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4-03-26 17:44龙全军
教育界·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语文教学培养

龙全军

【摘 要】“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形成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调动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着力点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播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在课堂上,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难于开口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提出的问题简单、肤浅或不合逻辑的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思维的探索性、条理性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在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给予拓展和挖掘。当学生提出教师没有预想到甚至是超出教师认识范围的新问题时,教师也要学会随机应变,在与学生共同探讨中,巧妙、合理而准确的加以回答,使课堂气氛更加宽松和谐,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教学中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动学生创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教师只有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才能使他们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释放,真正成为敢想、敢说、敢问的学习的主人。

二、优化课堂提问,教给学生提问技巧

1. 优化课堂提问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 激活学生思维, 还学生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娴熟地组织课堂教学, 更要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从三方面提出要求, 反复训练: 一是不要为提问而提问。提问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晶, 是思维成果的一种外显表现形式, 应当避免那种“提问是课堂发言的必需, 每节课学生都得有所表示”的错误认识。二是不要一疑就问, 每疑必问。显而易见, 无需每疑必问, 而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问同学等其他途径解决问题。三是引导学生将问题表述清楚。清晰的表达不仅可使问题明朗化,还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为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

2. 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

教学中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进而乐于提出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具有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与提问行为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学生对某种现象产生疑问,但却不能准确、清晰地将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这种现状的存在,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不够,但另一方面,与教师缺少这方面的指导不无关系,所以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提问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于无形中产生学习兴趣,跟随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主动思考,做到全身心投入。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理解,鼓励他们发表具有个人特色的意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维习惯、学习方法等对问题做出不尽相同的理解,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心灵自由飞翔。

三、转变观念,有效诱导学生提问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诱导学生提问。在教学中就需要做到:不要害怕教学环节被学生的提问扰乱,或者害怕学生的问题过难造成不必要的尴尬而放弃了让学生提问;想方设法让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如让学生结成小组,把自己的疑问在小组中提出来。这样,胆小的、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敢于提问的局面;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文中的标点符号、词语和修辞方法的选择运用、对作者的见解、文章的写作等方面提出问题。比如引导学生对难于理解的句子、文中的优美语句、文章的谋篇布局、内容的选择、文章中的描写等方面提出疑问;先由教师提出很有见解的问题,试探着逐步引导学生体验主问题,启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四、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要坚持鼓励学生提问,要坚持始终尊重学生,以肯定为主。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即使问得不好,也不能随意批评,抑或是流露出失望、谴责的表情动作,而是要鼓励其下次问得更好。目的是为了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小学语文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读句子“邱少云被燃烧弹打中,身上的伪装起火了”后,鼓励学生就此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1)此时此刻,邱少云是怎么做的?(2)他是怎么想的?(3)他旁边的战友是怎么想的?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除了表扬学生提问的勇气外,不是全盘接受学生的提问,逐一研究它们,而是组织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中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学生通过进一步思考,发现问题(1)(3)课文中都已交代清楚了,只需读课文便能知道答案,从而确定问题(2)为值得深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学生初步形成提问习惯后,教师的任务便转化为引导学生提出有集中性,即能涵盖课文全部内容的问题,抑或具有相当难度,需学生花精力去研究、探索的个性问题,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逆向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只有把课堂提问进行得生动、有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语文教学培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