经常性

图1 上课时间使用社交网络的比例

社交网络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迅速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随着智能手机的问世与普及,腾讯 QQ、微信、新浪微博、人人网、百度贴吧等也相应推出了手机版,使得社交网络的使用不再局限于电脑,而是可以借助移动终端更加方便地使用。对上课使用社交网络工具情况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仅12.7%的同学从未在上课时使用社交工具,66.7%偶尔使用,而有20.6%经常使用。

调查结果显示:57.9%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质量一般,没有兴趣听课;51.0%的学生表示不想听课,对所学课程没有兴趣,想找些有意思的东西看;23.3%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内容太难、过于复杂,听不懂;20.5%的学生则认为受到同学的影响;15.5%的学生认为使用原因是流量用不完。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要求很高,也有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还有部分学生自制力薄弱,对自身课堂纪律要求较差。

(七)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关注的内容与学习无关

对学生使用社交网络关注的内容调查,大多数学生主要关注好友动态,占70.9%,娱乐新闻占52.0%,奇闻异事占46.5%,国家政策占44.7%,学习信息占27.2%。可见,部分大学生在上课时使用社交网络更多的是了解娱乐信息和奇闻异事,查看学习信息和关注国家政策的较少。这要求大学教师既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授课技巧,也要加强课堂组织和管理,同时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不正确的课堂态度给予纠正。

(八)大学生对使用社交网络的利弊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社交网络工具在给公众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扰。调查显示:58.8%的学生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安全,个人隐私能否得到保障;34.5%表示自己过度依赖网络社交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30.6%认为社交网络浪费金钱和时间;30.7%觉得自己沉迷其中,打乱了原有的学习生活节奏。由此可见,大学生已经认识到过度使用社交网络工具给他们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社交网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

(一)积极层面

1.扩大人际交往“圈子”

进行人际交往是人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牧区,来到城市读大学,本身是一种适应新环境的过程。面对新鲜事物和陌生的面孔,他们需要扩大交往层面,来自不同城市、地域的同学进行交流。“社交网络的存在让人际交往范围变得更宽广,交流内容更深入,效率更高,方式更灵活,帮助用户很快找到有共同点的交流对象。”[1]并以其低成本和实名制的优势,迅速占领大学生市场,使得每天使用社交网络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越来越多,增强了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

2.便于收集信息资料

社交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资料、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这种共享功能有利于资料的迅速传递和资料的修补完善。这些资料包括学习资料、时政信息和一些图片信息。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参与、传播、评论、转发有利于共同认知的形成和价值观的树立。

3.有利于建立自我归属感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从小开始独立生活,甚至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经适应了县(旗)城寄宿制教育,这使得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欠缺,学生们没有找到很好的情感表达与交流方式。社交网络的出现,使学生们通过虚拟社交途径建立自我归属感成为一种可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交网络是大学生缓解压力和情感宣泄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少大学生经常在社交网络上发表自己的心情、近况和心理活动。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在虚拟空间上展示自我优秀的一面,既可以寻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认同,这对大学生情感的宣泄有一定的好处。

(二)消极层面的影响因素

1.部分学生沉迷网络,自控能力差

调查表明,部分学生不能合理地控制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以至于沉迷网络。有些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对大学生涯没有很好地规划和设计,加之初到大城市,语言上也有障碍,使得部分人从网络上寻找心理安慰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调查发现,有19%的学生表示相信网友,与之见面很正常;有21%的同学表示每晚睡觉前通过手机浏览好友动态;还有33%的学生认为自己自控能力较差,上网时间过长,占用了大量的学习和科研时间。

2.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

尽管社交网站模拟了现实社交的情景,但无法全部还原现实社交的多元复杂性。纪振强[2]谈到“过度沉溺于社交网站这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无形中也会加剧现实关系中人际关系疏远的状态。对大学生而言,SNS社交网站可以使自己与远隔重洋的好友自由交谈和亲密互动,但无力改变现实周围的同学与自己的戒备、隔阂的状况。”调查发现部分学生沉迷网络,上网时间较长,社交网络是其主要的社交网络方式,因此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与父母、朋友间的沟通交流。部分学生还表示,在网络上可以和朋友侃侃而谈,但是见面后却无话可说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情况复杂,部分学生表示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不能很好地应对。

