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的提升
——以差异化战略为切入点

2014-03-28 12:11马明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竞争力学术

马明蓉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论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的提升
——以差异化战略为切入点

马明蓉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文章运用竞争力理论研究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在梳理了竞争力理论主要观点、厘清了课程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竞争客体,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大学英语课程要保持持久竞争力,必须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即开发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服务于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增加课程有效成本投入。

竞争力理论;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差异化竞争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研究成为重要的现实课题。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究竟如何?怎样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大学英语课程如何更有效地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服务?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核心是什么?应如何保持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文章依据竞争力理论研究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问题。

一、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

(一)竞争力理论

竞争力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欧美,主要用于经济领域。对企业竞争力研究最为系统的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 ichale E Porter)教授。波特认为,在产业环境中存在五种基本力量:潜在入侵者、替代品的威胁、供方侃价能力、买方侃价能力和同业竞争者①。波特的另一贡献是提出企业获得竞争力的三大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处于相同层次上的行为主体竞争某种相同资源的能力。”②任何竞争都包含竞争主体和竞争客体。

在竞争定位中,差异化战略是提供较高价值的发展方向。竞争力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提供给顾客某种具有独特性的东西,那么它就具有了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经营歧异性。”③差异化竞争不是指竞争主体在竞争中夺第一,而是要找到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图1中D(differentiator)指差异化竞争者,LC (low cost)指低成本竞争者,SIM(stuck in the middle)指卡在中间者。Gordon Walker认为成功的竞争主体要么是“差异化竞争者”,要么是“低成本竞争者”。“差异化竞争者”为提供高价值而投资,“成本领先者”以最低成本运营。竞争主体不能同时追求低成本和高价值。如果竞争主体既不是“差异化竞争者”,也不是“低成本竞争者”,则是“卡在中间者”。如图1所示,“卡在中间者”消耗了一定的成本,占用了一定的资源,但其产出的价值既不能与“差异化竞争者”产生的高价值竞争,其消耗的成本与“低成本竞争者”相比也不具备竞争力。因此,与“差异化竞争者”和“低成本竞争者”相比,“卡在中间者”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竞争优势微乎其微。

(二)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

课程竞争力是指一门课程与其他处于相同层次的课程竞争某种相同资源的能力。课程竞争力不完全等同于课程质量,还包括课程持续发展力和创新力等。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主体,其他处于相同层次上的课程是竞争客体。

从市场的观点来看,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这一市场主体的“产品”,服务的“顾客”是学生和社会。在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环境中,同样存在着潜在入侵者(如据麦可思研究院《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2010年全国因出国留学弃高考者占总弃考人数的21.1%)、替代品的威胁(如专业英语课程、社会培训机构的各类英语课程等)、供方侃价能力(如社会、高校各方面对大学英语课程“费时低效”的负面评价等)、买方侃价能力(如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没有提升其能力,甚至降低了英语水平等观点)和同业竞争者(如同层次的英语课程等)。因而,竞争力理论完全可以用于大学英语课程研究中。

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是指大学英语课程与校内同层次课程(如校内其他公共基础课程、英语专业课程、专业英语课程或专业双语课程)、其他同类型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社会培训机构的大学英语课程等,竞争教学资源的能力。文章主要研究大学英语课程与校内同层次课程竞争相同教学资源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竞争客体

(一)校内其他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是校内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不可替代的。首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培养国际化人才,大学生必须掌握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必须大幅度提高英语能力与素养。束定芳认为,大学英语“作为国际跨文化交流工具的特殊本质特征使得它应该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本身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⑤。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其重要性和地位是其他公共基础课不可替代的。

其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高校的国际留学生人数、国际化课程数日益增加,中外合作办学程度越来越高。“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157个。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或境外学士以上学位教育的3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138个,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或境外学士以上学位教育的项目484个”⑥。高校内以英语教授的专业课比例越来越高。如复旦大学全校77个专业已有63个专业开设或准备开设全英语课程⑦。在许多高校,海外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堂上课,这势必要求大学生增强各项学术英语能力,以掌握国际先进科技。

