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间刺绣的造型艺术与象征符号

2014-03-21 23:51张景明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绣品枕头刺绣

张景明

(大连大学 美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刺绣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之一,古称“凿”、“针凿”,又称“针绣”、“扎花”,俗称“绣花”,因多妇女所作,还称“女红”。是历代中国人为满足自身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采用彩色丝、棉等不同材质的线,在绸、缎、麻等底布上借助针和手工技艺所创造的工艺品,并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们文化审美观念的变化与提高而产生,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直延续不断。东北地区的民间刺绣,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布软雕、布刺绣、布拼、布搐四大类,表现的题材有动物、人物、花鸟、草虫、瓜果、戏剧、神话故事等。东北地区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自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刺绣艺术,无论是外在形式、艺术风格,还是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社会行为,体现了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中国刺绣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民间刺绣的技法与色调

在东北地区省级以上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刺绣的项目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刺绣、克东县满绣、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刺绣、牡丹江市渤海靺鞨绣、吉林省通化市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前郭县蒙古族枕头顶刺绣、延边州朝鲜族刺绣、辽宁省岫岩满族民间刺绣、锦州市满族民间刺绣、大连普兰店市传统手工布艺技艺、丹东市凤城满族荷包、阜新县蒙古勒津刺绣、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刺绣、扎鲁特旗刺绣、通辽市科尔沁蒙古族刺绣、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刺绣、乌兰浩特市奥日雅玛拉刺绣等。

东北地区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民族一起共同开发、携同进步,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刺绣艺术表现出民间美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作为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这些刺绣作品图案讲究,色彩搭配协调,绣工细致精湛,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刺绣图案主要体现在服饰上,用于衣襟、衣领、衣袖、衣背、托肩、兜肚、裙边、裤脚等许多部位。另外在枕头、烟袋、玩具、铺布、持饰、荷包、香包、帽围帘、包伞、帐、壁挂、云肩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刺绣。[1]所绣的纹样想象丰富,造形奇特,包括各种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神话传说纹、戏剧故事纹、建筑符号纹、几何纹、吉祥文字等。所用色调各民族不同,常见红色、蓝色、粉红色、紫色、白色、黑色、绿色等,色调运用强烈大胆,带有少数民族神秘古朴的特点。绣法有平金、平绣、戳纱、雕绣、贴花、铺绒、堆绫、打子、穿珠、补绣、剪纸绣、结绣、折叠绣等,反映了各民族娴熟高超的刺绣技艺。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刺绣起源于何时目前无法考证,但从其发现的兽骨凿成的顶针和鹿、狍筋搓成的细线来看,应该在很早时期就已经出现。清朝时,内地的棉线和钢针传入达斡尔族生活的地区,清代中后期开始在布匹绸缎上刺绣,并随着生活的改善和审美意识的提高,逐步把刺绣作为衡量年轻女子家教、品德修养的标准之一,从而促进了刺绣艺术的发展。达斡尔族刺绣多用于妇女服饰、枕头绣片、男人使用的烟荷包、妇女使用的香囊荷包和烟荷包、鞋面、手帕、儿童摇篮背枕、手套、钱搭袋等,绣法有平绣、锁绣、缬绣、补花绣、堆绣、折叠绣等,针法有平针、锁针、辫纹针、回针、缬针等,创作的题材包括植物纹、几何纹、吉祥纹、文字纹、山石树木纹、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神话传说、文房四宝、人物故事、民间故事、汉族经典文学作品。生活在这里的女孩从小就学习刺绣,俗称“炕上活”。每到冬季或农闲时,同村或邻里间年龄相仿的姑娘聚集在一起,边聊家常边绣花样,相互间替样、描稿、纳纱、绣锦,刺出一幅幅精美的绣品。如传承人李素坤老人,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刺绣,是当地出了名的巧姑娘,出嫁前就绣出100 余对枕头顶,反映出达斡尔族刺绣的工艺水平。吉林省前郭县蒙古族枕头顶刺绣,是蒙古族民间流传已久的制作工艺之一,既可作实用的生活用品,又是一种带有装饰性的艺术品。在其绣品中,儿童使用的动物枕比较有名,有虎、猪、牛、象等造型,图案采用平绣、贴绣、辫绣、打籽绣等绣法刺出。由于受到了满、汉、锡伯等民族刺绣风格的影响,绣品自然而不造作,朴实而无虚饰,构图严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体现了蒙古族民间刺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锦州市满族民间刺绣使用的绣线一般为丝线和十字线,丝线光泽度好,适用绣制精致的花纹图案;十字线线体柔滑,适用宽泛,为最常见的绣线。材料有棉布(平布、府绸、条格布、水洗布等)、毛织类(法兰绒等)、丝绸(素缎、乔其纱等)、化纤和混纺织物,工具包括针、布箍、剪刀、锥子四种。主要技法分为六个步骤:一是图案设计,绣品突出人们渴望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形象地表达民族迁徙、信仰崇拜的记录,图案色彩搭配体现出朴素、典雅、秀丽、生动、热烈的不同艺术效果;二是根据设计意图选用最有表现力的原料、绣线、剪刀等材料与工具,为刺绣做好准备;三是将设计好的图案绘制到所选择的面料上,要求图案勾描准确,线条清晰,绣面洁净;四是将描绘好的底布绷到布箍上,调整好绣布在布箍上的松紧度,保持平、直、紧状态,便于刺绣;五是开始绣花,将提前设计的图案运用工具、材料表现在布料上;六是整理和装裱。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的方法有六种:一是扎绣,也称纳绣、戳绣、纳纱,在白纱、丝网之类的面料上进行刺绣;二是缎绣,以五彩线在缎面布料上刺绣;三是割绣,要求面料要厚实,把两个绣品面紧贴一起固定在画绷上,绣好后用刀从两枕顶中间将线均匀割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绣品;四是补绣,也称贴绣,用剪子剪成各种色彩的图案然后用针补、绣在面料上;五是包绣,也称垫绣,用厚布或纸样剪成所需图形,以针刺透为宜;六是编绣,用长针、大针码在面料上编绣所设计的图案。此外,还有滚绣、拉绣、烫绣等。

