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学习: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的有效模式

2014-03-28 12:11丁瑞萍郭峥春李雄威刘爱华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场域应用型思政

丁瑞萍,郭峥春,李雄威,刘爱华

(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是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高校的专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培养、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二者本应该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培养德才兼备、发展全面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无论在培养体系,还是在专业培养计划制定、课程设置体系等方面,各行其是,各行其道,已日益显现出不利于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弊端,将服务学习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与创新的新路径、新模式,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

一、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的现状

本课题组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的现状调查,采用的是自主设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的现状”问卷,调查在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31个班级1017名学生中进行,调查对象均为大二、大三、大四工科学生,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统计。发现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的现状和突出问题表现如下: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使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针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努力探索了很多提高思政教育水平的办法、形式、机制。如:党委直接领导负责思政教育的党政、宣传、团委等部门,部署、贯彻党中央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引领、保证思政教育方向的正确性;有专职思政教育的师资队伍和系统的思政理论课程教育体系,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参观考察、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场域,使高校思政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60%的学生认为学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保证,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践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把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重视应用型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为凸显应用型特色和增强学校办学综合竞争力,把“培养具备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学校及学校教务等部门在培养计划、教学制度保障、课时安排中,明确规定学生的专业实践由校内专业教师和基地内的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践教学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1/3,每学年专业实践的安排短则半个月,长则1到3个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实验、认识实践、毕业设计、科技活动等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探究能力;另外,我国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采取“3+1”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其中明确要求累计1年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完成,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方面的举措,切实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为社会、地区企业培养了很多满足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但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各行其是,日益显示出其不利于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弊端。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各行其是的弊端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是单靠课堂教学就能形成的,必须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确立信念、培养感情、锻炼意志、规范行为,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切身体验才能形成。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也指出,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场域”构成的,这些“场域”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而人的习性就是场域作用的一个结果。因此,就学生思政教育而言,学生的理论认知、行为习惯和价值信念是通过在多个不同场域中的实践活动获得的,同时,实践场域的时空延展性与思政教育效果的广度、深度及效度是成正比的。所以,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延伸、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场域。但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课堂理论灌输、阐述的方式,只有37%的学生认可;大学生参与人数有限的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等实践教学形式,只有48%的学生认可;学校党政部门开展的重思想政治理论宣传的活动,只有37%的学生认可。总之,40%的大学生对当前学校的思政教育不满意,认为学校的思政教育过于政治化、单一化、形式化,未能与学生的学习及切身的需要、社会的现实有机结合。就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实践而言,调查显示,虽然80%的学生认为专业实践比思政教育重要,但也有78%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另外,有70%的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遭遇的情感、合作意识、专业学习的自我成就或挫败感及非常重要的基本职业道德体验等思政方面的种种困惑、不适、不解,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加之专业老师与学生总量比例的失调,实践场域、时间有限,专业实践的重点只能放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释疑、指导上,况且,由于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也因要增加相应的人力、物力及实习风险等,企业不太愿意作为学校专业实践的基地,即使勉强提供机会,学生的专业实践变为了走马观花的参观、见习,不但达不到专业实践的目的、效果,反而使学生养成了消极处事的态度。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评价不高。

毫无疑问,缺失与学生密切相关,真实感知、体验自我实践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达到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缺失学生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思政教育的专业实践,无法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学生只能被动成才。打破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割裂的局面,已成为当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的融合与创新

为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的融合、创新,尝试引入“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的理念,为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融合提供新思路。

