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
我的童年处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对当时的孩子来说,玩儿是生活的主题,即使上学了,玩儿的时间也远比学习的时间多,家庭作业非常少,多数情况下几乎不留家庭作业。在校期间我们多半是自主学习或自由活动,老师不刻意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家长、学生对考试分数的高低也并不怎么在乎。那时玩儿的东西太多了,男孩玩儿的,如铁环、陀螺、沙包、瓶盖儿、玻璃弹、火柴枪……生活中的一切物品皆可以当玩具。就拿沙包来说,玩儿的方式有很多,有两边向中间进攻,中间同学躲避的玩儿法;有地上画圈,用脚向圈外踢沙包得分的玩儿法;有绕着圆心向外跑,圆周外的同学向中间进攻的玩儿法。记忆中,我们的童年尽管生活条件差些,没有这么多五彩斑斓的新奇玩意儿,但有的是自创、简易、有趣的游戏,所以足以让我们每天都在兴奋中度过。
现在孩子的玩具难道不多不好吗?当然不是,但如果仅从玩儿的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孩子确实很不幸,因为他们没有更多玩儿的时间与自由,整天都在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即便是玩儿,也几乎都在老师、家长的严密监管下。
孩子不能很好地玩儿,他们的成长就会或多或少有些问题,要知道,玩耍是儿童最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孩子在玩耍中认识、模仿、体验各种生活常识,如果我们为了孩子学到更多的书本知识,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不仅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更剥夺了孩子有效的学习方式。一个孩子在书桌前度过时间的长短并不能决定其成绩高低。因为学习是件要智力和情绪双轨并行来发展的事,学习成绩和孩子的情绪、情感完全成正比。如果孩子玩耍不足,其情绪和智力都会处于糟糕的状态,成绩也将会处于正常水平线之下,这样就会出现上课不专心、理解能力差等问题。这些状况如果一直在恶性循环中延续下去,就会变成一个人一生都无法改掉的缺点,使其永远丧失成就大事的气质。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没有玩耍就没有成长。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对玩耍的重要性形成定论。认识不到一种东西的重要,就不会给它足够的关注和礼遇。一直以来,“玩物丧志”的思想绑架了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家长,很多人把玩耍和成才对立起来。人们只看到孩子在被迫学习中获得的一点成绩,却看不到放弃必要的玩耍埋下的长久隐患。
让孩子在玩耍中成长,为学生提供自由玩耍的时间和空间,是当代社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家长和老师的一项非常严肃的责任。这不仅是为了学生眼前的健康,更是为了学生将来能够成长为体格健全、人格完美、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