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乐,丁伯应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 胸外科,安徽 芜湖 241001)
自1992年Lewis报道第1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以来,微创技术在肺外科治疗中的技术日益成熟,应用愈来愈广泛。我院从2010年8月~2013年12月全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47例,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33~70岁,中位年龄57岁。临床表现有咳嗽26例次,痰中带血21例次,胸痛11例次,体检发现9例次。其中腺癌15例,鳞癌23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炎性假瘤3例,错构瘤1例,结核球2例,支气管扩张1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健侧90°卧位。手术切口分别采用三孔法和四孔法,三孔法于腋中线第7肋间或第8肋间取1.5 cm切口作为胸腔镜孔,取腋前线第4肋间或第5肋间(上叶、中叶切除取第4肋间,下叶切除取第5肋间)切口5 cm为主操作孔,肩胛线第6肋间或第7肋间切口约1.5 cm为副操作孔;四孔法在三孔法的基础上,于腋前线第6或第7肋间增加一个副操作孔。对于肿瘤位于周围者,先行楔形切除送快速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行肺叶切除术。而对于肿瘤位于肺叶中央者,术前肺穿刺及纤支镜均不能明确病理者,直接行肺叶切除术,根据术中快速病理决定是否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采用传统的肺动脉-肺静脉-叶间裂-支气管或肺静脉-支气管-肺动脉-叶间裂的单向式方法,肺血管及支气管均使用GIA处理。对于右肺肿瘤,行2~4、7~10组淋巴结清扫;左肺肿瘤行5~10组淋巴结清扫。左上肺叶切除7例,左下肺叶切除10例,右上肺叶切除11例,右中肺叶切除4例,右下肺叶切除15例。38例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清除淋巴结10~23枚,平均(15±4)枚。
47例患者均顺利在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另有3例中转开胸,其中2例因损破肺动脉分支,1例因血管周围淋巴结钙化严重,难以分离。手术时间85~270 min,平均(165±32)min;术中出血30~150 ml,平均(65±27)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3~12 d,平均(6±2)d。术后1例术后血胸,1例中叶肺实变,无死亡病例。3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肺癌,TNM分期:Ⅰa期14例,Ⅰb期13例,Ⅱa期11例;术后随访3~36个月,肿瘤复发或转移5例,无瘤生存33例。
随着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目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切口有四孔法、三孔法,近来有作者报道单操作孔法[1]。四孔法有两个副操作孔,助手可以积极有效地暴露,可以相对降低手术者的操作难度。而单操作孔法取消了腋后线或肩胛线的副操作孔,对手术者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本组25例采用四孔法,22例采用三孔法。胸腔镜孔Troca的置入很关键,应避免因胸膜粘连损伤肺,或误进入腹腔损伤腹腔脏器。手指进入胸腔探查是必要的,若胸膜粘连可以钝性分离,则钝性分离操作孔间的胸膜后仍可继续腔镜手术,否则中转开胸不可避免。对于矮胖患者,腔镜孔可以上移一个肋间。切口彻底止血,否则影响视野操作。
本组病例采用传统方法者17例,单向式30例。我们的体会是,对于传统式方法,由肺动脉-肺静脉-叶间裂-支气管顺序手术,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思路一致,血管支气管易于辨认,初学者也易掌握,但对于肺叶发育不全者,其间的肺动脉难以显露,腔镜下处理往往较为困难,并且肺的翻转较多。而单向式肺静脉-支气管-肺动脉-叶间裂的处理手法,由表及里,减少肺的翻动,对于肺裂发育不全者存在优势,且容易上手,对助手要求不高,但血管支气管有时难以辨认。两种方式的结合运用,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使手术顺利进行。本组手术有以下经验教训:①实行单向式右下肺叶切除时,必须注意保护中叶支气管[2]。本组1例因为内镜切割缝合器闭合中间干支气管后可能并非绝对密闭,膨肺时中叶肺仍能局部膨起,此时击发了内镜切割缝合器,此后中肺则无法复张,从而误切中叶肺。 ②术中需拉近视野将支气管动脉需妥善电凝止血。本组1例患者术后进行性血胸,再次胸腔镜探查发现支气管残端的末梢,在内镜切割缝合器两排缝合钉的间隙中,支气管动脉出血,然而术中并未发现有出血状况,可能是内镜切割缝合器的挤压作用导致其闭合,后又重新开放,引起出血。③实行右上肺叶切除时,需注意保护中叶肺静脉,一旦误切且术中未能及时发现,则会导致术后咯血的发生。本组1例术后反复发生少量咯血,术后2月复查CT提示右中肺实变,考虑术中损伤中叶肺静脉分支所致。
