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盛
摘 要 高校中的公共艺术教育在当今已经成为人文教育领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通识性核心价值理念则直接涵盖促进人的全面综合发展和培养塑造人的性格的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方面具有现代“意义”进程不断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作为现代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国内的一些高校有序进行着,在这种大的背景和环境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正越来越被大众所广泛重视。
关键词 公共艺术 教学 通识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中的公共艺术教育在当今已经成为人文教育领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通识性核心价值理念则直接涵盖促进人的全面综合发展和培养塑造人的性格的作用。因此,公共艺术教育等相关课程在高校开设,其目的是旨在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感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洞察能力、对深层次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激发学生交流表现能力和切实能解决事物关键核心问题的能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方面具有现代“意义”进程在不断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作为现代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国内的一些高等院校有序进行着,所以在这种大的背景和环境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正越来越被大众所广泛重视。与此同时,通识性价值理念也在不断被人们所熟识。当今世界变化飞快,信息技术正在被全球所共享,而通识性价值理念被运用到教育领域,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时尚”。赋予它一个新的专业名词为通识性教育价值,这种教育价值的核心理念在于把知识传授给大学里面那些非专业、统修或普修的、需要艺术知识的学生,它的最终教育目标在于适时培养学生的能力。
此外,高校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主要教育内容的公共艺术教育,其培养人才中的核心意义和首要价值主要是体现在教育性艺术的功能上面,这是因为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种人文素养上的教育,它首先需要面对的是青年在校学生,这就和英语、政治、体育教育一样,都是针对全部在校学生所必须施行的一种非主修专业的艺术通识性教育,它作为高校综合全面素质教育的一种类别,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学校所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高自身对艺术作品的赏析、鉴别以及洞察审美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取得可以使自身性情逸趣和心灵感悟得以陶冶和净化,并能使个人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可以说,公共艺术教育在精神教育这个层面与通识性教育核心价值理念相一致。
但是从目前的前期调研的情况来看,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的实施情况并不容乐观,很多院校即使在实施也是流于形式,这种现状究其原因是理念和观念没有得到很好的疏通和解决。
因此,让高校能真正实现公共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条路走下去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难题需要去破解,如何解决这些的问题,又如何能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与通识性价值理念结合起来去构建研究,真正做到人文与艺术教育相融合后,使“全宽通”的教学理念,能在艺术类课程中开创出新的教育实践意义,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深思的问题和研究的焦点所在。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展开研究。
第一, 我们来详细例举些国内外关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
首先在国外,比如在美国的哈佛、麻省理工、耶鲁大学、普林斯顿等世界著名的一流高等院校都对艺术教育十分重视,这些知名的老牌院校不单是对艺术专业教育的重视,更是对所有学生在公共艺术教育的普识性上尤为重视。
全面发展人的自由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所在。伟大的教育学家纽斯特在《大教学论》一文中提出了普智教育的思想体系,他的主张是把所有事物教授给所有人们的所有艺术,这个主张其核心思想在于寻找一种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学到知识的教学方法,实在的希望人们都可以得到完善的教育,这些教育可以使人们能力和精神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早在十八世纪,席勒作为一名德国美学家第一次完整全面地提出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的概念。他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特定专门的理论来进行深入研究。到了二十世纪开始,西方学术与理论界对艺术教育的研究发展进入了“快速路”,其中重要的现象在于许多高校开始极其重视开设或增设艺术类等相关教育课程,以达到着重培养学生艺术人文素养的目的。
美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颁布《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这个标准提出后,明确规定艺术教育适用对象为所有在校学生,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享有艺术教育的权利,并切实保证了每一位学生艺术学习过程中所享用的资源和各种软硬件条件。还有在英国,大到各级政府教育和相关各个部门,具体管理细化到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方案的实施,都能充分展现出普及艺术教育在院校所受到的重视程度。 再比如德、意、荷等西北欧诸国也都将艺术教育作为评估本国教学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和考核指标。如柏林大学共有十几个学院开设各种艺术类相关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的需要来进行选择。纵观所述,在国外,教育培养的各个年龄阶段艺术教育所构建的体系已经相对比较完备了,它的地位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也真正得到确立。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下国内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这些年来国内有比较多的专家学者对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开展了各种不同层次的研究、实践和探索。