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医学基础课“双师型”教师培养之思考

2014-03-19 23:23程燕飞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基础课双师型双师

程燕飞

(淮南卫生学校,安徽 淮南 232007)

中职学校医学基础课“双师型”教师培养之思考

程燕飞

(淮南卫生学校,安徽 淮南 232007)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医学基础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的人才来源单一、临床知识缺乏,专业实践方式少、实践能力缺失等问题,提出采取的措施:完善制度,制订培训计划;改革固化的人才来源模式,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拓展专业实践领域,鼓励自我提升;扩大校企合作办学规模。

中职学校;医学基础课;“双师型”教师

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10年,全国中职学校教师规模要达到130万人,其中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中持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的人数要在50%以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

“双师型”教师是教学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职学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医学基础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竞争力、影响力及经济效益都具有深远意义[1]。

1 中职学校医学基础课“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2]

1.1 人才来源单一,临床知识缺乏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培养医学院校教师的师范类高校,在卫生类中职学校中,医学基础课教师大部分来源于医学院校,他们毕业后直接进入卫生类中职学校任教,很少有在临床工作一段时间后再从事教师职业的。

中职学校医学基础课教师医学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实践经验明显不足,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靠实习时积累的一些经验进行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知识明显落后于现代医学的发展。虽然目前医学基础课教师的学历层次大幅度提高,但其临床经验不多,操作能力不强。

1.2 专业实践方式少,实践能力缺失

医学类中职学校一般没有附属医院,医学基础课教师往往在学校实验室、医学本科院校教研室或科研院所进行实践,没有真正到临床一线去,实践能力缺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从事过临床工作,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二是无法完全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教学能力不强,无法承担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任务。

调查发现,中职学校90%的专业课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仅有10%的教师是从临床一线调入;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缺乏有实际工作经验和临床技能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没有从医疗单位聘请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约60%的教师具有相应的技术职称或技师资格,其中40%的“双师型”教师的第二系列技术职称是通过参加国家考试获得的,20%的“双师型”教师是具有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这与教育部提出的,到2010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少于60%,特别是3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业教师至少应经历两年以上专业实践锻炼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现状来看,现有教师的数量、素质、阅历、工作能力都难以适应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2 影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因素[3]

2.1 观念落后,相关制度不健全

管理者观念落后,对卫生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和深远影响缺乏足够认识,没有认识到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职称评定以学历或教学职称为标准,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凭、轻技能”现象严重,部分卫生职业院校领导及教师难以适应对教师“双师”资格和素质的要求,教师也对实践技能锻炼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

要成为“双师型”教师,专职教师必须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然而,医院没有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导致专职教师进入临床后只能进行一些琐碎、重复的工作,体能消耗较大,工作缺乏评判性、创新性及自主性,且占据了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令其感到枯燥乏味,觉得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2.2 工作量大,临床实践流于形式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生数量增加了几倍,而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很重,很多教师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由于精力有限,教师很难长时间到临床一线去锻炼,深入医疗单位的机会也比较少。

3 中职学校医学基础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3.1 解放思想,完善制度,制订培训计划

“双师型”教师是保障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是中职学校强化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因此,要积极推行教师“三证书”制度,即教师在获得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获得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经历证书;明确卫生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评审的基本条件、优先推荐条件和破格提拔条件;建立健全卫生职业教育教师再教育制度、教师到医疗单位实践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的双向交流制度,制订有利于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4]。可以通过发放调查表方式,全面了解“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包括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教学经历、实践能力以及校内外实践意愿等,从而确立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1年、3年、5年发展目标。

3.2 改革固化的人才来源模式,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1)引进行业一线技术人才。学校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不仅要在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专业课教师,而且要从医疗单位引进技术人才,解决人才来源单一的问题。在人才引进的政策上作适当倾斜,充分发挥行业一线技术骨干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新能力。

(2)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将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学专家请进学校,与医学基础课教师集体备课、分析临床案例等,从而打造一支优秀医务工作者和教学中坚力量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医学基础课“双师型”教师培养应形成一套体系。部分医学中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总结出分层次、分类别培养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5]。中职学校应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加强教师实践技能培养,按计划、分层次安排医学基础课教师参加临床培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①医学基础课新教师大部分毕业于医学院校,针对这一特点,除组织其参加各级岗前培训外,还可安排半年以上时间到医院各科室轮转,学习临床新知识、新技术;同时在校内为其安排教学导师,在备课、课堂教学、实验操作等方面给予指导。

②安排骨干教师到医院对口科室进行临床实践和科研,提高其实践能力,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紧跟临床发展最新动态。

③安排医学基础课骨干教师到临床一线进行调研,参加临床学术讲座、病例分析和学术交流,鼓励具有行业职业资格的教师担任医院相关科室的兼职医师,掌握临床发展趋势。

3.3 加强医学知识学习,拓展专业实践领域,鼓励自我提升

当今医学飞速发展,医学基础课教师如果不能继续学习,其理论知识将会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因此,医学基础课教师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可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关注临床发展,多参加临床的学术研讨会。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中职学校要培养具备较强实践技能的学生,教师就必须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卫生类中职学校在拓展医学基础课教师专业实践领域上应加快步伐,而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场所,也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理想平台。医学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室、实习医院等优质资源进行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不仅专业课教师要定期到临床一线进行实践,医学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临床一线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

外在途径与策略只能在方向上对教师进行引领,教师的发展最终取决于自己。因此,要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特别是鼓励教师在专业上自我提升[6]。中职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办法、教师专业实践管理办法等,建立新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以上实践后上岗任教的制度,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并将专业实践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加强对专业实践的指导、监督和考核。优先安排“双师型”教师参与教材编写、科研项目申报、学术交流等。鼓励医学基础课教师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相应证书,同时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薪酬分配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3.4 根据各校情况,扩大校企合作办学规模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中职学校可以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办学网络,吸收医院、疾控中心、制药企业、医药研发机构、基层医疗单位进行联合办学,充分利用上述医疗机构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医学基础课教师提供广阔的“双师”培训空间,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未来社会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懂理论教学,又要懂实践教学;既要有教师资格,还要有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既要参加教育理论学习,还要跟上医学飞速发展的步伐。

尽管目前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但距离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仍然有较大差距。中职学校医学基础课“双师型”教师培养还没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中职学校应积极研究与探索医学基础课“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拓展培养方式,搭建培养平台,提供培养保障,使医学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双师”培养步伐保持一致,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丁新民.校企合作探索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J].继续教育,2008(11):90-93.

[2]黄健.高职院校医学基础课“双师型”教师培养之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6):15-16.

[3]潘越,钟冬民,叶华,等.助产专业“双师型”队伍建设与“一对一”构建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0):29-31.

[4]朱爱军,来和平.中等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35-36.

[5]袁荣高.实施分层次分类别培养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8):33-35.

[6]朱孝平.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进展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43-45.

G451.2

A

1671-1246(2014)07-0028-02

猜你喜欢
基础课双师型双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