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光
新课程改革正逐步在更深、更广层次上推进,有效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的关注点。笔者认为“专业培训、名师引领、立足校本、整合资源、强势推进”是力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行之路。
一、分层要求,分批培训,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
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活动和外出考察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管理者与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按照培训对象的不同,实行分层要求,分批培训,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学校教学管理者,选派他们参加挂职研修、学习研讨,实地观摩学习等活动,提高其管理教学、服务教学的能力水平;对教科研人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课改培训、教改经验交流、教学研讨等有关活动,使其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对全县学科骨干教师,动员和促进他们自觉置身于多种培训活动之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二、培养新秀,塑造名师,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提高教研水平、培养青年教师、塑造名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孕育一批“名师”,适时实施名师工程,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1.优化教科研队伍。要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公开招聘优秀教师充实到教研队伍中,并聘请部分课程改革骨干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引导教研员积极关注并投身于教科研工作,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
2.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一是组织新分配的全体新教师到示范校进行跟班学习,向名校名师拜师学艺;二是对新分配的年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并实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三是通过对年青教师结对培养、集体培训、给任务、压担子等多种方式,以促进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发展。
3.培养教学新秀、骨干教师。重点培养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中树立学习的典范,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后备力量。
4.专业引领。教研室要实现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学校听课、办讲座、调研,参与学校教科研活动,做教师的朋友,当教师成长的引路人。
5.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实行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教师至城区学校跟班学习,通过送教下乡、特色教学教研开放日、教学竞赛、召开教学年会等形式,加强城乡教师间的交流促进城乡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自主研修,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拓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举措。立足于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动员和促进全体教师自觉置身于多种教育科研活动之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以达到迅速成长的目的。
1.强自学研修,启迪教育智慧。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以“正教风、强素质、铸师魂”为主题,以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2.注重教学实践,倡导课堂打磨。倡导把课堂作为教师培训的主阵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打磨,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磨课”活动,引导教师在“备课——上课——反思”的循环中一步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思想境界和实践操作能力。
3.汇聚集体智慧,开展集体备课。汇聚集体的智慧,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让备课成为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促进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上互补互促、互激共进。
4.组织个案研究,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教研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或实况摄像,然后在备课组或教研组分析、播放,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映进行比较,发现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
5.开展教学反思,加快自我成长。要求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6.深化课题研究,提升科研素质。鼓励和推动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研究,是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策略。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培养教师的科学素质、科研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四、拓宽渠道,整合资源,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教师在教育实践、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参与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专业相关的专题活动,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改革实践的能力。如邀请名师讲学,开展联片教研等。
五、规范行为,深入调研,强势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规范教学常规行为。根据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要求,学校根据校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成为学校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教研室要经常开展教学常规督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努力推动中小学教师基本素质稳步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教育局教研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