比如,中山大学的程廷良在《在高校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一文中提出,艺术教育是培养高校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和个人全面发展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中南财经大学赵毅在《通识性思维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其功能性的展现》一文中明确指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在高校教育的实现途径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对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艺术情操的提升都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可以说国内教育专家们对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人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对其它一些学科的直接和间接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个过程既要追求艺术自身的价值,还要追求艺术教育外在的价值和内涵,只有将这里外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才能真正符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价值的体现。endprint
第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问题主要根源所在。
首先,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其目标宗旨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自由的教育的机会。然而当今高校在公共艺术课程讲授质量偏低,主要是因为其通识性价值理念没有很好地具体运用到课程中去。没有摆正通识性中这个“通”的内涵与专业讲授中这个“专”的关系。毕竟很多学生几乎不懂艺术,教师如果还拿专业课程的教授方式来教公共艺术课程,这样对非专业学生来说,其各种能力的提升是起不到实质作用的。
其次,公共艺术教育的所开设的课程数量较为缺乏。以前期调研的本省数所本科院校情况来看,公共艺术课程主要集中在音乐和美术类专业,具体课程的开设门数也是屈指可数,这和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公共艺术教育指导意见,出现较大的出入,而且对学生选择公共艺术课程的条件也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并且在有限的开课数量的前提下,只要修完2~3门艺术类课程就可以获得学分,且不能超过这个数量的上限,这些规定的制定就使得那些对公共艺术感兴趣,渴望学习艺术的学生的学习机会被限制了。
再次,在公共艺术师资配比上也普遍存在不尽合理的现象。调研中发现,许多院校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占所在学校专业教师比例缺口教大。同时,许多院校在招聘教师时候并没有将公共艺术老师作为一个特定教育人才来招聘或引进。所招入的教师在专业上面是比较专业的,但是“通性”教学能力不足的局面,这样在公共艺术课程讲授的时候,课堂教学就会相对刻板,不能很好地将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专业进行融合讲述,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公共艺术课程的理想教学效果了。
因此,高校教师在讲授公共艺术课程时候,要尽可能全面考虑接受这门课程的学生的特点,关心和考虑这些学生对课程理解和接收的能力,及时掌握其接受的程度,切不可以按照给艺术专业学生授课时候的思路和理念来讲授公共艺术课程,如期不然,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性价值结合的拓展研究理念也会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第三,以上这些是公共艺术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国内院校可以较好地吸收和借鉴国外在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性教育价值理念成功结合的经验,并根据中国自身的国情对这些经验进行有效的合理的转换,并最终上升到立法的层面来加以严格贯彻和执行,这样才能将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与通识性价值理念构建结合的设想真正变成现实,让广大学生能真正从中受益。
其次,高校要切合实际地完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设置并保障其正常运行。这就需要高校的专家和行政机构的决策者们更新观念,不断丰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比如研究和讨论结合的方式。因为研讨式教学方式,能使得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通识性价值理念落到教育教学的实处,使得课程讲授内容朝着多元化的目标不断迈进。同时,这些目标在迈进过程中还需要建立配套的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机制来对其成效的优劣进行检验。
再次,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将专业和通识融合的师资队伍发展起来,这是保证公共艺术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前提之一。同时还要将师资的专职性因素考虑进去,因为非专职的公共艺术教师其责任心和敬业程度都会大打折扣的。
最后,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专长来发展校园艺术文化建设,这样可以从侧面来支持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促进隐性课程的发展,比如说各种类别的艺术文化艺术社团、话剧社等。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学到很多平时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这样既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发展,又可以繁荣校园艺术文化创新,可谓一举多得之举。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高校在这些年在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上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公共艺术课程在实现通识性教育理念构建和综合运用上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虽然实际情况暂时如此,但我们坚信,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发展,我国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与通识性价值结合的理念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注:本论文为201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校),课题名称:基于通识教育理念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构建与研究,结题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14SCG215
参考文献
[1] 赵毅.通识性思维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其功能性的展现.中国教育学刊.
[2] 朱新宏.公共艺术实现价值对现代高校教育的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教育发展研究.
[3] 程廷良.在高校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教育理论与实践.
[4] 黎月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教学与管理.
[5] 金启枫.西方高等教育史.江苏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