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维娜 杨传鸣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近十年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进展
关维娜 杨传鸣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近十年运用语料库方法进行语篇分析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研究具有科学性、自主性、对比性、交叉性的特征,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领域不够均衡、应用范围不够广泛、理论创新不足、语篇分析单位不够细化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篇分析研究已呈现出多媒体和交叉性语篇分析研究兴起,ESP语篇研究和学术语篇研究强化的发展趋势。
语料库;语篇;语篇分析
语料库(cropus)的字面含义是语言材料的存储数据库,其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受到乔姆斯基影响,率先组建语料库。20世纪90年代语料库传入中国,1999年戴炜栋和张爱玲[1]在《外国语》上发表论文《语料库、计算机、语言学》,开始为中国学习者介绍语料库在语言研究和教学领域的应用。21世纪随着语料库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逐渐成为焦点,研究者将语料库与语篇分析相结合,成果显著。按照Sinclair[2]和Tognini-Bonelli[3]的说法,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旨在检验或丰富某理论,借助语料库对原有理论或假设进行探索,非常适用于语篇分析研究。本文梳理近十年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成果,探明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领域、特征和不足之处,明晰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语料库与语篇分析相结合的研究不断增加,以“基于语料库”和“语篇”为主题词在CNKI文献总库检索,符合检索条件的论文有28篇,发表时间为2007年至2014年,且时间越近成果越多,可见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正处于发展上升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
(一)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领域
目前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涉及多个方面:①语篇衔接研究;②语篇分析范式研究;③隐喻研究;④情态研究;⑤话语标记功能研究;⑥语篇文本研究;⑦主体间性研究;⑧语篇评价研究;⑨语篇体裁研究等。这些研究既体现语篇的宏观分析,着眼于语篇全貌,研究语篇的整体性内容(如体裁分析);也揭示语篇的微观分析,聚焦于语篇的某一部分构成,研究语言的某一方面特征,如词、短语、语法结构,或者研究语篇某一功能的实现,如话语标记功能、语法隐喻研究。
系统功能语法(System-functional Grammar)和体裁分析理论(Genre Analysis)是研究语篇的两种基本理论。国内学者将这两种理论与语篇分析相结合,研究成果颇多,正如吕长竑所言,“国内的语篇分析研究范式仍以系统功能语法和体裁分析为主”[4]。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是以语料库为研究手段,语料库方法为语篇分析研究服务,因而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也仍以这两类研究理论为基本框架。由此,将以上九个方面再次归类,一类为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下的研究,一类为体裁分析理论框架下的研究。
1.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下的研究。Halliday[5]
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篇分析领域。系统功能语法勾勒出语言的三个网络系统: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清楚地展现语篇分析的层次和步骤。黄国文[6]指出,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根据系统功能理论的表述,九个研究方面中的前八个属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下的研究。其中,语篇衔接研究成果突出,如付漪川[7]分析韩国留学生汉语作文在语篇衔接上的差异;吕弘、顾金香[8]、崔莉[9]研究海事英语语篇中的连接;晏小琴[10]、陈彦茹[11]研究中外学生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上的差异;孙乃玲[12]、陈建生[13]研究替代、省略、连接等语法衔接问题;杨元媛[14]对比本族语者和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写作方面的词汇衔接特点;娄宝翠[15]探讨研究生学术英语语篇中外壳名词的使用;尹富林、胡元江[16]探讨英语科技语篇主位推进模式的衔接方式。
除语篇衔接研究外,也存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如滕延江、李平[17]阐释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范式研究;谭丽花[18]、秦丹[19]、吴丹苹、庞继贤[20]、陈柯妮[21]、张蕾[22]以语篇隐喻研究为切入点,解析语篇特点;张长辉[23]、蒋婷、杨炳钧[24]、付瑶[25]、郝丰玲、余玲丽[26]注重语篇的情态研究;徐欣[27]对比不同类型话语标记的分布和出现频率,针对小说语篇中的话语标记功能进行分析;秦平新[28]、贺亚男[29]、周婉[30]运用语料库方法,展现语篇文本结构和语言特征;辛志英[31]探讨构建主体间性的投射小句系统及其在不同语篇类型中的语篇特征;王天华[32]、吴志芳[33]对学术语篇、新闻语篇进行评价研究。