阜新县蒙古勒津刺绣,主要用于枕头顶、帽子、头饰、衣领、袖口、袍服边饰、长短坎肩、佛像、靴子、鞋、摔跤服、赛马服、荷包、褡裢等,以棉布、绸缎、金丝绒等为布料,以红、黄、绿、兰、白、粉、紫等颜色的蚕丝线为绣线,用不同号码的钢针按照描绘的图案进行刺绣,特别是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从绣法上看,以平绣、贴绣、盘绣、锁边绣、绕绣和堆绣为主,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具有凝重质朴的特点。刺绣工艺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图案设计,为彰显蒙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寓意避灾祛难、富贵吉祥的美好愿望;有表达民族历史、民俗信仰、民族迁徙之意;刺绣图案色彩的搭配,体现蒙古勒津刺绣朴素、生动、秀美、热烈的艺术魅力。二是准备材料和工具,根据设计的图案挑选最有表现力的布料、蚕丝线、剪刀等材料和工具,做好刺绣前的准备工作。三是设计花样,把设计好的花样绘制到选好的布料上,要求绘描准确、线条清晰、布面清洁平整。四是上棚,把描绘好图案的布料上棚固定,达到松紧适中的程度。五是整理成品,把刺绣品从花棚上取下,进行修剪并整熨定型,然后把刺绣品缝制在服饰、靴鞋、头饰、荷包等上面,最后完成整个刺绣作品。刺绣的图案都含有一种潜在的象征意义,或喻富贵,或表生命繁衍,通过不同题材的造型表现,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寓情于艺术,是蒙古勒津人民手工技艺的精品杰作。蒙古勒津刺绣艺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蒙古勒津妇女精湛的技艺和蒙古勒津服饰的无穷魅力,那些充满浓厚蒙古勒津文化内涵的艺术宝藏,吸引着后人不断地去探知,去感受那凝聚着蒙古勒津人民精湛的艺术珍品。

