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群众体育发展研究

2014-03-21 23:51王怡然陈芳芳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指导员大连市全民

张 昕,王怡然,陈芳芳

(大连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前 言

群众体育的发展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力度,大力提升群众体育整体水平,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战略的重要保证[1]。借助成功承办十二届全运会的东风,大连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全民健身,共享全运”的办赛理念与大连这座城市相互契合:回归体育,回归群众,增强体质,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全运会的承办,大连还必须努力践行“全民全运,全民健身”的精神,下大力气抓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全民健身运动[2]。本研究拟探寻全运会后大连市现阶段群众体育存在的问题,为体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以大连城市居民的相关研究为契机,辐射和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群众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研究对象为大连市中山、西岗、沙河口及甘井子四区的城市居民524 人,大连市体育局,各区文体局等相关专家、负责人20 余人。各区男女比例基本相当,年龄为16~75 岁。受教育程度包含初中-大学及以上学历。职业涵盖工人、公务员、教育工作者、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以及学生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参阅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大连市的相关政策、法规;同时阅读了中国群众学社会体育学等相关书籍,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体育网等相关的网站检索获得一定数量的网上资料,并对以上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从而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访谈法

对大连市体育局,各区文体局等相关专家、负责人分别进行了电子邮件的函询或者电话形式的访谈。

3.问卷调查法

广泛征询群众体育工作人员以及高校专家的意见,设计了2 份问卷,调查对象分别为普通城市居民和群众体育相关管理人员。

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手工整理后数据录入计算机,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制作图表。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情况

1.动机情况

参与锻炼的市民无明显的性别及年龄差异,这与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工作性质有很大的关系。86.7%的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强身健体”,其次是“兴趣爱好”,占总样本数的48.9%。选择“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和“社交需要”分别为35.9%和19.5%。这表明大部分锻炼者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还限于“强身健体”,没有完全领会体育锻炼的更深层次的功效,因此这就要求体育部分在今后的宣传工作要更加全面,让大家了解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其他功能。

2.参与情况

10年以下锻炼人数占总样本数的72.7%,这表明城市居民总体锻炼时间不是很长,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这也意味着未来群众体育工作还需要有很多工作要做。上班族多数选择晚上来锻炼,而无职业者空余时间比较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长,频率也明显要多,有些人甚至早晚都有参与体育锻炼。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以“1 小时左右”为主,大部分人群已经形成了每天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但同时也显示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形成合理的科学的锻炼习惯,很难达到锻炼的应有的效果。每周活动3 次以上,每次活动半小时以上,占49.4%,身体活动强度中等以上很难做到量化,因此实际体育人口还会低于这个比例。

3.场所选择

早晨和晚上(饭后)是锻炼的高峰期,多以散步慢走登山慢走为主,这与锻炼者附近的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以及项目开展的难度程度密切相关。多数人选择就近的公园和广场在锻炼,有些小区体育设施比较完善,附近的人就选择在小区的楼间进行锻炼;有些锻炼者离学校比较近,就选择在校园里进行锻炼;而健身房和市民活动中心属于收费的场所,但都配备了专业的指导人员,因此也有不少的市民选择此来锻炼。选择锻炼的地点与居住地的远近成正比,大部分群众选择是离住所2 千米以内的场地进行锻炼的,随着场地距离增远选择人数逐渐减少,这就意味着大连市体育主管部门在修建体育场馆以及健身路径的时候应当考虑人口居住密集程度。

4.项目选择

对市内四区城市居民参与锻炼的项目进行汇总归纳,排在前五位的项目分别是散步慢跑,球类(足球、篮球、排球)、球类(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游泳。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易于开展。作为足球城的大连,总是给人全民足球的误解。事实上,只要你在这座城市走上一圈,就会发现:大连的群众体育项目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而随着近几年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民间那种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各类项目比赛越来越多,这虽然客观上分流了人们对某一运动项目的忠诚度,但也召示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5.接受社会体育指导情况

大连市不足三分之一的锻炼者接受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这说明当前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很好地履行其职责,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有42.4%的锻炼居民对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情况的满意度为“一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现有的指导评价为“不太满意”的占34.4%,而选择“较满意”或“很不满意”的群众分别仅占18.9%和1.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已在群众体育事业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总体上还是不太理想的。

6.体育社团情况

目前仅有42.6%的人曾经参加过或者正在参加体育社团,多数人甚至不知道有哪些体育社团,这与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很大联系。目前人们对体育社团满意程度比较高,认为“一般”和“比较满意”占82%;这说明体育社团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居民达到参与体育社团的目的,但要更大程度让居民满意,得需要从深层次上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体育社团中来。

(二)群众体育管理现状

1.组织管理

大连市体育局下设群众体育处,2005年成立了大连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全民健身的社会指导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健身活动;研究制定非奥运项目的发展规划、计划并进行分类指导;负责非奥运项目的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训练及组织参加各项比赛和交流活动;负责社会体育从业人员、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所管项目的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2.经费管理

目前大连市体育经费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体育彩票;社会捐款和赞助;上级体育主管部门拨款。由此可见,体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部门,这就要求各级体育部门要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思路,拓宽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在筹集方式上多想办法,让群众体育社会化,走出一条有大连特色的道路。