另外,增强我国国际地位意味着中国文化输出也同样重要。国际化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立场。大学英语课程应培养大学生跨文化生存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思辨能力。因此,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是其他公共基础课如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所不能替代的,更是不可比拟的。

(二)校内英语专业课程

英语专业课程服务对象为英语专业学生。但近年来,英语专业的发展饱受外语教育专家诟病,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英语专业设置率高。如建国之初我国只有50所大学开设英语专业。截至2008年,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点总数达900多个,英语专业在校生人数大约40多万⑧。据教育部相关部门2012年1月统计资料显示,普通本科在校生人数为1265万,英语专业在校生人数约占3.2%。某些高校为扩大办学规模,盲目设置专业,英语专业成为高校必开专业。据《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普通本科高校数为1129所。以英语专业点900个计,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点设置率约为80%。

二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2)》指出,失业量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的“红牌”专业中就有英语专业⑨。

三是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局限性,内容过于单一,始终在语言、文学等领域内做文章,社会适用性低,课程竞争力低下。孙有中等⑩认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科内涵不够突出;偏重人文,缺少社科,专业宽度不够;对研究方法类课程未给予应有重视;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讲授困难。

大学英语课程服务对象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即便没有四六级考试这一隐性大纲的要求,学生仍有学习英语的需求,以便能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听懂以英语讲授的专业课并会做笔记,撰写论文和摘要,提升专业竞争力。据蔡基刚⑪针对大一至大四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能够用英语直接搜索和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非常重要”的占86.2%。另外,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胡学文⑫的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员工英语能力的具体要求中,63.7%的单位认为员工“能够进行技术资料阅读”,占据第一位。另有16.1%的单位建议“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课程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于院校的优势学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大大优于英语专业课程竞争力。

(三)校内各专业英语课程或双语课程

专业英语课程或双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专业阅读必备的技能,让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科技知识或其他相关信息。大学英语课程是这类课程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大学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异大于同,可为学生专业学习助力,具有较强的课程竞争力。

同时,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开发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作为学生进入专业英语学习或双语课程学习的一个过渡性课程。许多具体的学术技能训练,如科技英语如何泛读,如何做文献摘要,听专业英语讲座如何做笔记,如何搜索专业英语资料,如何翻译科技英语文献等等,都可以在大学英语通用学术类课程中讲授。大学英语课程是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的基础和必要准备,而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是未来大学英语课程发展的主要方向。开发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也是大学英语课程为适应经济国际化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各领域的国际规则,且能以英语参与国际交流的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应是未来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重点服务于各专业大学生的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

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客体的分析可知,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如何保持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是大学英语课程决策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执行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三、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现状

大学英语经历了十年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如今已进入转型期和瓶颈期。大学英语学分压缩,课程萎缩,教学效率低下,大学英语教师面临无课可上⑬。也有学者认为公共外语,是最典型的空心课程⑭。某些高校已经取消了大学英语教学部,甚至引入社会培训机构如“新东方”等。若没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一隐性大纲,大学英语课程应如何保持竞争力?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

(一)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现状是“卡在中间者”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现状是“卡在中间者”。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投入的教学成本较大。其一,学生投入的时间成本较大。“非语言专业学士课程中英语课占总学时11.7%以上。”⑮“大学生用他们全部学习时间的1/4以上学外语的比例很高,……达到73%以上。”⑯其二,国家、地方、高校等对大学英语课程投入的财力较大。自2004年始,教育部已投入2300多万元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组织研发4套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系统,180所高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纷纷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和网络学习平台等⑰。

