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旺兴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地控制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控制的,控制的方法就是信息的输出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稳定和平衡,最佳目标的达成,主要是靠反馈控制来实现的。反馈信息越及时,学生学习成果的正确度越高,反馈信息的转换频率越高,教学的成效也就越大。现代教学理论主张课堂教学应有多向的信息传输:既有教师传输给学生的信息,也有学生传输给教师的信息,还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反馈,学生根据教师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反馈理论,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反馈具有强化学习的作用
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成绩好会带来成功的喜悦和愉快的情绪体验,提高学习热情,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成绩差固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但纠正了错误,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避免再次失败带来的不愉快情感,这对提高学习效果仍然是起作用的。
二、反馈具有调节学习活动的作用
学习活动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随时通过反馈信息掌握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调整学习的手段,以尽快实现学习目标。对于学习者来说,反馈信息可以证实自己学习的结果是否正确,以便强化正确的概念,澄清混淆的概念,纠正错误的概念,从而采用自我调节学习的步伐来提高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这一对矛盾,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既要吸取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适当的反馈,这就需要高度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课堂中的各种新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运用反馈原理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呢?
1.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能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学生,上课前的准备无论怎样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上会发生的各种情况。所以教师上课前不能照着教案只管自己讲,而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理解得很好了,教师就要加快教学速度;如果学生出现迷惑不解的神情,说明没有听懂,那么教师就应放慢速度,重复一遍,或者再举几个例子等等。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应作出正确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阐述的观点、练习的结果,要作出正确的评价。有了教师的反馈信息,学生才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及时进行调节。对的,强化正确的答案和信息处理过程;错的,重新检查输入的信息或调整信息处理的过程,及时加以纠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应做到:
(1)对正确的进行肯定,以起到强化和鼓励的作用。
(2)对出色的或有创造性的要大力表扬。
(3)对错误的要进行纠正,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错在哪里,并自觉地加以纠正,不宜简单加以否定。
(4)对不完整的要加以补充。
3.教师还应适当应用即时或延时反馈
反馈总是带有滞后性的,但滞后时间太长,就会时过境迁。因此,反馈要十分重视时效。在一般的情况下,要求反馈迅速,时间短,这就是即时反馈,特别是对带有错误性质的反馈信息,教师要注意随时加以纠正,如果纠正不及时,就容易“先入为主”。错误的观念、动作、习惯一旦形成,再加以纠正就比较困难。
在某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不即时作出评价,有意延长反馈的时间,这就是延时反馈。
比如,我们在教学老舍写的《我们家的猫》一课时,提出“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是,表达了小猫活泼可爱的性格,也有学生可能回答是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时教师可以不即时作反馈,而是让学生自己再读课文,经过深入思考,教师有意让刚才回答错误的学生再来回答,结果学生正确理解了课文中心。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质量或正是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或者学生回答的问题带有争议时,教师可有意不作回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课文,在学习课文时自己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巧妙使用延时反馈,给学生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了即时反馈不能起到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