2.体裁分析理论框架下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Swale[34]提出体裁分析理论。体裁是构成语篇特征的基本要素之一,制约语篇的形成。因此,体裁分析可以解析语篇的组织模式,探索语篇的认知结构,描述语篇的宏观结构,解释交际功能如何实现。体裁分析强调交际目的的重要性,以此来分析语篇构成,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构成模式,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Swale提出创建研究空间语篇分析模式即CARS(Creating a Research Space),这种模式常出现在科技论文的语篇结构中。在检索到的28篇论文中,此类研究较少,只有1篇。胡志清[35]在《基于语料库的中外英语科技期刊论文语篇建构对比研究》一文中,从中国英语科技期刊和国外权威英语科技期刊中各收集100篇论文的摘要、60篇论文的引言和100篇论文的结论,建立3对子语料库,统计变量包括文章长度、摘要、引言和结论的长度、段数、句数、语步模式、语步出现频率、主位使用频率和主位推进模式。统计这些变量在论文的摘要、引言和结论出现的频率,对比分析中外英语科技期刊论文摘要、引言和结论部分语篇建构的异同并分析原因,指出我国英语科技期刊论文语篇建构的不足,同时为建立对比篇章语言学理论框架和模型提供了实例。
(二)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特征
1.科学性。语料库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伴随计算机存储容量和处理技术的显著提高,大量原始语料可存放在计算机内,研究者运用计算机软件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对语料进行加工标注,将语言文本或话语片段进行处理比对、统计分析,依据客观详实的材料分析语言的特征,不仅可以保证语言环境和语料的真实性,也可以确保处理语料的时效性。
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一方面,研究者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描述归纳出一般结论,这是定性研究也是“质”的研究;另一方面,基于语料库可以分析语言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研究者通过Concordance、WordSmith、AntConc、SPSS等工具软件,索引中心词、统计语言特征频率、分析数据,实现定量分析,即“量”的研究。例如,徐欣利用检索软件WordSmith Tools 4.0,提取语料分析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话语标记的分布和出现频率;杨元媛用PowerGrep 2.2.0抽取高频词汇,用Word-Smith 4.0统计词汇衔接搭配的数据。定量和定性分析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研究者既可对语言特征的性质、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又可通过数据印证和说明判断。
2.自主性。在语料库的选择上,研究者可采用已建语料库或自建语料库进行语篇分析研究。已建语料库的优势在于方便使用、规模大、权威性强。比如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简称BNC)广泛收集各方面素材,组建1亿词级的样本,1994年组建完成,2007年更新。该语料库既包括书面语语料也包括口语语料,是目前网络可直接使用的最大语料库。研究者直接利用已建语料库进行研究,语料的真实性可以得到保障,如徐欣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和北大汉语语料库中的小说子库选取语料;吕弘、顾金香选用MEC(Maritime English Corpus,海事英语语料库)和BNC研究海事英语语篇中的连接词。
自建语料库的优势在于,研究者不受已有语料库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取语料,建立语料库,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多样性,受到越来越多学者青睐。付漪川建立韩国留学生汉语作文语料库;陈彦茹选取15篇中国计算机科研论文英文摘要组建小型语料库;吴丹苹、庞继贤选取美国前总统布什连续8年的电台演讲,共计417篇,自行设计开发“英语专题研究语料库”系统,用以进行批评性隐喻分析;张蕾从《中国经济周刊》和《人民日报》上,收集2001年9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所发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济活动相关的88篇新闻语篇,组建小型奥运经济语料库,对其进行隐喻分析。
