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燕
(宿迁学院 外语系,江苏 宿迁 223800)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广泛运用于每一社会阶层之中。它也是不可或缺的交际手段,用来调节人际关系甚至是国际关系。《牛津英语词典》的编辑Robert Burchfield曾经认为,没有委婉语的语言,是一种有缺陷的交际工具。Rawson 也指出,委婉语扎根于我们的语言中,很少会有人对自己的直言不讳感到骄傲,人们甚至一天不使用委婉语都不行。
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在希腊语中,Eu常表示好的或听起来好的之意,Pheme则表示说的意思,因此,Euphemism的字面意思,就是以令人愉悦的方式说话。一些学者对委婉语给出了定义。Leech 认为,委婉语就是把粗俗的,具有攻击性的语言,说得比实际情况好听一些。从语义学角度出发,Leech把话语的不愉快归因于它们的隐含意义。Neman和Silver给委婉语下的定义是:用令人愉悦的语言,去取代具有冒犯性的语言,用好听的语言,去掩盖事实的真相。Gomez 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委婉语的定义。他指出:语言的表达不能被直接贴上委婉语或非委婉语的标签,相反,只有通过具体的语境和特定的情形,才能明白语言的真正意图和它作为交际的功能。这种观点极有价值。在中国,陈望道是第一个给委婉语下定义的学者。他认为“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婉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叫婉曲辞”。张志公也是较早把委婉语纳入词汇研究的语言学家。他指出:总的说来,人们不愿意直接提起某事物,而是喜欢用相似的词或同义词去迂回表达。此外,在某些作品中,委婉语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如舒服的话语、美化词、温和的表达、礼貌语、粉饰性的语言等等。这些委婉语的定义和表达方式,反映了委婉语的本质特征与构造手段,甚至勾勒出了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学者们尽管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对委婉语的描述和解释,对委婉语的定义也突破了词汇层次,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上属于委婉语,而有人则认为间接言语行为和委婉语二者之间只是交叉的关系。另一个与委婉语相关的有争论的话题,就是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关系问题。很多人认为,委婉语起源于禁忌语,禁忌语和禁忌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委婉语的产生。有的学者认为,委婉语在本质上就是禁忌语的替代,禁忌语和委婉语是因果关系。也有的学者并不赞同这种观点,认为委婉语的产生不一定仅出于语言的禁忌,委婉语和禁忌语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更不是单向的因果关系,还应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心理原因。
对委婉语进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委婉语,Hugh Rawson从语义角度出发,把委婉语分为 Positive euphemisms 和 Negative euphemisms两大类。Positive euphemisms指的是把不体面的、差的说成是体面的、好的,是语义的扬升,例如把剃头匠说成是美发师。Negative euphemisms 指的是减弱语义,比如对自己和家人的谦称,如称自己为鄙人,称儿子为犬子。再者,从委婉语所涉及的内容来分,可将委婉语分为神、性、身体部位、排泄、死亡、疾病、战争、外交辞令等几大类。另外,如果从委婉语使用频度这个角度来分的话,还可以将委婉语分为规约性委婉语和非规约性委婉语。规约性委婉语指的是某一语言团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频繁使用的委婉语,而非规约性委婉语的使用频率极低,也许只有两三个人使用,并没有成为大家普遍使用的委婉语,具有临时性和个别性。从委婉语使用的目的,即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可将委婉语分为利他委婉语、泛利委婉语和利己委婉语。利他委婉语是为了顾及对方的面子或利益,如老师为了照顾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感受,用Underachieve 来指学生目前成绩很差,情况很糟糕,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家长感到很没面子。泛利委婉语是为了显示说话人的文雅和修养,同时也让听话的人觉得很悦耳,如以标准房指称旅馆三等客房,以商务舱指称飞机上的经济舱等等。利己委婉语是为了维护自己或自己所在团体的面子或利益,而说出的一些掩盖事实真相的话,有关战争的委婉语是其典型代表,如布什总统用Liberation of Iraq people代替Invasion of Iraq,既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还将美国入侵伊拉克说得冠冕堂皇。还有些学者从委婉语的构成手段出发,将委婉语分为语音类委婉语、词汇语义类委婉语和语法类委婉语。
在西方国家,委婉语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80年代。George Blunt 首次把单词Euphemism定义为A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ord。美国语言学家Mencken的TheAmericanLanguage具体讨论了美国英语委婉语的流行。英国语言学家Frazer也是较早研究委婉语的学者之一。他严谨系统地研究了委婉语,细致地描述了禁忌语、禁忌行为、禁忌对象和禁忌人名。
为西方委婉语研究做出杰出贡献之一的,是西方学者编纂的大量的委婉语词典。英国学者Rawson 按照字母的顺序,总结出有关委婉语的六百多个条目,词典的序言也指明了委婉语的定义、类别和特征,总结了之前英美语言学家有关委婉语的相关研究。Kahn and Ilson 编纂了词典TheRightWordandtheRightTime,其目的是指导英语学习者和教育者如何使用正确的语言以表达他们的想法。Holder 和Bertram 分别编纂了ADictionaryofEuphemisms和NTC'sDictionaryofEuphemisms,在1983年,和词典KindWords一起出版。Kindwords是委婉语的宝典。在这本词典中,编者首先简单介绍了委婉语的历史、形成和动机等,然后细致地描述了委婉语的11种类型,包括疾病、死亡、性、政府语言、战争等等。
此外,西方还有大量的有关委婉语的研究著作。Enright汇集了很多有关委婉语的论文,为委婉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Allan和Burridge发现了研究人类心理的新视角,对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有很大的价值。2006年,Keith Allan 和 Kate Burridge出版了ForbiddenWords,TabooandCensoringofLanguage,这本书主要研究禁忌语和语言使用。1993年,John Ayto 出版了Euphemism一书,收集了大量的委婉语,此书的TheSociolinguisticsofLanguage一章,集中研究了委婉语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总的来说,西方委婉语研究起步较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委婉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学者们从修辞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语用学、认知和翻译等方面,对委婉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早期的研究中,委婉语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这一研究的代表人物是陈望道。