通辽市科尔沁蒙古族刺绣,以彩色丝线、金银线和各种真丝线为主要绣线,将各种图案绣在服饰上,齐针法、参差针法、阶梯针法和散针针法是最常用的针法。绣法主要有三种,即贴绣、盘绣、刻绣。其一,贴绣技法。也称为补绣,利用不同颜色的绸缎、棉布边角剩料,剪成所需要的图案效果的块状造型,经过巧妙对接缝制而成的一种刺绣工艺,这种技法能广泛利用各种绸缎布料的边角剩料,贴法工序多,但绣法简单易做,花型活泼,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绣出来的花纹饱满并具有立体感,多用于妇女鞋靴和家庭物品的装饰上。其二,盘绣技法。利用盘针缝纫法刺绣各种花纹图案的技法,有空心盘针刺绣和实心盘针刺绣两种工艺,这种技法结实耐磨,多用于男女靴子的各种图案,色彩有单色和多色两种。其三,刻绣技法。也称镂花技法,把图案画在布、平绒、皮革上,用剪子镂刻花纹图样,粘贴固定在指定位置上,用盘针或锁边针等针法缝制而成,分为同色、顺色和对比色等表现技法,艺术效果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结实耐磨,多用于帽子、靴鞋、荷包、褡裢和摔跤套裤等上面。

通过以上刺绣的典型案例来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法和色彩搭配,可谓技艺众多、色彩斑斓,体现出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艺术风格。刺绣一般以剪纸为底样,先按照底样图案画在布料上,再按画线绣制,也有直接在布料上画底稿刺绣。[2]别是在枕顶上的刺绣中,出现一种“绣半工”的现象,就是说没有绣完的绣品,这可能是故意留下的,来突出纹样效果。还有图案绣反的现象,尤其是文字纹样,这与绣者文化程度比较低有关,或者是作者故意绣反,这也符合民间美术的创作规则,即随意性。总之,多种绣法的使用,使刺绣作品呈现出多样性的艺术效果。在色彩的搭配上,对于创作者来说都倾注了一定的感情因素,将色彩与欣赏者的感觉和情绪联系在一起,通过人的心理反映色彩的文化寓意。如红色、黄色代表了人的勇敢忠厚,黑色表示性格憨厚等。另外,色彩与图案往往和谐统一,使整体效果简洁明快、鲜艳热烈、洁雅素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民族的性格与爱好。

二、民间刺绣的文化含义

民间刺绣的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吉祥图案等,具有一定的文化含义。如“一团和气”,一个圆脸圆身的胖子居中而坐,神情温和,传说此人做生意手气极佳,六月卖帽,即下大雪;腊月卖扇,便热似酷暑。因此人们将他视为“吉祥如意”之神长留民间,为的是和气生财、买卖顺手,后来以胖娃娃居多,以此延伸为团团圆圆、美满幸福之意。曾流行于湖南地区的“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题材,后来也传入东北地区,这是对老鼠人格化夸张的描绘,老鼠抬着花轿,吹吹打打的热闹情景,饱含童话般的意境。美妙的神话故事,往往是民间美术创作的源泉,如“嫦娥奔月”、“天仙配”、“和合二仙”、“牛郎织女”、“劈山救母”等就是流传已久的动人故事。而更多的民间艺人创作的刺绣作品,却是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凭借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而设计、创作。如在枕顶上绣“吉庆有余”、“鹤鹿同春”、“瓜瓞绵绵”、“耄耋富贵”、“丹凤朝阳”等,象征着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平安富贵、延年益寿的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些民间刺绣艺术品之所以能激起人们去欣赏,是因为孕育了原始意味的饱含生命力的美感,再现了人类朴实的感情,蕴含着很多的民俗文化寓意。