3.时有泄露个人信息

调查发现,有12%的学生表示自己的邮箱经常收到广告信息和不良信息,有4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社交网络上实名注册的信息可能会被泄露。随着大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普及,他们对自身网络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表明他们对当今我国网络安全环境的不满和忧虑。

4.网络空间存在不良信息

在一些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里,有学生反映经常会看到色情、暴力、邪教等不良信息。据调查,有58%的学生在社交网络上看到过有关色情、暴力的信息,有5.2%的学生浏览空间时见过宣传邪教的文章。学生出于好奇,经常浏览或共享一些不良信息,不利于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四、建议

结合社交网络带来的弊端及影响因素,需要从大学生自身素质建设、高校、社会和政府各部门的管理等不同角度做出努力,改进社交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网络社交积极作用,建议如下。

1)大学生自身应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带来的各种便捷,挖掘自己想要的信息和知识,扩大、牢固自己的交际圈与人际关系网。但同时也要把握好“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在使用社交网络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应多参加集体活动,主动融入各类群体中,使自己能够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2)学校和社会应对大学生过度依赖社交网络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有大量的色情,暴力和其他不良信息充斥着社交网络,而这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行为准则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将他们带入歧途。同时,25.3%的学生认为网络言论不受法律制约,在社交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不受拘束。言论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其实网络言论自由也应有尺度。这就需要大学生加强自身网络素质的同时,学校和社会给予监督和正确的引导。首先,学校和共青团组织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引导广大学子建立良好的上网及网络言论习惯。校园网站应建立各种社团子网页,吸引更多的学生浏览和交流,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校园活动和学习生活上。教师应参与到社交网络中,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想道德引导。其次,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应对各自的网络环境做定期、定时检查,联合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营造绿色、安全、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最后,公安网监部门也应对网络环境进行监督检查,帮助学校及运营商优化网络环境,治理网络中的不良信息。

3)政府部门要注重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交网站或主题网站。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上传递的信息和图片大都以本民族风俗、地方新闻和诗歌散文以及评论为主,但是在QQ群等网络社交平台上传递的信息有失真和歪曲现象,这些应引起政府部门的注意。政府应当引导社会有关部门积极开发民族语言网站,并且设置网友互动平台,宣传民族文化,倡导民族团结,以及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调查发现,除了已经普及的QQ、微信等社交网络之外,少数民族大学生经常浏览好乐宝等使用民族语言开发的社交网站,但是此类网站数量少,政府部门今后应当加大对此类网站开发的指导和资金、技术支持。

五、结语

社交网络的更新换代越来越迅速,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不断加入到使用社交网络中来。原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说“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3]。社交网络作为互联网的一种新型产品,创新带动其内涵实质的迅速发展,这是可喜的事情,但是要注意社交网络带给青年大学生的影响,进行正确引导、加强科学管理、完善法制服务,营造更加安全、绿色、方便快捷的社交网络环境。

[1]姚敏.浅谈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应对[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4):5.

[2]纪振强.社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63-67.

[3]齐爽.胡锦涛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五项要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1-25(1).

Social Network Application Study and Positive Guidance in Areas Inhabited by Minority Nationalities College Students

AN Daa*,LIU Jingb

(a.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office;b.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 010018,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network provides a new platform for the study,life and work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and becomes an important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a social communication tool for university students.Social network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aspects of study,life and ideology,psychology and so on.This study for students’use of social network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method at thre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Inner Mongolia.The results a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the social network for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are found.On this basis,,positive gui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point of views of students themselv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ciety and governm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area inhabited by minority nationalities college students;positive guidance

G206

A

2095-5383(2014)03-0042-04

10.13542/j.cnki.51-1747/tn.2014.03.013

2014-01-13

共青团中央2012—2013青少年研究课题“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交网络应用调查及相关问题研究—以内蒙古地区为例”(2013yb038)

安达(1981-),男(蒙古族),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信作者邮箱:anda810308@126.com。

柳靖(1993-),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社交大学生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大学生之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