从陈望道开始,我国的语言研究者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从修辞学角度出发,对委婉语展开了相关研究。这一研究,突破了以往委婉语仅局限于字、词层面上的研究视域,并将委婉的概念延伸到了句子甚至是篇章,但是这种研究也有其缺陷:忽视了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原因,对委婉语的界定比较模糊,对委婉语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深。也有很多学者从语义学的角度去分析委婉语的文化内涵,以帮助人们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刘春宝把英语委婉语分为12类,如职业、身体部位、疾病、残疾、死亡等,每一类都各有其文化背景、流行时间、使用范围和文体属性。20世纪70年代,很多学者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委婉语的生成机制、特点、范围和其他相关内容,集中进行了系统研究。有的学者还指出,委婉语是社会和语言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委婉语的研究不能脱离其产生和使用的社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委婉语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社会背景和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委婉语交际的本质。近年来,很多学者热衷于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探讨委婉语,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束定芳在Grice和Leech的理论基础之上,阐述了委婉语应用过程中的三种原则,即交际原则、礼貌原则和防守原则,解决了委婉语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对相关研究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1]梁红梅探讨了委婉语和礼貌原则、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论之间的关系,认为委婉语是违背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语言变异,其选择和理解都和语境有很大的关系。[2]邵军航、樊葳葳指出,委婉语是一种心理现象,其研究机制应该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邵军航、樊葳葳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委婉语的构造手段,认为委婉语的构造机制在于分散听众的注意力,或转移听者的注意焦点。[3]卢卫中、孔淑娟从认知转喻的角度出发,探索了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和方法,进一步明确了委婉语的属性。[4]谌莉文通过运用跨空间映射理论,尝试解释汉语委婉语和英语委婉语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在概念混合方面不同的认知机制。[5]徐丽娜从委婉语的形成方式、行为准则、现实语境、衔接连贯等方面,讨论了委婉语翻译的等效性。[6]2010年,刘瑞琴、韩淑芹和张红合写了《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一书。该书从定义、构造方法和语体变异等不同的角度,对英汉委婉语进行了对比,还从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和认知模式等方面,研究了英汉委婉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更深的层面揭示出了英汉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五种英汉互译的方法。陈科芳从文化视角出发,研究委婉语与翻译的问题,深入研究了委婉语和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委婉语翻译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7]
总的来说,国内有关委婉语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一,中文期刊上有关委婉语论文的数量虽不少,但是从汉语角度出发研究委婉语的论文却很少;其二,对委婉语使用过程中人们的社会心态和交际的基本原则的研究不够系统;其三,对委婉语的产生原因和构造原则缺乏深入研究;其四,忽略了委婉语不断更新的特点,以及其与语言系统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
英汉委婉语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语言是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而委婉语则是人们交际中的润滑剂。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人们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因此,很多时候,为了避免不快,人们需要使用委婉语表达思想,以营造和谐社会。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委婉语更能体现出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宗教等特征。英汉委婉语研究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对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委婉语又是一种语言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向我们展示了语言的含蓄美。合理巧妙地运用委婉语,能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较,目前国内委婉语研究所面临的比较紧迫的任务,就是编纂汉语委婉语词典,广泛收集古今委婉语实例,以供教学和研究参考。对此,可借鉴国外委婉语词典的有益编纂经验。同时,国内委婉语研究应从语言所指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出发,深入探讨委婉语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借鉴认知语言学、社会心理学、翻译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全面系统地探讨委婉语。此外,如何将委婉语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中,以促进外语教学,也值得研究者以及广大外语教师深思。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 (3).
[2]梁红梅.委婉语的语用分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3]邵军航,樊葳葳.委婉机制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外语研究,2004(4).
[4]卢卫中,孔淑娟.转喻与委婉语的构成[J].外语研究,2006(6).
[5]谌莉文.汉英委婉语跨空间映射认知对比考察[J].外语教学,2007(4).
[6]徐莉娜.委婉语翻译的语用和语篇策略[J].中国翻译,2003(6).
[7]陈科芳.委婉语翻译中的文化传递[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