刺绣在东北地区民间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漫长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时期,作为妇女们的必修课,也伴随着妇女们的人生经历。天论是衣食住行、婚嫁礼品、生子庆寿,还是丧葬祭祀、人际交往等民俗活动,大多用刺绣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妇女们创造出无数的奇花异草、仙山亭阁、动物禽鸟、戏剧人物、民间传说、生活美景及自己的淳朴情怀,倾诉着民间艺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满族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重枕头顶的制作,对于待字闺中的女孩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枕头顶绣品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女孩是否贤惠、是否心灵手巧、是否遵守妇道、是否会操持家务以及幼年家教如何的主要标准,如果在结婚时拿不出足够数量的枕头顶是要被别人笑话的。[3]因此,绣工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妇女的身份、经济实力和受教育程度,枕头顶数量的多少和刺绣水平的高低甚至会影响将来在夫家的地位。在通化市长白山地区,满族妇女在结婚之时,新娘都要把在做姑娘时的枕顶绣品拿出来接受参加婚礼的客人检阅,届时将所有绣品都绷在苫布帘子上,大概一块苫布可以绷15 至20 对枕顶绣片,多者需要几个帘子,枕顶绣片越多越好,绣活做工越精致越好。女方家送嫁妆时,由两人用木杆抬着枕头帘子,连同其他嫁妆绕村一周,是为“晾嫁妆”。男方所距地的人们纷纷跑出来观看,并品评绣活的好坏。当把包括绣品在内的嫁妆送到男方家中时,要安置在新房内,枕顶绣帘子要挂在迎面最显眼的墙上。结婚之日,新房就成为枕顶绣的展示地,来送礼的亲朋好友都要品评新娘子的刺绣手艺,见证新人的勤劳程度。这是新娘子最幸福和最光彩的时候,因为有一手绝好的绣活远比长得漂亮更有分量,得到参加者的夸赞,决定着新娘子将来在婆家的地位。中午婚礼宴席结束后,要举行“装枕头”礼,请娘家人将红枣、栗子、铜钱、高粱等物装入新娘所绣的枕头内,摆在炕琴上,象征着早生贵子、财粮有余。次日,新娘子将展示过的枕头顶送给婆家的长辈及兄长,是为“散箱子”,妯娌之间还将各自的枕头顶互相换送,借此交流刺绣手艺、沟通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剩余下的枕顶绣品收藏起来,作为做姑娘时的纪念,等待将来自己的姑娘出嫁时赠送,也等待年老送终后一同入葬。因此,小小的枕顶绣虽然只有方寸大小,却反映了满族民间的婚嫁、交往、丧葬、信仰之俗。

在刺绣作品中,还体现出吉祥文化的内涵。如前郭县蒙古族枕顶刺绣,形状以正方形为主,也有长方形造型,多以大红、天蓝为底衬,常用黑、蓝布做镶边,四角为直角或圆角,既起到保护绣片边缘不会出现拆线的作用,又衬托出枕顶绣的纹样和色彩搭配。底料多为单色棉布,个别也用花色棉布、花纹缎面和素色缎面。用各色的棉线作为绣线,以剪纸或画稿为底样,绣出各种吉祥纹样,图案有梅花、牡丹、莲花、桃、佛手、蝴蝶、金鱼、喜鹊、兔子、猫、鹿、鹤等动植物,或单一纹样,或双重、多重组合,画面疏密有度,组合形式简朴大方。其中,图案选题的寓意非常丰富,融入了创作者浓厚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如“蝶恋花”表示爱情甜蜜、婚姻美满;“富贵牡丹”象征雍容华贵、繁荣昌盛;“鱼戏莲”“喜鹊登梅”隐喻男女交合、生殖崇拜;“飞鸟闹春”预示着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耄耋富贵”、“福寿富贵”、“鹤鹿同春”寓意延年长寿、富贵平安;“一路连科”象征仕途高升、荣华富贵。类似的图案寓意有很多,几乎每一类植物或动物或动植物组合都有不同的吉祥用意。在前郭县的民间,有的一对枕顶纹样相同、互为呼应,有的枕顶纹样不尽相同、各有内容,总体上枕顶的图案多样,色彩丰富,工艺精美,体现了传统的吉祥文化和民俗活动。

[1]胡蓉,周卫.东北民族民间美术总集:刺绣卷[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

[2]王连海.民间刺绣图形[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3]王纪,王全,王纯信.满族枕头顶刺绣图鉴[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绣品枕头刺绣
枕头到底怎么选?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清新唯美的刺绣
枕头里的秋天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我的大米枕头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