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口腔科,南宁 530001)
错颌畸形是儿童青少年牙齿发育过程中先天性或后天因素导致的口腔畸形。近几年错颌畸形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面部形象,从而进一步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育。因此,错颌畸形的治疗显得很重要。目前,错颌畸形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或口腔正畸进行治疗。研究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少、且稳定性高、患者治疗后恢复快的优点,近几年已被广泛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本研究对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口腔科存在错颌畸形的青少年患者608例。诊断标准[1-2]:①个别牙齿的错位或者牙齿排列异常;②开唇露齿;③牙弓、颌骨以及颅面关系异常;④采用的治疗方式是微种植体。患者中男308例、女300例,年龄12~17岁,应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6例患者,其中男163例、女143例,年龄22~42(26.12±2.14)岁,皆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302例患者,其中男245例、女157例,年龄21~43(25.17±3.18)岁,皆行非种植体支抗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在两侧尖牙托槽,接近中弓丝处放置牵引钩,关闭拔牙间隙,调整牙弓的整平度,使牙弓排齐,使用洗必泰溶液清洁口腔,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状态下,使用直黄铜细丝线,将植入微型种植体的牙齿与相邻牙齿区分,明确植入部位,植入角度多与骨面保持垂直,或者略倾斜植入时,在牙槽部位做一小切口,避免软组织被卷入牙槽,治疗后常规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复查1~2次/月,8~9个月后取出微型种植体[5-8]。对照组:非种植体支抗治疗,使用口外弓加强支抗,口内配合使用横腭杆,其他治疗同治疗组[5-8]。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在治疗后是否出现轻度水肿、感染以及明显不适感,患者有无水肿及软组织肿胀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及磨牙位移差异,并调查患者正畸治疗后的满意度[1]。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错颌畸形患者术后轻度水肿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明显不适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错颌畸形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例(%)]
治疗组: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非种植体支抗治疗
2.2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上中切牙凸距差大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倾角差高于对照组、磨牙位移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错颌畸形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治疗组: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非种植体支抗治疗
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为了改善面部,解决拥挤,调整咬合等问题寻求正畸治疗[2]。错颌畸形发病率已经高达51%以上,严重影响青少年的面部形象,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运用固定或活动矫治器牵引埋伏牙[3]。近年来出现的微型种植体支抗,直接以坚硬的骨骼作为支抗力的承受者[4]。
研究表明,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少、且稳定性高、治疗后恢复快的优点,近几年已被广泛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能够提高支抗,因此可以提高比较好的稳定性,综合效价优于非种植体治疗,其目前已广为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关注,成为目前口腔正畸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术后轻度水肿、感染以及不适感发生率均较低,说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和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研究结果还说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其稳定性优于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且患者治疗后覆盖性良好,面部形态良好。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且治疗过程中操作简单方便,可以不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亦能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感觉有明显的不适感,因而其临床应用潜力非常大。种植体支抗优于治疗过程中可以提高充足的支抗,这也是其最大的优点,因而学术界也将其称为“绝对支抗”[6-8]。
总之,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其综合效价优于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1] 郑光.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6):824-826.
[2] 廖明华,李俊,潘超,等.微型种植体在加强正畸支抗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16):3009-3012.
[3] 张敏,张立亚,刘佳,等.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埋伏阻生牙[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1,18(4):209-210.
[4] 张俊峰.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牙弓前突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0):899-901.
[5] 冯贻苗,房兵,娄新田,等.微型种植体支抗-骨界面压力侧和非压力侧的组织学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1,18(1):27-31.
[6] Hemanth M,Patil GS,Verma S.Micro-implant positioning guide[J].J Clin Orthod,2012,46(1):37-38.
[7] Wang Q,Chen W,Smales RJ,et al.Apical root resorption in maxillaryincisors when employing micro-implant and J-hook headgear anchorage:a 4-month radiographic study[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12,32(5):767-773.
[8] Ritto AK.The Micro-Implant Pearl[J].J Clin Orthod,2010,44(6):38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