服务学习起源于美国,服务学习是将社会实践和知识学习相结合,达到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专业认同等方面产生显著的、积极的影响的经验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拓展学习环境、资源和为学生成长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种类,使学生的学习机会大大增加并由此增强学习动力、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特征就是整合育人资源,统筹安排教育计划,强调团队服务精神,突出学生学习效果。其方法就是让教师、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有计划、有准备地参与到有组织的社会、校园服务行动中,如校园团队组织的服务、学习活动,课堂辨析活动,社区机构等见习服务活动,来促进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并使其在服务社会和他人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服务学习,强调让学生在校园、社会不同实践场域中互动学习,培养合作分享、彼此关怀、敢于实践等人格素养。概言之,服务学习实质上就是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有计划安排的社区实践活动(Community)与结构化设计的反思过程(Reflection),结合完成服务社会的最终目标需求,实现教育的内化,并最终促进实践主体(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教学过程与模式。服务学习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的融合,提供了借鉴。

(一)服务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形成紧密的互动关系

根据美国行为组织学教授科尔布的经验学习理论,理论教学的课堂(教师教)为学习过程的一个起点,课后学生带着已有的具体经验和新获得的理论知识,进入服务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实践(学生做)的基础上观察和反思,当然这一观察既有可能与理论一致也有可能与理论相左,接着学生把观察同化到概括和概念形成中,再经过教师的引导(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引导)及同伴间的讨论这一非常关键的学习环节,最后学生形成内化的理论认识并指导新的实践(学生做)。很显然,在这四个步骤构成的循环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做”和“学”是一种强互动关系,不仅整个过程需要教师的设计和组织,而且在学生行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即时指导,这种学习过程突破了以往一间教室数课时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包括专业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专业理论的学习与实际应用、能力与处事的诸多矛盾性,从而不断地调整自我。这种过程把教师教、学生学有机地贯穿起来,构成了完整的教育环节,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服务学习的培养模式有助于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追求德才兼备价值的实现

服务学习的培养模式除了课堂理论的教学外,非常重视通过学习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教师的指导以及对实践场域的适应、学习、交际、感悟等,使学生在学习、情绪、情感等方面获得深刻认识。在服务学习中,因学生在不同实践场域、环节会遇到不同性格的“老师”、小组成员、服务对象……他们会获得更多自信或挫折、更多成就感或自卑感以及对多元价值的更大敏感性或对他人更大的同情心……无论怎样的获得,都因为来源于实践而使学生对自我的专业能力、道德情感有着真实的感悟,再辅之教师的引导会使他们积极调解自我,使他们自己在以后不同的学习、实践场域中不仅变得更负责任,而且会将责任心上升为一种重要价值,使学生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服务学习的培养模式避免了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教育领域资源、计划条块化,教育过程专业化等弊端,使学生的“德”与“才”实现有机统一。

(三)服务学习的社区化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的整合,体现出高校服务社会的大学理念

在当代社会,服务社会是公民的重要品质,服务意味着对他人、社区、国家和全球的责任。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其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四有”新人,服务学习不仅仅是灌输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社会主义公民品质的培养。学生在服务社区中会经历多元利益、价值、情感等因素的体验,也会对自身权利和责任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服务社会能帮助学生增加关于社区需要的知识,使学生信奉“服务伦理”,更能激发学生成为社会的积极贡献者的愿望,增强其行动能力。同时,社区及社区的需要为学生施展才华、回馈社会、奉献爱心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与平台,使他们增进对国计民生的了解,提高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从而形成积极的公民理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才能肩负起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任务。服务学习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创新的新路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彰显教育特色,立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彰显大学理念所应有之义。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一支生力军,为培养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学习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既可以开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能促使专业实践环节收到更好效果,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的融合与创新,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特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1][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邓正来,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徐碧鸿.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及其推广[J].煤炭高等教育,2009 (5):68-71.

[3]张华.论“服务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07(5):1-8.

[4]郑永廷,朱白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成果[J].思想教育研究,2008(11):40-45.

[5]刘世华,吴绍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论析[J].教学与研究,2008(4):87-90.

[6]李凯.大学生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143-144.

[7]梁丕桓.服务学习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索[J].高教论坛,2013(6):7-10.

[8]刘国买,许德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4):131-149.

猜你喜欢
场域应用型思政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