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
(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外二科,重庆 万盛 400800)
术后急性感染是脊柱外科手术的一种非常常见的并发症,相关报道称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的发病率为3.2%~5.5%[1]。文献报道[2]称,应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术后急性感染的发生率高达8.0%,而该比例在老年脊柱损伤患者中则更高,约为10%。因而,老年脊柱术后感染应引起高度的重视。目前,随着老年脊柱外科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脊柱内固定术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脊柱内固定的术后急性感染是脊柱外科医生不可小觑的重大并发症,常常会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3]。由此可知,对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研究首先应用MRI对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进行诊断,然后采用高负压封闭引流术(hig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对其进行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组患者170例,其中非急性感染患者数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56~79岁,平均(67.08±7.90)岁;急性感染患者数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60~82岁,平均(71.22±11.38)岁,均为化脓性感染患者。主要临床表现:18例四肢肌力下降;19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3例患者出现轻重各异的发热症状;1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沉增高;29例有脊柱及椎间盘手术史(占58.00%);15例有免疫抑制剂使用史;6例无明显诱因。
本组全部患者术前均行MR扫描,其中17例行MR增强扫描,扫描仪采用GE Excite 1.5T超导磁共振仪。扫描序列为:SE T1WI TR 420 ms,TE 12 ms;FRFSE T2WI TR 3 000 ms,TE 12 ms;STIR T1150 ms,TR 2 500 ms,TE 45 ms。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Gd-DTPA 0.20 mL/kg体重。扫描层厚度为3 mm,间隔为1 mm,矩阵大小为256×192。根据手术所见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椎体以及椎间盘变化、椎旁脓肿等的MRI表现进行总结、分析。
本组脊柱术后急性感染患者采用VSD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3.1 引流装置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多册孔引流管(直径为8 mm)、负压引流装置(约为55 kPa)以及生物透性薄膜。
1.3.2 使用方法 首先彻底清创并将内固定物取出。于灭菌状态下根据创面的大小以及形状修剪高分子泡沫材料,使得这些泡沫置入创面之后能够与整个创面充分地接触,对于体积较大的创面而言,一般需要2块或者2块以上的泡沫。将带有引流管的修剪高分子泡沫材料填入至创面处,使泡沫材料与创面之间进行充分地接触。此时,可将泡沫材料边缘与皮缘缝合,固定数针。在创面周围选择适当的位置经皮下戳口将引流管引出皮肤,并用生物透性薄膜将创面封实。然后将引流管与负压相接,负压可使用配套负压瓶,也可以使用吸引器。根据细菌培养试验结果,于全身静点敏感性抗生素。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创面完全清洁之后即可行二期缝合。若创面感染比较严重,则可于第一次负压封闭一周之后更换高分子泡沫材料,然后再行负压封闭处理,重复2~3次。
根据中华医学会脊柱外科学组所制定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4-5]:①优:术前症状完全缓解,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以及神经功能均恢复,且可以恢复至原来的工作及生活状态;②良:术前症状部分得以缓解,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以及神经功能部分改善,但是不能恢复至原有的正常工作及生活状态;③差:治疗未见显著效果,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趋势。
MRI诊断结果及经VSD术后治疗效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表可知,经MRI诊断结果与经病理诊断结果基本一致,二者符合率为90.00%。
图1为某患者脊柱急性感染MRI诊断图。患者王某,男,65岁,四肢无力4 d。
表1 经MRI诊断与经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由表2可知,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治疗优良率均在90%以上,且两组临床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VSD术治疗效果较佳。
表2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χ2=0.092,P>0.05。
由表3可知,本组急性感染组患者VSD治疗前后,尺偏角与掌倾角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急性感染组治疗前后尺偏角与掌倾角变化情况比较
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是脊柱外科手术的一种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骨骼术后感染的1%~9%,主要包括两种致病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约为60%)与大肠杆菌(约为30%),其余10%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假单胞菌、念珠菌以及念球菌等,一般表现为硬膜外脓肿、化脓性脊椎炎以及化脓性小关节感染[6]。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会对老年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且也不利于老年脊柱损伤患者的尽早康复。因此,应该加强对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的治疗,以降低脊柱术后感染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7]。而治疗的前提就是先对病情进行诊断,本研究主要将MRI用于诊断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之中,结果表明经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0.00%,与相关临床报道结果一致。与其他影像学手段(如CT、X线片)相比,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力,对显示椎间盘病变、椎管内病变以及椎旁软组织改变均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与此同时,MRI对于骨髓病变的显示非常敏感,因此,MRI是评价脊柱感染的首选诊断方法。
由上所述可知,经MRI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十分相近,因此可将MRI作为诊断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的首选方法或途径[8]。经MRI诊断后,急性感染的具体表征及部位可确定。此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临床上对于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患者,常规方法主要是将内固定物取出,并进行持续性地冲洗或者进行消炎处理。传统的置管冲洗引流是利用引流管端孔以及有线侧孔进行引流,不可能与创面之间完全地接触。因此,常规引流方法只能是点状或者多点状引流,而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引流面[9]。此外,引流管直接置于深度较深的创面之中,很容易被堵塞而出现引流不畅、纱布易被渗出物浸湿,从而最终导致污染及再感染情况的发生。因此,急需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进行治疗。本研究摒弃了传统的引流方法,采用全新的VSD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VSD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应用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作为负压引流管以及创面之间的中介,其引流管完全被Vacuseal所包裹[10],这不仅能够达到全创面的负压引流,而且引出物可经泡沫材料的滤过。引流物首先被吸入至Vacuseal微孔之中,然后经过塑形分割之后再次被吸入至引流管之中,随即可被高负压吸走,不会出现堵塞现象,因此也不会出现污染及再次感染的情况。本研究使用了VSD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临床治疗优良率达94.00%,与之前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提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MRI对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VSD术治疗老年脊柱术后急性感染的效果较佳,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志勇,漆松涛,方陆雄,等.不同给药途径万古霉素在脑脊液和血液中药物浓度及疗效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10):601-604
[2] 刘玉军,李学民,朱瑜琪.闭式抗生素灌洗治疗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效果[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7):554-556
[3] 田永刚,江 毅,肖联平,等.脊柱术后感染的治疗策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9):717-718
[4] 孟庆勇.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感染的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11,6(21):121
[5] 马一鸣,汤 涛,王 云,等.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23例临床分析[J].中医正骨,2010,22(6):66,68
[6] 孔德明,银晓勇,张 磊.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脊柱术后感染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8):603-604
[7] 刘祥舟,刘 建.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1):54-55
[8] 李会明.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分析与治疗[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6(1):90-92
[9] 杨新伟,王秋根.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医学综述,2008,14(23):3623-3626
[10] 刘宝平,罗海明.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15例治疗体会[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