(二)大学英语课程的投入和产出的价值十分有限

大学英语课程对教师培训投入的成本极为有限,不利于提升课程竞争力。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人数众多。“我国大学英语教师7万多。”⑱据《2011年全国高校人才引进数据分析报告》,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为134.31万人。大学英语教师约占高校专任师资的5.2%。据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中国教育概况》,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的生师比为17.38∶1。据王海啸⑲调查,大学本科生与大学英语教师的生师比为148:1。这说明,大学英语教师服务的学生数是其他专任教师的8.5倍。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进修和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夏纪梅⑳指出,84%的大学英语教师没有出国进修或参加国外外语教学研讨会的经历,约35%~40%的大学英语教师没参加过国内外语教学研讨会或进修。王海啸㉑在调查中发现,50%的高校平均每年1~5人/次出席国内学术会议,52.5%的高校平均每年1~5人/次在国外进修或工作,75.6%的高校平均每年0人参加国外学术会议。以这种情况估算,“每名教师必须要等10年到100年才能获得一次进修机会”㉒。大学英语师资培训成本投入偏低,已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的短板。

此外,大学英语课程为学生创造的价值十分有限。其一,大学英语课程的社会适用度偏低。“2005年,麦肯锡咨询分析说明,我国大学毕业生只有不到10%的人能在软件外包企业工作”,“我国学生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英语运用能力”㉓。其二,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满意度偏低。大四学生认为英语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和有些下降的为44.3%”,“而勉强满意和不满意的占52.6%”㉔。全球著名的英语教育机构华尔街英语学院调查显示,内地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以及相当多的职业白领存在听说读写问题。

四、保持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应采取差异化战略

大学英语课程应如何改变“卡在中间”的现状,赢得竞争力?如图1所示,若大学英语课程向低成本轴(Lower Cost)发展,即降低投入成本,降低课程价值,完全不顾学生、专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大学英语课程势必丧失竞争力和生存力,走上绝路。

大学英语课程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向更高价值轴(Higher Value)发展,采取差异化战略。大学英语课程采取差异化战略主要举措是开发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为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服务,增加有效课程成本投入。

(一)开发通用学术英语课程

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差异化发展方向。蔡基刚㉕认为,外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又可分为职场英语和学术英语,学术英语又可细分为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包括学术英语听说、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陈述和学术英语写作等课程。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保持课程竞争力的动力源。

宁波诺丁汉大学成功的通用学术英语教学就是力证。该校学生在短期语言培训后,能适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大学课程学习。英语教学目标中的语言基础和基本技能均以“academ ic”要求。如第一学年整体目标分为“学术目标”和“技能目标”,学术目标下又细分为20项,如:“Students should have developed the academ ic speaking skills necessary to work w ith fellow students on group projects and to take part in academic seminars and tutorials.”㉖经过一年的通用学术英语学习,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生能听懂外教的英语授课,读懂英语专业文献,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或开展课堂讨论和陈述,对专业学习充满信心。杨惠中㉗认为,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最终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

(二)为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服务

专业或学科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必须主动适应、紧密结合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获得自身发展的动力和空间。而大学英语课程要保持竞争力,必须主动服务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在考察了日本4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后,蔡基刚㉘认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非常清楚,就是为了掌握一门能帮助他们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的交际工具”,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必须定位在为专业学习服务上”。王保华等㉙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共审批了我国特色专业3454个,其中地方高校的特色专业占62%。大学英语课程若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服务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其发展空间将无限扩大,课程竞争力将持续增强。

(三)增加有效课程成本投入

一是压缩通用英语学时,增加专业+英语技能课程学时或学术英语基本技能课程学时。在笔者参与的一项针对某高校大一、大二学生对英语拓展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中,选课人数排名在前5位的课程分别是“商务英语听说”“中级口译”“科技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外贸函电”。这说明学生对专业+英语技能课的重视与其未来的就业相关度极高。又如,香港各高校将原来3学年制本科改为4学年制后,大学英语学时相应增加,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技能。如香港大学“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一个学年6个学分的EAP课程和Workplace English两门必修课程,这些课程都与专业有关”,第二学年开设6个学分的EAP课程。主要变化是“学分从原来6学分增加到12学分”,“每门课的课时从24小时变为40个小时”㉚。这说明,在大学英语课时普遍压缩的现状下,要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就业需求是始终绕不过去的。为语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开设专业+英语技能课或学术英语基本技能课程,能提升大学英语的课程竞争力。

