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念
摘 要: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也是社会整合的一种柔性手段,在解决各种民生问题的实践中又进一步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总结宝贵的经验教训,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民生问题;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188-02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民生问题的相互关系
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落实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民生问题,一直把解决民生问题当作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生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与民生问题在物质层面的相互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经济的主体。作为具有思想意识的人,他们的经济行为、经济生活总要受到一定思想意识的支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培养人们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品质、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而且能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相应的民生问题物质层面的解决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因为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和思想问题,靠思想政治教育者空洞的讲道理、喊口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思想政治教育与民生问题精神层面之间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在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的同时,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和实效,通过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承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传授政治思想价值,传播思想理论知识,传递思想道德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树立道德风尚,形成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氛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确评价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心理教育疏导心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协调人际关系,团结广大民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
二、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关注民生问题,而民生问题既是历史的,又是具体的,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不同历史时期民生问题的核心是不同的,因此,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解决民生问题时所采取的方式和路径也不同,进而决定了不同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内容、方式、效果等的不同。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的民生目标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为此,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提出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民生目标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大突出民生解决方案,把党的民生事业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中国社会发展处于新旧体制转型时期,转型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新阶段。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在牢牢紧抓民生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方向保证;通过开展共同理想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通过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社会主义的民族性和时代感;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基础,培养人们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品质、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中國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对民生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理论和实践对民生问题的启示有三点: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是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是我党不断地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也是党应对各种挑战、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民生连着国计,连着发展,而经济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很多民生问题的解决要靠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善民生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的过程中来不断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真正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切实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也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开展起来。新时期,我们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社会保障、法律救助等社会利益关系协调机制,缩小贫富差距,协调好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民生问题既是历史的,又是具体的。回顾历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在于党在改善民生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适应了环境和形势的变化,抓住了不同时期民生问题的核心,因而其改善民生的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阶段,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已经进入了小康生活阶段,我们所面临的主要民生问题是国家持续发展进步中越来越具体和复杂的民生问题。当前最基本的是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境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靠社会经济的发展,更要重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调整。
总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对民生问题要紧跟时代的脉搏,汇聚民心、凝聚民意、集聚民情,为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2004,(1).
[4] 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任艳妮,贠智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对民生的时代传承和经验启示[J].求实,2012,(4).
[责任编辑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