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课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讨

2014-03-20 02:31曾学清
外语与翻译 2014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德育

曾学清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湖南长沙,410151)

一、新形势下高校德育课程所面临的困境

新中国几十年间的发展历程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不仅仅经济增长上去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以及社会科技进步了,同时在文化领域,人们的社会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属于文化范畴的道德在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课程的开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境[1]。

(一)社会上普遍道德失范

在20世纪初,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我国国民的精神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震荡,人民的伦理道德、价值规范正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诚然,我国在短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巨大飞越,但是同时也正面临着价值观念重塑和文化彻底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实质上来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人自身现代化的关键时刻,我国社会也正面临着更深层次的困扰和挑战,在具体表象上来说其实就是普通意义的道德失落[2],如行贿受贿、诚信缺失、人心冷漠等道德现象正在腐蚀着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进程,使得社会处于一个道德滑坡的阶段。

(二)高校校园价值标准模糊

高校校园作为社会整个体系当中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在传播优秀文化和提升社会道德上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开放与恶化,高校校园难免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代高校校园不仅仅张扬个性、独立自由之风盛行,同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也正在逐步的侵蚀着高校校园,使得当代大学生虽然存在积极进取的一面,但是也存在急功近利的一面,他们追求独立自由,却把个人本位凌驾于社会本位上。除此之外,高校考试过程中作弊引发的诚信危机、理想信念普遍缺乏信仰危机等,这些都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人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否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正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社会理想弱、道德认识强却道德行为弱、时代感强却责任感弱、虚荣心强却诚信度弱等都是当代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三)大学生群体异动特征明显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生力量,他们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接受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熏陶,同时大学生也是思想和价值观念最容易接受变化而产生异动的群体。在当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不仅仅有利于开拓大学生的视野,但同时不是所有文化都是优质的,良莠不齐的文化在针锋相对的过程中,文化冲击给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加上大学生分析、判断和选择能力有所欠缺,这就非常容易引导大学生走向人生矛盾和多变的状态,导致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混乱,甚至出现道德示范的现象。虽然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不可否认少数大学生思想观念存在问题,需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过程中,积极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深化高校德育教育改革,这不仅仅关乎到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茁壮成长,同时也关系到了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对中国未来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是高校德育课程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过程中,不断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不断进行着丰富和完善。在高校德育课程当中,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受体,要深刻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以此为导向不断丰富高校德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和理论创新的勇气,是社会意识的本质,高校德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是贯穿和落实国家方针的重要体现。

高校开展德育课程主要是为了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毕业之后能够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队伍中,党和国家历年来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高校开展德育课程的的主要目的之一应该是在大学生心中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德育工作实施的工作者,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学生德育课程的开展,以构建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相互融合贯通。在高校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仅仅是主体,同样也是客体,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而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塑造和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全方面的系统,涉及的方面也非常广,这对于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适用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在高校德育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符合群众性和先进性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外来事物,也正在不断地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具体的德育课程中,加强马克思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德育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4]。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高校德育课程的实践路径探讨

(一)以课堂教育为抓手,积极发挥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高校开展德育的主要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的重要阵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高校开展德育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前高校德育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高校德育课程是当代大学生深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本人在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已有数余年,当前高校普遍开设的德育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这些课程在内涵体系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存在统一性,高校开展德育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统一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德育课程的全过程,其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民族精神融入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高校德育课程对大学生具有思想政治导向作用和人文素质教育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授课方式、方法和内容。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育人的作用,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来感化和教育学生,让大学生能够凝聚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鼓舞大学生,让大学生能够肩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重要责任,在今后步入社会中发挥出中流砥柱的作用,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以德育“仪式教育”为重要落脚点,积极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不断地刷新记录,社会发展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也承受着国内外的严峻考验,尽管如此,党中央还是一如既往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实践中散发出了正能量。高校作为教育育人的重要阵地,可以运用仪式教育这一有效手段,发挥出积极的德育功能,树立起标杆的作用,让大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逐步确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仪式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大学生内心深处能够长期的凝固并反复地进行回味和再体验。高校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将仪式教育相结合,能够改变传统课堂德育说教效果不佳的弊端,让学生能够有一种亲身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

高校中常见的仪式教育如开学典礼、五四青年宣讲大会、入党培训和入党宣誓等形式。同时不同高校所举办的大型颁奖典礼也是非常好的平台,能够让一些优秀的人物和事迹得到有效的宣传推广。如本校建筑工程系见义勇为大学生“张石鸣”,获得了我系、院团委五四表彰、学院党委以及省直团工委的表彰,并评为2012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类似的案例有很多,虽然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不同,但是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在他们身上感受作为当代大学生做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正能量能够影响和鼓舞周边学生更加积极向上,进而起到感化的作用。作为高校开展德育的主要实施者,我们应该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为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正能量”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以宣传积极校园文化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近年来,党中央发出号召,要站在战略高度培养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内涵建设的迫切需要,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要充分利用营造校园文化,深入挖掘现有文化中的教育因素,将其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文化建设来感染大学生。

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通识教育,应该将其贯穿于德育教学改革的始终,要坚持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正确的价值观念融入到各种教育活动中,在点滴当中来滋润大学生的内心,促进精神的健康成长。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达到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目的,使得大学生能够成长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中间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在开展德育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德育工作朝着正确、科学的方向发展,确保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1]黄淑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特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漳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59.

[2]本刊评论员.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根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三)[J].求是,2011(23):47-51.

[3]陈培涵.建设校园文化 塑造大学精神——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理论阐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6-39.

[4]程样国,詹世友,王健清.大学精神的奠立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34-37.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