3.对比性。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往往涉及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学者采用对比研究,体现不同地区、种族、性别、年龄、阶层的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的习惯和特点。研究差异性时通常需要一个可参照的蓝本,本族语者的语言行为则是最佳的参照标准,可根据研究需要将本族语者语料库与学习者语料库进行综合比对,分析学习者二语习得的特点。如晏小琴采用“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ritten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简称WECCL)中一个用于研究书面语发展的小型语料库,本族语语料库选取“国际英语学习者语料库”(International Corpus of Learner English,简称ICLE)中芬兰学生作文子库和LOCNESS(The 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语料库中美国大学生作文子库,进而对比中国、芬兰、美国的英语使用者语言习得差异,分析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指示词衔接的特征;陈建生对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SC)和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NSC)进行对比;谭丽花对比中国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理工科硕士论文英文摘要中语法隐喻名词化使用情况。这种对比研究更有利于非本族语者认识到与本族语者的语言使用差异,探索语言学习过程中可改进之处,逐步靠近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和语言使用特点,提高二语习得效率和成效。
4.指导性。采用语料库方法进行语篇分析,不仅可以丰富语言学理论,对语言实践也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翻译和写作。蒋婷、杨炳钧探讨中国立法语篇情态操作语的英译问题,认为译者应谨慎对待立法语篇的情态操作语,最大程度地传递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强制性和授权性,这有助于更准确地翻译我国法律法规条款。付漪川的研究选用北京语言大学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100篇语料,将28篇未通过HSK高级考试且分数在70分以下的作文划定为中级作文,将18篇通过HSK高级考试且分数在85分以上的作文划定为高级作文,运用数据统计方法,对比中高级韩国留学生作文的语篇衔接手段运用差异,对中级韩国留学生作文出现的衔接手段偏误进行分析,以探寻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方法,即重视留学生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从思维方式和文化渗透入手,从根本上提高留学生写作能力。
(三)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
1.研究领域不够均衡。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近十年内发展迅速,但明显集中于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体裁分析理论框架下的研究仅1篇。而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研究中,有关语篇衔接的研究成果多达10篇,隐喻研究5篇,情态研究4篇,文本研究3篇,评价研究2篇,范式研究、主体间性、话语标记功能研究各1篇。
系统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相结合已成为语言学界认可的适用理论,学者们普遍借助语料库来验证或发展现有的语篇衔接理论。然目前的语篇衔接研究往往停留在分析中外学生作文或学术论文在衔接手段上的差异,进而指导写作或翻译教学。因此,学者们在拓展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其他研究领域,如连贯研究、主述位研究、信息理论研究、评价研究、情态研究、人际意义研究、语义研究、多模态研究、跨学科研究等的同时,还需深化研究语篇衔接领域,细化体裁分析理论研究,从而形成横向、纵向全面发展的态势。
2.应用研究范围不够广泛。目前,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应用研究主要涉及翻译和写作,写作方面成果尤多。研究者以本族语者语料库为参照蓝本,运用语料库找出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使用语篇衔接手段时的差异,以此指导非本族语者正确运用目标语进行翻译和写作。但在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少见。这是由于,书面语语料库发展较早,目前已有供研究者使用的权威语料库,且语料便于收集,分析语料所需技术相对容易,自建书面语语料库难度相对较小;而口语语料库发展较晚,限于知识和技术问题,从事口语语篇研究的人员较少,导致听力、口语、阅读教学的应用成果不多见。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升研究者对口语语篇研究的重视程度,掌握组建和分析口语语料库的知识和技术,总结口语语篇特点,以此指导听力、口语、阅读教学。
3.理论创新不足。目前学界大多采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和Swale的体裁分析理论,有的还采用国内语言学家胡壮麟、黄国文等发展的理论。滕延江、李平关注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范式,着眼于理论分析,而其余研究则多是以现有理论为基础,以语料库为手段,得出体现语篇特点的数据,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印证已有理论,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样的研究较少谈及理论的继续发展问题,导致理论创新不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起步不久,学者还需要一段时间探索和反复推敲、论证某些观点,使之发展、成熟,逐步变成新的理论。因此,学者要更好地运用语料库,实现对语言现象的描述和归类分析,深入思索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深层次挖掘数据背后的语言特征,总结出描述语言的一般规律,进而拓展语言学理论。