VATS肺叶切除术对技术要求较高,处理肺门血管是手术的关键。术中大出血的风险较大,而VATS下常缺少及时有效的止血方法,多需要及时中转开胸手术。所以,严格选择病例非常重要。我们选择腔镜病例的标准是肿瘤直径<5 cm,且术前CT提示纵膈淋巴结肿大<1 cm,与肺门血管无明显粘连,叶间裂发育良好。王俊等[3]认为,部分肿瘤直径>5 cm的非小细胞肺癌,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也是合理可行的,与开胸手术相比在安全性、彻底性和有效性方面不存在差异。但需要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师及操作团队的熟练配合才能完成。游离肺门血管时操作要轻柔,在鞘内分离血管时,电凝钩务必向上方提起,使之与下方的血管保持一定的距离。另有3例患者中转开胸,其中2例因损破肺动脉分支,且都是在电凝钩分离血管鞘,钩起组织电凝后,突然发现下方的肺血管破裂出血,分析其原因是钩起的组织较厚,肺血管被误伤,或是电凝钩的方向与血管不平行,距离太近,电凝钩尾端误伤其下方的血管导致破裂出血。术中遇到意外出血情况,我们采用小纱布立即压迫止血,同时吸引器清理视野,如出血能够控制,可继续腔镜操作;若视野无法清理干净,必须毫不犹豫中转开胸。由于各个操作者经验及技术水平的不同,目前尚无中转开胸的具体标准,但根本原则是确保手术安全。
电视胸腔镜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创新,以及腔镜器械的更新,多数学者已经证明腔镜下淋巴结清扫完全可行[4]。腔镜下手术视野放大,可以更清楚地显示淋巴结与肺血管的关系。本组38例肺癌患者均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理想状态是在包膜下将淋巴结完整切除,淋巴结碎裂后,将增加术中出血,增加完整切除的难度,且有癌肿术中播散之虑。本组病例对于右肺肿瘤,行2~4、7~10组淋巴结清扫;左肺肿瘤行5~10组淋巴结清扫。L4淋巴结位于主肺动脉窗内,上方为主动脉弓的下缘,下方为左肺动脉主干,深面为气管左侧壁。操作范围狭小,周围组织结构重要,操作难度很大。国内仅少数腔镜中心做L4淋巴结的清扫[5-7]。
多数学者认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时间与开胸无明显差异,也有认为电视胸腔镜手术时间更短[8-10]。可能与腔镜根据条件选择病例,而常规开胸组随机选择病例有关。本组手术时间85~270 min,其中左上肺叶切除时间较长,可能是腔镜手术技术刚发展起步,手术操作技术及经验不足、熟练程度不够有关,同时,胸腔镜下淋巴结清扫也使手术时间相对延长[11]。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医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经验的积累,手术时间将逐步缩短。
总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患者容易接受,掌握好适应证,将成为肺部肿瘤主要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初向阳,薛志强,刘毅,等.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2):113-115.
[2] 刘宝东,张毅,刘磊,等.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23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70-73.
[3] 卜梁,李运,杨帆,等.直径大5 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与开胸手术疗效的对比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6):866-872.
[4] 张铁娃,禹亮,姜久仰.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8):696-699.
[5] 蒋伟,奚俊杰,王群.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探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1):969-972.
[6] 刘伦旭,车国卫,蒲强,等.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8,24(3):156-158.
[7] 王俊,李运,刘军,等.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8,24(3):147-150.
[8] 江贤亮,马冬春,徐美青,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的临床对比[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2):230-232.
[9] 李凤卫,姜冠潮,李运,等.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cN0-pN2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初步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6):861-865.
[10] 蒋伟,奚俊杰,汪灏,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起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2):120-124.
[11] 罗宜人,王耀鹏,王明钊,等.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