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平+罗亮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深入细致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下面笔者就认识和转化两个方面,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学困生。
一、对学困生的认识
《特别文摘》2011年第12期中一篇题为《地狱天堂一念间》的文章有一幅插图,粗看是一个骷髅,刹那间让人感到一丝恐惧和不安;再凝神细看,原来是在特制灯光下,白色的餐桌上,高脚酒杯斟满了葡萄美酒。一对年轻的情侣,俊朗的男子向女子拱手道贺,婀娜的女子对男子脉脉含情。这是多么温馨浪漫的一个场景啊!
对学困生的认识就像是看这幅图,是“骷髅”还是一对“璧人”全在一念之间。学困生是对学习困难群体的一个特定称呼,他们的学困只是暂时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他们小时候都是学困生,可又有多少优等生的成就能和他们相提并论呢?
应当说,大多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如过度贪玩、家境贫困、缺少关爱等外部环境因素导致学生心理的厌学。因此,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想转境先要转心。学困生只有心动才会有行动,而只有行动起来才是希望之根本所在。
二、如何转化学困生
1.学会赏识学困生
接受赏识是每个学困生的权利,教师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洁心诚,四海枯竭,众山荒芜。”事实上,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着正常的需求和渴望。
例如刚学数学的孩子所做的练习题:3+2=5,3+3=6,3+4=7,3+5=8,3+6=8。你第一眼发现了什么?肯定会为最后一题错了而惋惜,并感到失望。但是换一种思维,从另一个角度看,既然孩子只错了一题,算对的就是绝对多数。一初学的孩子能做到这样,还是挺不错的。只因为观念一变,失望也就在一念之间转变成了希望。
此外,教师还要有一双慧眼,细心捕捉学困生身上细微的闪光点。例如,书写更端正了,懂得关心生病的同学,会主动拾起脚下的垃圾……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正面予以鼓励和引导。学困生大多缺少点自信,缺少别人的认可和赞许。所以,教师应该适时地和他们谈心、交流,注意说话的语气、措辞,经常鼓励他们去回答问题、讲故事、演讲、表演节目、参加体育比赛等。
2.包容关爱学困生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芸芸众生,孰能无过?过能改之,善莫大焉!教师要学会包容学困生的不足,允许他们有缺点,犯错误,既不苛求也不放纵。
有个学生不爱学习,课间与同学追闹,一上课就打瞌睡,还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有一次他竟然偷了同学一双鞋子,并明目张胆地穿来教室,被同学认出来。于是,教师把他叫过来狠狠地训了一顿。在与他谈心中,教师慢慢了解到他父母不和,都外出打工,生活费是爷爷奶奶东拼西凑来的。教师听了感到心酸,于是教育他“一个人从小应该有志气,要做到人穷志不穷”,同时勉励他好好读书才能对得起爷爷奶奶。之后教师为他提供笔纸等文具,还特意搜集亲戚孩子的衣鞋给他穿。在学习上给他单独开小灶,安排优秀学生辅导他。渐渐地他变了,考试成绩不断进步,一些坏毛病也没有了。
所以对待学困生,不但教师自己要满腔热情地关爱他们,而且要号召其他同学奉献爱心一起去帮助他们。班主任要和任课教师相互配合,在班上建立学习小组,为学困生提供一个互帮互助的良好环境。
3.多给学困生一些机会
机会越多,一个人得到的锻炼自然也就越多。尽管我们都在鼓励每个孩子自己要去争取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但是,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给学困生创造一些机会。
例如某学生爱打篮球,但球技不好,觉得自卑,所以不敢去打,怕别人笑话。但是教师一次次鼓励,终于让他鼓足勇气踏上球场。在打球过程中,由于队友的特别关照,他的控球机会明显增多,得到充分锻炼。有时投进一个球,大家都会夸奖他。在这样的氛围中,他怎能不进步呢!
教学中,对学困生也应该如此,把课堂发言的机会,把文艺表演的舞台,把特长展示的空间多给他们一些,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挖掘出他们的潜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4.对待学困生齐抓共管
不做5+2=0的练习。学校教育5天,家里玩2天,等于什么也没有了。教师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等沟通方式主动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在对待学困生的教育问题上,老师和家长要志同道合,齐抓共管。
教师要让家长学会在家中营造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要让家长正视自己孩子的问题和不足,重视孩子的习惯养成,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督导。教师还要让家长学会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多几分尊重,多些许关爱……家长有空应该多陪陪自己的孩子,主动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家长要与教师一起密切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建立学困生教育跟踪记录,做好学困生自我教育,等等。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罗塘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