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杜富裕(1972.10-),男,心理学硕士,新余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
摘要:研究阐述了智能手机给农村初中生带来消极影响,提出了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丰富课外动、开展理想教育、制定管理制度等教育策略。
关键词:智能手机;初中生;消极影响;教育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大家离不开的通讯工具。信息化发展带领人们进入了3G、4G时代,智能手机以强劲的势头进入手机市场,给手机用户带来巨大的冲击力,进入人们的消费视野。历经3年左右的时间,手机店里销售的绝大部分都是智能手机,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由于智能手机的众多优点,随着物美价廉的产品上市,越来越来的农村家庭用上了智能手机。小孩是接受新鲜事物非常快的群体之一,往往最先学会使用智能手机。近2年,农村初中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数量大幅增加,虽然智能手机对学习也有帮助,但弊端非常凸显,给学校管理面临新的考验。
一、智能手机对农村初中生的消极影响
1、课堂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据有关调查显示,初中生手机拥有率已达80%,其中使用智能手机的占40%左右,课堂上玩手机已是普遍的现象,所以现在农村教师上课增加很大的难度,课堂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信息时代科技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手机装备的功能越来越多,一部普通价位的手机就可以上网、照相。以前只能在电脑上才能享受到上网、聊天、游戏等,现在也可以在手机上玩,而且手机体型小、便于携带,更受人们的欢迎。智能手机所具备的这些娱乐功能对学生有非常强的吸引力,隐蔽性很强。学习动机缺乏,对学科不感兴趣时,就会在课堂上偷偷发信息、自习课偷偷拍照、上网、玩游戏等现象。只要学生打开手机,不管是聊天、上网,还是游戏,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手机上了。老师会进行课堂管理,但学生人数多,而且手机放在书本下或课桌里,好像是在看书,也不易发现,而且要完成教学任务,不可能老去盯着那些玩手机分心的学生。
2、依赖手机解题,弱化学习能力。学习有困难时,网络能提供有益的信息,可以查询网上资料帮助学习。但有些学生没有了学习基础,缺乏学习的兴趣,没有刻苦攻关的意志,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直接到网上查找答案抄下来,不作任何探究,如写作文抄网上别人写的,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不去结合语境猜测词意,拿起手机就去查,数学物理直接抄答案,而不去推敲解题过程。智能手机使部分不愿学习的学生更加“依赖”,自己不思考就直接在网上照搬答案,这将大大降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长期滥用智能手机,危害更让人担忧,学习能力会严重弱化。
3、浏览垃圾黄色信息,侵蚀健康心灵。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对异性有强烈的好奇感,但理性上又不允许他们有更进一步的行为,这时许多学生就想到了网络。使用电脑上网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网吧,周围都有其他人,看黄色信息总是难为情。这时智能手机就能提供非常方便的上网行为,在独自一人时可以放心地查阅。初中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网络的黄色信息、游戏等具有很强的诱惑力,许多男生一旦涉足,就难以自控。近些年来,由色情网站诱发的青少年犯罪,在各种媒体上经常会看到,因为沾染上了黄毒,很多曾经纯洁的心灵开始变得污浊,给社会、家庭和自己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司法部门权威数据表明,在押的未成年人50%认为自己的犯罪和上网有关,特别是和色情网站有关。网站上低俗、淫秽的信息对青少年有很强的诱惑力,往往会从好奇发展成尝试,最后引发犯罪。
4、增加问题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前面已经提到有部分学生课堂上分心偷偷使用上网,课外有学生迷恋网络黄色信息,就容易产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早恋也是令教师和家长头痛的事,智能手机给“早恋”学生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过去要表达对某个异性的爱慕,只能通过“飞鸽传书”,有一定的风险。现在有智能手机就不一样了,短信、QQ、微信等既方便又快捷,隐蔽性又强,这使得“恋爱”对象之间的交流更频繁。那些无心读书的学生更有机会组成团体,由相关领头者通过手机发出联系,汇聚在某个角落干些违纪违规的事,使得学校管理者防不胜防。
5、网络手机消费,加大父母负担。智能手机商业化用途极强,上网很容易产生各类费用。初中生懵懵懂懂,消费不是很理性,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家庭的经济状况进行消费,消费带有明显的冲动性、攀比性。对当下流行的东西如果同学谈论起来自己说插不上话,就有被同学排挤的感觉。于是,遇到流行的话题,学生就会马上上网查询,不知不觉产生了诸多费用,往往上网费大大超过通讯费。有的同学认为使用智能手机能很时尚、彰显个性,看到别人拥有功能强、外形好看的手机时,自己也想有,就催着大人购买,这些都加大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二、农村学校学生智能手机的管理策略
面对日益增多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经常发现有学生因过多使用或不当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管理者要行动起来,想方设法降低手机使用的消极影响。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保障。学校的学习环境有大的校园环境,也有小的班级环境,大环境是由小环境决定的,班风决定校风,班风好了,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想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也会有所收敛。教师要注重培养良好的人际氛围,良好的人际氛围是影响班风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加,要关心、信任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寄予很大的希望;教师也要培养学生间的友爱之情,创设友好的情境,指导学生交往,在学习中互相提醒、鼓励;另外,注重培育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结合社会风尚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握舆论导向,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途径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广泛兴趣。一个人有活动吸引,就会把精力投入到里面去。上进心强,学习自觉的同学,在学习中收获了成功,找到成就感,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能力不一样,每个班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当他们在学习上感到索然无味,找不到成功感时,就会把兴趣投向其它地方,手机就成了首选。所以,学校要高度重视这批学生,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文艺、体育、科技等兴趣小组。既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又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各类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时间变得充裕起来,自然而然地学生的注意力便慢慢从手机转移到集体活动中来。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于个别不愿参与活动又喜欢玩手机的学生,教师掌握他的心理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3、利用“中国梦”,开展理想教育。国家提出民族复兴之梦,个人也要有人生的梦想,人生才能出彩。班级要组织学生开展人生理想的主题教育。每个人都有梦,有将来的理想,它是个人对未来美好远景和远大价值目标的自觉追求;是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巨大动力。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采用情景剧、小品、讲座等较为活泼的形式,将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人生的真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有了远大的理想,有了奋斗的目标,更能自觉控制手机上网行为。
4、制定手机管理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局面。虽然农村学生因为联系的需要,手机会带进校园,但学校、班级要建立手机使用制度,规定在哪些场合禁止使用手机,使得集体管理有规范的制约。制定的规章制度要合理、可行,如课堂上手机一律关机,在寝室到了就寝时间必须关机等,违反规定就由学校代为保管一周以上等。制度需要教师执行,全体科任老师都必须行动起来,严格要求学生,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庆薇,初中生手机使用行为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4
[2]杨积强,初中生使用手机的弊端与解决策略[J].甘肃教育,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