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克力木·阿布力孜,迪丽娜尔·阿不力孜
摘 要: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的文化根基、共同的时代精神和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怀所构成的。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可以进一步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以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吸收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切实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不懈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大力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等。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少数民族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101-02
精神家园是指人们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信仰的总和。古往今来,已经有无数哲人提到要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它是一个漫长而又古老的命题,人类诞生的那一天就在寻找,而现代人的这种渴望似乎更强烈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56个民族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它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之灵魂和国家繁荣富强之支撑。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形成了自己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党中央大力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殊时期,我们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作用—这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主要探讨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发挥少数民族文化作用的路径。
一、注重吸收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因此,包括民族生态文化理念、民族服饰文化理念、传统的宗教文化理念、社区传统的礼让文化理念等等在内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理念和传统,都应该得到大力的发掘和建设,而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少数民族大部分聚居在边疆和山区,由于地域、风俗习惯和语言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是经济的落后并不代表文化的贫瘠。所以,我们要加以谨慎地扬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这个《决定》把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推动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民族事业新发展,需要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切实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很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从各个方面帮助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很多资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还是不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少数民族一些文化都面临消亡的危机。例如,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民间工艺品和手工业技术等;少数民族歌舞、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难以传承等。所以,一定要切实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条例进行保护。二是要进一步重视和完善少数民族文化机构和设施建设。三是一定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来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鼓励、扶持少数民族艺术创作和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四是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使用、传承和发展。
三、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其他文化一样,宗教文化也是人类生活的结晶,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信教群众不仅人数多,而且分布广,各个民族都有信教群众,有些民族还普遍信教。中国宗教文化一直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好中国的宗教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宗教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长期存在,如果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就会发生冲突,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为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它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前提。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仍有其存在的社会、自然和认识的根源。“那种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文化的一定程度的发展,宗教就会很快消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那种认为依靠行政命令或其他强制手段,可以一举消灭宗教的想法和做法,更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的,是完全错误和非常有害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没有宗教信仰自由,就谈不上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二,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目前,中国的宗教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比如,达赖集团、东突恐怖主义势力、法轮功邪教势力、境外敌对宗教势力,都危害着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和祖国统一。只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实现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三,加强宗教界的思想和队伍建设。这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各爱国宗教组织是党和政府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是党和政府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力量。既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 “被引导者”,又是 “相适应的”引导者,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宗教界的思想和队伍建设。
四、坚持不懈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endprint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政权,都需要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来维护,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突出地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因为这是事关人民民主政权巩固的大事。笔者以为,为全面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要努力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第一,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我们必须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内反分裂斗争的特点,开展“五观”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重点应是干部、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少年。一定要通过“五观”教育使各族群众、青少年树立起科学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文化出版销售部门、文化机构、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管理。尤其要对宗教书刊、音像制品加强管理工作,坚决打击非法宗教出版物,特别是对有严重政治问题的出版物要严格查禁。第三,各族干部要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地为各族人民服务。各族干部只有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才能解决好各种社会问题,包括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分裂斗争。要紧紧围绕发展的主题开展工作,解决社会矛盾,不断改善和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分裂斗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大力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产业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民族文化旅游业、民族文化传媒业、民族艺术文化业、民族体育文化业和民族餐饮业等。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能否发展,是最后影响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实现少数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建设逐步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笔者以为,为了大力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我们一定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应提高认识、抓住机会。少数民族地区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利用本地区和相关地区文化消费的需求空间,做大文化产业。我们一定要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第二,重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既懂文化、又有经营头脑的管理人才的参与。文化人才是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的创作、组织和经营管理主体,只有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了,文化产业发展才能具有基础和保障。第三,建设文化产业精品,树立文化产业品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都应该有自己的精品,只有把文化资源打造成精品,才能显示出民族文化的品位和价值,民族文化产业才能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民族文化的“打造”和“加工”,不断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才能提高民族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争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当今时代,我们通过注重吸收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切实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不懈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和大力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等,才能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作用,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刘云山.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人民日报,2007-10-29.
[2]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210.
[3] 祁先忠.浅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新疆哈密地区宗教工作探讨[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
(3):65.
[4] 束迪生.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J].实事求是,2002,(2):10.
[5] 梁振.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5:47.[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