二是增加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成本,打造优秀师资团队,提升课程竞争力。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既是“生产者”,也是“可投入成本”,是课程竞争力的着力点。“教师就是那个能够影响学生学习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关键性人物”,“只有不断增加在教师教育上的投入,……同时鼓励在基础教学单位创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㉛。保持教师队伍的竞争力,是大学英语课程提升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如苏州大学投入200万专款,自2008年始启动了青年教师国际研修活动,促进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学能力,依托应用类课程建设打造了一支勤学、善思、教研结合的师资队伍㉜。苏州大学大学英语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师资教研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屡受用人单位好评、社会适用性强,这正是增加大学英语教师培训成本对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竞争力的价值体现。

当然,并非所有高校都具备苏州大学师资投入的条件,但还是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制度引导来建设和提升大学英语教师团队,具体措施如开设教学名师公开课,延请知名教授、获奖教师做专题讲座,教研活动、学术研讨会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以课程群建设带动教师团队建设及教师科研工作开展等等。

五、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不能仅仅满足于基础英语或通用英语的课程定位,而应主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要求,满足国家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从“卡在中间”的窘境中找到发展契机,在差异化发展方向中获得持久的课程竞争力。

注释:

①③[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3-11页。

②张士秀:《竞争力是企业和产业发展之本》,《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4年第6期,第64页。

④Walker G:Modern Competitive Strategy,China Renm in University Press,2005,p21.

⑤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第144页。

⑥余瑛瑞:《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http://www.fj.xinhuanet.com/dszx/2011-06/ 21/content_23058254.htm,2012年11月7日。

⑦⑪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2期,第31页,第31页。

⑧胡文仲:《中国英语专业教育改革三十年》,《光明日报》,2008年11月12日,第11版。

⑨李莉:《70万毕业生“学非所用”》,《北京晚报》,2012年6月11日,第2版。

⑩孙有中、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第303-304页。

⑫胡学文、吴凌云、庄红:《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中国外语》,2011年第5期,第12-17页。

⑬㉚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4期,第615页,第610-611页。

⑭冯燕:《空心课程论——中国高等教育外语教育批判》,《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第6期,第34页。

⑮冯燕:《去外语化:重点大学公共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第3期,第67页。

⑯王登峰:《中国语言生活状态报告》,http://news.cctv.com/china/20070816/101575_1.shtm l,2012年11月18日。

⑰胡建华:《中国大学课程国际化发展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9期,第71页。

⑱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的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中国外语》,2012年第1期,第12页。

⑲㉑㉒王海啸:《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外语界》,2009年第4期,第7页,第11页,第11页。

⑳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外语界》,2002年第5期,第35-41页。

㉓张宏岩:《软件人才需突破英语能力关》,《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8日,第5版。

㉔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精读课程走向研究》,《外语研究》,2010年第5期,第57页。

㉕蔡基刚:《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外语教学》,2010年第6期,第47页。

㉖束定芳、陈素燕:《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6页。

㉗杨惠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2期,第295页。

㉘蔡基刚:《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期,第4-5页。

㉙王保华、张婕:《政府干预、市场力量与大学自觉的有机结合》,《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第7期,第38页。

㉛周燕:《教师是外语学习环境下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7期,第295-296页。

㉜孙倚娜:《师资培养》,http://chinasem iotics.com/Suda-CEO/jingpin2009/jsdw-4.htm,2012年11月18日。

责任编辑:赵青

H319.1

B

1673-0887(2014)03-0111-06

2013-12-10

马明蓉(1977—),女,讲师。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竞争力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