4.语篇分析单位不够细化。按照Halliday和Hasan对语篇的理解,“语篇是一个任何长度的、语义完整的口语或书面语段落”[36]。语篇具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书面表达也可以是口头表达。语篇不是语法单位,没有长短限制,一句话、一篇散文、一首诗歌、一场会议都是语篇。可见,一部作品本身不是一个语篇,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语篇。目前有的研究直接将完整的一部小说、一场戏剧、某段独白或对话作为语篇分析的基本单位,把某一作品当作一个不可切分的整体,忽视了作品内部构成的差异性。毕竟同一个作品各部分内容不同,展现的语篇特征各异,分析结果存在差异。因此,为科学准确地分析语篇,必须明确一部作品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目的和作品的内容特点、逻辑关系,科学划分作品,从而以更细化的方式研究语篇。
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研究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向更符合时代要求、更丰富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一)多媒体语篇分析研究出现
多媒体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音频和视频资料大量出现,建立能够包含音频和视频资料的多媒体语篇语料库成为发展趋势。语料库从收集文本语料阶段发展到储备口语语料阶段,目前逐渐步入多媒体语篇的发展阶段。组建多媒体语料库的优势在于其应用性:首先,在教学方面,多媒体语篇包含的音频和视频语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语语篇,提高口语、听力、阅读水平,增强语篇理解能力。多媒体学习方式也比纯文本学习方式更直观、立体,更易激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更佳。其次,在科研方面,未来多媒体语篇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分析电子语篇,如语音聊天语篇、手机信息语篇、网络论坛语篇、视频演讲语篇等。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语料库,总结多媒体语篇的特点,对比多媒体语篇和书面语篇的差异性,探究不同人群、不同媒介的语篇特征。多媒体语篇分析的出现,不仅有利于拓宽研究领域,使研究更具多样化;同时也使应用研究范围更广泛,对听力、口语、阅读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二)交叉性语篇分析研究兴起
语料库语言学本身就具有跨学科性质,其将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形成新兴的语言研究方法和语言学研究领域。有的研究对比商务英语语篇、法律语篇、政治语篇和经济语篇,但总体来看,交叉性语篇分析研究仍不充分。这是由于跨学科语料库和跨语域语料库的研发对研究者要求较高——研究者需要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搜集各学科或语域的语料,从交叉研究角度对语料库进行标注,发现新的研究关注点、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但是目前具备条件的研究人员较少,交叉研究尚待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研究所涉领域愈加广泛,不局限于一门学科和一个语域,逐渐延伸至多个学科和多个语域,促进多学科的合作交流和多语域的比较。这不仅有利于研究领域的拓展,还可以弥补理论创新的不足,开拓理论研究的新思路。
(三)ESP语篇分析研究增加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为专门用途英语,是与特定学科相联系的英语,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新闻英语等。如今专门用途英语逐渐取代普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EGP),成为大学英语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目前已有ESP语篇分析研究,但运用语料库方法研究ESP语篇还不多。
当前,专门用途英语语料库已取得一定成果,大量专业性强、与特定学科相关的英语语料库陆续建立,如法律英语语料库、农业科技英语语料库、英语政治新闻语料库、商务英语语料库、医学英语语料库等。未来将建立更多专门用途语料库,拓展专业门类,发展专业性、个性化ESP语篇分析研究,探寻某专业学科领域语篇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特征,成为语料库语篇分析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四)学术语篇研究进一步强化
运用语料库方法研究学术语篇已受到学者关注,28篇论文中有8篇涉及于此,如科技语篇名词隐喻运用对比研究、研究生学术英语语篇中外壳名词的使用分析、学术语篇和新闻语篇中的评价语言对比、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语篇衔接手段研究等。随着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去国外访学交流、向国际期刊投稿的机会愈加增多,撰写英语学术语篇也相应增多,亟需提升学术英语撰稿能力,因而加强学术语篇的研究更为迫切。未来学术研究将更为细化,研究者可按需求将学术论文分成若干学术语篇单位,针对学术论文的摘要、引言、主体或结论等部分进行研究,明确科研人员英语学术写作的短板,提升写作水平,推动国内学术与国际接轨。
[1]戴炜栋,张爱玲.语料库、计算机、语言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6).
