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福华
在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都明确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正确理解,让学生有感而发
深入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是有感情地朗读的重要前提。“感于内而发于外”,指的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感情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读得字字响亮,不错读一个字,不漏读一个字,不多读一个字,不颠倒一个字,进而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深入理解词句中所蕴含的情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情溢于胸,才能让读真正体现出“言为心声”,做到自然,摒弃矫情做作。
二、丰富形式,让学生读有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教学中,适当、巧妙地变换读的形式,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朗读中去。
范读。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范读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的一种情感诠释,是学生确定文章的情感基调的基础。教师的范读要把握好时机,如学生朗读不到位时,较长的句子学生无法读通、读顺时;在文本的情感升华处,学生无法用读来表达情感时等。另外范读对于阅读能力不强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可多用,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不能泛泛而用了。
赛读。这一般用于感情较浓、语言较美、需多次朗读的课文,如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等。好胜是儿童的天性,赛读的挑战性,能让学生主动积极投入,激发出自身的潜能。不过教师在评价时,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创景读。学生与文本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师依托文本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既能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能渲染气氛,调动积极性。创设情境的手段一般有音乐、画面,也可以是教师富含深情与感染力的语言。
引读。就是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读课题或课文中的有关句段,做到口诵心思,达到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思想、掌握表达方式等目的。在教学中,声情并茂的引,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升华学生的情感。常用于对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或课题等。
表演读。这种形式常用于动作或语言描写的句子或段落。在教学中,低年级儿童的个性活泼、好动,倘若以单一的朗读来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如果在朗读中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不但能使学生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还能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
在课堂上的朗读形式还有很多,如分角色读、齐读、开火车读,二重读等,只要教师能依据文本特点和课堂动静节奏进行交替变换使用,就能让学生读有兴趣。
三、巧用评价,让学生读有方法
合理有效的朗读评价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更能提升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
1.在巧妙的评价中让学生掌握读的方法
①开门见山式评价。朗读是一门艺术。有感情地朗读不能缺少教师的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给朗读评价时,要对学生在朗读的语调、语音、重音、停顿、语气、语速等几方面进行技巧性的指导、点拨。
②情景式评价。朗读的评价形式,有时可以活泼一点,轻松一点,还可加入适当的幽默,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中接受老师的建议,提高朗读水平。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老人与海鸥》中的:“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这一句体现了老人对海鸥的细心呵护。可学生开始读得语气平平,教师顺势点评道:“我听出了你对海鸥的关心,但不够细心。能更细心地喂海鸥吗?请再读读这个句子。”学生经这一提示,再读时,便注意了重点词语的把握,读得声情并茂。
2.在多元评价中让学生掌握读的方法
朗读评价由于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的多元化,让教师、同学等加入评价主体,充分利用师评、自评、生生互评等形式。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评价教师,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教师评价学生,有利于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互评,有利于竞争意识的形成;自评可培养自信,明确不足。为了提高学生评议朗读的质量,教师还应相机教给学生一些评论的方法。比如:评议别人的朗读时,先评优点,再论不足;先看是否做到正确流利,再看感情处理是否得当;先谈整体效果的感受,再到局部语句、重点字词的轻重缓急,以及语气、语调是否恰当,等等。朗读教学的多元评价,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在评与被评中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将得到大幅提升。 (作者单位: 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