3.体育场地设施管理

(1)体育场地设施总体情况

大连市目前为止,在“十五”期间建设大连国际网球中心的基础上,已启动市体育中心和市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全市各级市民健身中心由“十五”期间的3个增加至6 个。全市共有22个体育场馆对公众开放,其中体育场8 个、体育馆4 个、网球场3 个、游泳馆2 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企事业场馆3 处。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占地面积90.2 万m2,全市人均公共体育用地0.13 m2。远低于国内同等城市和国家规范标准1.5 m2,这是大连市在十二五规划中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大连作为十二运会的分赛场,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棒球场、网球场和金州新区激流回旋场地,辽宁省海校水上运动场、垒球场、旅顺口区曲棍球场已建成。十二运场馆赛后将走“亲民”路线,通过简单的转型改造,让其更好地服务全民健身运动,目前这些场馆部分已对公众开放。

(2)体育设施投入

近五年来全市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80 个、社区健身活动室工程824 个、室外健身路径工程2300余条。其中,农村要实现一个行政村建起一个篮球场,市内完成“十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建设,真正实现把健身送到群众身边。市、县(区)两级共投入全民健身设施达14 亿元,打造遍布城乡的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使全市人均公共体育面积由“十一五”末期的0.13m2提高到现在的0.6 m2,全市有15 个体育场馆可举办国际比赛兼顾全民健身活动。

2013年建成167 个社区活动室,投入200 套健身路径;建成200 个社区活动室并配备相关的设备;为1200 个晨练健身点配备音响设备,建立了大连体育健身公园、西岗区新市民健身中心。西岗区市民健身中心于全运会前投入使用,沙河口区市民健身中心已完成规划设计,中山区解放路市民健身苑已初具规模,市内四区的优秀健身路径共27 条,其中甘井子区最多达13 条,打造示范健身步道30 条。

(3)学校场地资源开放情况

作为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内容之一,全运会前市内四区学校体育场地实现100%向社会开放。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学校一般都是有条件的对外开放,有些市民活动中心都是有偿进入,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普通健身市民的进入。2012年10月,出台了《大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指导实施意见》,市财政每年投入460 万元用于补贴校园设施开放,各区县财政配套保险资金,有效缓解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目前,大连已在全市范围内完成了“十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实现社区体育化、体育生活化的目标[3]。

4.群众体育组织宣传以及开展

大连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宣传体系,报纸、网络、电视、横幅等方式全方面宣传群众体育。在大连市体育局网站上,每年的要举行群众体育活动的计划会提前公布。以培育全市特色示范性群众体育项目群为重点,以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为主体,形成人人参与健身的局面。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设计、规范发展的原则,深度挖掘全民健身可依托资源,充分发挥国际冬泳大会、国际武术文化节、健身气功展演、万人太极拳展演、国际徒步大会、市民登山大会等24 项(见表1)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市级品牌活动”的牵动作用,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全民健身项目群。门球赛已连续举行了25 届,国际马拉松举行了26 届,市县领导干部运动会已举行27 届,实施大连市青少年足球“绿茵工程”,举办各种足球比赛4 万余场,100 余所学校、近2 万人次参加,全年度会有360 多项群众体育活动开展。

5.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随着体育人口的不断增多,大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在不断的壮大,2008~2012年每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获批均在2000 人以上,截止2012年底,大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共10109 名,其中国家级34 人、一级447 人、二级1499 人、三级8129 人,达到每万人配备25 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远远高于国家要求的万分之五。

当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发展不均衡,男性占64.5%。目前大连市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仅占0.3%,一级占4.4%,二级占14.8%,而三级人数是8129 人,占80.5%。由此可见,大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构成呈金字塔形,位于塔尖的国家级和一级指导员人数偏少,塔基的二、三级指导员偏多,高水平指导员人数较少,这势必影响指导的效果。

6.体育社团的管理

目前大连市登记在册并在体育局有备案的体育社团一共有36 个,归属大连市体育总会领导和管理。大经费是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保证和支持,没有经费的保障,群体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目前大连市的体育社团是属于群众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因此,经费的来源就是自给自足,主要是会员的会费、捐款以及企业的赞助。社团的会员社会背景以及社团的影响力直接影响到社团工作的正常运转。大连市对社团管理是多部门交叉综合管理,新注册的社团要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大连市体育局群体处主要是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大连市体育总会是其直接管辖的上级单位,同时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社团的经费进行管理和审计。

三、发展策略

(一)加强科学健身理念的宣传

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横幅、海报、宣传册等多种渠道宣传方式,及时向群众传播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关于群众体育的最新法规和政策信息。尤其是社区等基层单位应该经常对居民进行健身知识的培训,向群众宣传科学的健身方式,培养群众的先进的合理的健身理念。大连市目前正在努力构建一个全覆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成立大连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各区市县成立全民健身工作领导机构、乡镇街道有体育组织,在全市实现社区健身站(点)全覆盖。