[2]Sinclair,John.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3]Tognini-Bonelli.Corpus Linguistics at Work[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2001.
[4]吕长竑.语篇的语料库研究范式评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2).
[5]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85.
[6]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面面观[J].国外外语教学,2002(4).
[7]付漪川.基于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语篇衔接偏误分析及语篇写作教学建议[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8]吕弘,顾金香.基于语料库的海事英语语篇中连接词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9]崔莉.基于语料库的轮机英语语篇中逻辑连接词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10]晏小琴.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指示词语篇衔接的习得研究——一项基于小型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0).
[11]陈彦茹.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语篇衔接手段——基于语料库的中国作者和母语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对比分析[J].飞天, 2011(8).
[12]孙乃玲,雷振龙.留学生汉语写作中语篇衔接手段的偏误微探——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4(2).
[13]陈建生,孙芳.中国学者英语学术论文中的语篇衔接手段——基于可比语料库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9).
[14]杨元媛.基于语料库和语篇衔接的英语词汇学习模式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08(1).
[15]娄宝翠.基于语料库的研究生学术英语语篇中外壳名词使用分析[J].外语教学,2013(3).
[16]尹富林,胡元江.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科技语篇衔接机制比较与翻译[J].外语研究,2010(3).
[17]滕延江,李平.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分析范式研究[J].外语学刊, 2012(1).
[18]谭丽花.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语篇名词化隐喻运用对比研究——以中国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理工科硕士论文摘要为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19]秦丹.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20]吴丹苹,庞继贤.政治语篇中隐喻的说服功能与话语策略——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4).
[21]陈柯妮.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语篇与政治语篇、经济语篇中战争隐喻的对比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3).
[22]张蕾.新闻语篇中经济隐喻的建构功能——一项基于小型自建语料库的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1).
[23]张长辉.系统功能语法下的语篇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4]蒋婷,杨炳钧.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国立法语篇情态操作语的英译探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3).
[25]付瑶.商务英语媒体语篇情态责任分析——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3(5).
[26]郝丰玲,余玲丽.法律英语语篇和英语政治新闻语篇核心情态动词的对比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1).
[27]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28]秦平新.基于语料库方法的文本语篇信息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10(1).
[29]贺亚男.基于语料库的文学语篇分析——以《外婆的日用家当》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5).
[30]周婉.基于语料库的有关南海法律文本的批评性语篇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1]辛志英.构建主体间性的投射小句系统——一项基于语料库和语篇类型的研究[J].中国外语,2011(1).
[32]王天华.评价研究的新视角——《媒体语篇中的评价:基于报纸语料库的分析》评介[J].山东外语教育,2008(1).
[33]吴志芳.学术语篇和新闻语篇中的评价语言对比——基于语料库的评价局部语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7).
[34]John M Swales.Genr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5]胡志清.基于语料库的中外英语科技期刊论文语篇建构对比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36]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H052
A
1672-3805(2014)05-0084-06
2014-05-14
黑龙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基于语料库的农林经济类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的语篇衔接手段研究”(12D04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农林经济类学术论文摘要中衔接手段的教学策略研究”(GBD1211009)
关维娜(1982-),女,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