(二)培养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目前大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远远超过国家要求的万分之五的标准,但是高水平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仍然很少,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水平参差不齐,指导率比较低。因此,在体育部门今后要注重高水平指导员的培养,对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业务水平的培训和进修。同时不定期的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定时的进行抽查,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保证指导率。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地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给予一定的报酬,调动其积极性。大连市有很多高校的体育专业的学生以及退役运动员,可以将他们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发挥其专业特长,这势必将推动大连市群众体育发展。

(三)扶植有影响力的体育社团

体育社团作为一个自发的群体性组织,是群众体育的开展的助推器。体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体育社团的重要性。给一些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体育社团配备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使群众在锻炼时能得到专业的指导进行科学合理的健身。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支助,保证社团的活动能得以正常的开展,激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激情。规范社团的管理,审计部门要对其资金进行审核,社会舆论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监督。目前的体育社团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活动形式单一化,缺少形式多样体育活动,长期举行某一活动,使参与者感到单调,乏味,很难调动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活动次数比较少,这与社团的组织者和经费有直接关系。

(四)大力发展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

大连素有“足球城”、“田径之乡”的美誉,同时大连又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滨临涛涛黄海,背靠巍巍大黑山,滨海路,星海广场环境优美,金石滩十里黄金海岸。今后体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系列有利的条件,尽可能培养一大批具有大连特色的群众体育项目,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带动群众参与体育锻炼。作为全市多项群众体育运动的第一项,已经成功举行了十年的垂直马拉松赛在大连市民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该活动原创出一个新年攀新高的城市习惯,为大连这座热爱运动的城市倡导了一种新年新风尚,已逐渐成为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连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品牌。选手将以健康、积极和勇攀新高峰的实际行动,正式拉开新年群众体育活动的序幕。而“爬楼梯”运动在国际上又被称为“垂直马拉松”,此项活动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节能意识、环保意识的加强,向国际惯例靠拢,体现先进的群众体育理念的一个创举。“体育和文化的结合,让这一活动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这种模式应在今后的群众体育发展中被越来越多的采纳。

(五)将体育场馆开放落到实处

大连人喜爱运动,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是引领大连市群众体育事业的三条主线[4]。大连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健身活动室工程、室外健身路径工程”等三项惠民工程,先后为每一个行政村建起一座篮球场,还建成了600 个功能完善的城市示范晨晚练场。安全、经费、管理是制约学校、企业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几大因素,面对这些难题应当如何应对?可以先推行一批试点的学校、企业,先试点再推广,边开放边完善。同时给予开放的学校、企业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以体育场馆维护维修工作。大连市承诺在十二运会前市内四区学校对外开放,但是开放的程度并不尽如人意。

在推进学校、企业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同时,体育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建设健身路径、体育馆时,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新建的体育设施建设要靠近人口密集区,真正做到“建身边的场地”。还可以通过赛事带动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成形经验,水上项目可经简单改造,打造城市漂流和儿童戏水等市民亲水项目。基于市民休闲旅游的考量,希望能让这些体育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而不是作为景观存在。

(六)推广“特色”校园足球

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标志不再仅是竞技体育的金牌数量,也需要体育文化的繁荣和体育市场的壮大,更需要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青少年体育是基础也是关键。活跃的校园足球,犹如校园体育的一面镜子。大连有中国“足球城”的美誉,开展校园足球有历史有群众基础。开展校园体育只有与青少年的兴趣相结合,与群众体育活动衔接,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全国性的青少年体育改革到位之前,需要积极探索创新,积累经验。《大连市足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市中小学学校拥有足球场地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小区修建群众性足球活动所需场地[2]。规划不仅着眼校园体育,也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如果能够落实,无疑会为与大连情况类似的城市探索出新路。

(七)推荐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萌芽和植根于人民群众历史文化土壤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及其有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在中老年人群中有基础,且不受时间和场地条件的限制,经过完善、推广,在全民健身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势下,对于丰富百姓体育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一定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儿时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今天依然犹存魅力,我们有义务把它传给后人,让孩子们在科技发达的历史条件下,也能拥有一片自由的蓝天和绿色的沃土,通过健身健心,可以促进家庭的和睦与社会和谐。

[1]大连市政府.大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dl.gov.cn/gov/detail/file.vm?diid=100D05000110 815424311081225&go=affair.

[2]大连市政府.大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E B/OL].http://www.dl.gov.cn/gov/detail/file.vm?diid= 100D0 4000111014055911103148&go=affair.

[3]汪彬.安徽“省会经济圈”城市居民群众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4]孙华清.大连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4):91-95.

[5]夏书红.日、韩在主办奥运会后大众体育发展策略的分析与借鉴[J].体育与科学,2009,28(1):47-51.

[6]秦梅.北京奥运会对北京群众体育发展影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2):13-21.

[7]刘雪松.东京奥运会前后日本群众体育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8):21-24.

[8]刘鹏.一项面向民生的体育健身工程[J].求是,2011(10):1-2.

[9]边宇.美国《全民健身计划》解读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1,18(2):69-73.

[10]闻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9):4-7.

猜你喜欢
指导员大连市全民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全民·爱·阅读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用工指导员+”激活集体协商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可持续全民医保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Book6 Module1 Small Talk Teaching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