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乳腺肿瘤4 851例统计分析

2014-03-16 07:57李祖茂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组织学乳腺年龄

廖 颖,李祖茂

(川北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附属医院病理科,四川 南充 637000)

乳腺肿瘤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大多数国家在过去20年中发病持续增加[1]。四川省2004年至2005年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分析中指出乳腺癌位居第六位,有些城市已上升到第五位[2]。尽管乳腺癌死亡构成比在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中所占比例不高,但死亡率在35岁以后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3]。迄今为止,肿瘤的确诊,必须依赖病理诊断,因此病理科保存的资料是统计肿瘤发病情况的最可靠依据。我院为川东北地区首家三等甲级综合性医院,每年临床病理诊断病例量占南充片区总量的35%左右,其资料具有代表性。本文收集了2005年至2012年八年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活检病理档案中的全部乳腺肿瘤病例,探讨乳腺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和构成情况,为该地区制定乳腺肿瘤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每年每一例临床病理诊断病例,都是按照统一的编号顺序,将资料完整地保存在病理科。通过查询,收集了2005年至2012年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全部乳腺肿瘤共计4 851例。

1.2 方法

将2005年至2012年八年间我院病理科所有病理资料(录入Microsoft excel表格,包括病理编号、姓名、性别、年龄、日期、病理诊断等内容)逐一分析并筛查,通过对比姓名和年龄,对于同一患者做了多次病理诊断的只选取诊断最明确的一次,对于做了术中冷冻切片快速诊断的患者,以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结果为准,避免了同一患者重复统计的发生,筛选出乳腺肿瘤共4 851例。

1.3 统计学分析

根据2012版WHO乳腺肿瘤分类标准[4],对全部的病例进行统一的命名及分类,用SPSS13.0软件对其构成比做χ2检验,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肿瘤发病情况

2005年至2012年间乳腺肿瘤病例总数4 851例,其中良性肿瘤3 182例,占乳腺肿瘤总数的65.6%,恶性肿瘤1 669例,占乳腺肿瘤总数的34.4%。其中男性乳腺肿瘤共38例(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15例),占乳腺肿瘤总数的0.08%(图1和表1)。

表1 2005年至2012年乳腺肿瘤良恶性构成(%)

2.2 乳腺肿瘤患者的年龄构成

乳腺良性肿瘤3 182例(年龄分布为9~79岁),中位年龄30岁,良性肿瘤高发年龄为10~49岁,高峰年龄为20~29岁,占31.6%。乳腺恶性肿瘤1 669例(年龄分布为15~87岁),中位年龄48岁,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为30~69岁,其中高峰年龄为40~49岁,占37.5%(图2和表2)。年轻女性(≤35岁)乳腺恶性肿瘤159例,占乳腺全部恶性肿瘤的9.5%。

表2 乳腺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布

2.3 乳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2.3.1 良性肿瘤组织学类型 八年时间内,乳腺良性肿瘤共3 182例,其组织学类型中每年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P<0.05)。其中纤维腺瘤为最常见类型(2 851例,89.6%),其余依次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47例,4.6%),间叶性良性肿瘤(137例,4.3%),其他(包括腺瘤、错构瘤、良性叶状肿瘤、腺肌上皮瘤共47例,1.5%)。导管内乳头状瘤所占比例呈逐年增高趋势(P<0.05),间叶性肿瘤构成比存在波动,见图3。

2.3.2 恶性肿瘤组织学类型 八年间乳腺恶性肿瘤共1 669例,组织学类型构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非特殊型浸润癌为主(1 426例,85.4%),其余依次为原位癌(118例,7.1%),其他(包括筛状癌、神经内分泌癌、恶性淋巴瘤、恶性叶状肿瘤、肉瘤,共35例,2.1%),髓样癌(33例,2.0%),浸润性小叶癌(16例,1.0%),化生性癌(15例,0.9%),黏液癌(14例,0.8%),Paget病(12例,0.7%)。其中非特殊型浸润癌呈逐年上升趋势(χ2=45.3,P<0.05),见图4。

3 讨论

本次分析结果显示,南充市乳腺肿瘤患者中65.6%为良性肿瘤,34.4%为恶性肿瘤,良性和恶性比接近2:1。有关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国内报道不一,资料显示天津市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分别为69.91%和30.09%[5],东莞地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构成情况分别为91.62%和8.38%[6],我市乳腺肿瘤构成与天津市统计资料的结果比较接近,但与东莞地区的差异较大,提示国内乳腺肿瘤的发生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或人群差异性;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除了与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外,最可能是因为医疗诊断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自我健康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的结果。虽然男性乳腺肿瘤所占比例较低,仅为0.08%,特别是1 669例乳腺恶性肿瘤中,男性占15例,需引起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注意,不能因为少见而延误了早期诊断和治疗。

3.1 乳腺肿瘤年龄分布特点

研究显示,乳腺良性肿瘤3 182例(9~79岁),中位年龄30岁,从10岁以后良性肿瘤发病人数逐渐增多,50岁以后病例数显著减少,发病高峰年龄为20~29岁,此年龄段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高,一般认为雌激素水平越高越易患乳腺肿瘤[7]。乳腺恶性肿瘤从30岁开始逐渐增多,60岁以后又减少,发病高峰年龄为40~49岁,与国内研究者的结果相同[5]。此年龄段女性服用避孕药和外用雌激素的几率增加,与乳腺癌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7];也可能与该年龄段的女性接近绝经期,性激素水平波动、心情烦躁、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有关。据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报道,白人女性和非洲裔美国女性在50~59岁年龄段发生乳腺恶性肿瘤的几率最高[8],提示不同人种其发病高峰年龄也存在差异。关于年轻女性乳腺恶性肿瘤占女性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比例,各家报道不一,本文研究结果为9.5%,明显高于韩硕等报道的1%~3.6%[9],而低于何建芳等统计分析中的17.6%[6]。国外研究证明,美国年轻的白人女性中,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8]。由于年轻女性乳腺恶性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因此年轻女性乳腺恶性肿瘤构成比偏高值得注意,漏诊或误诊都将给患者带来极大危害。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红外线扫描、钼靶X线摄影检查、CT、磁共振和乳房肿块穿刺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诊断乳腺肿瘤的精度和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30~70岁年龄段的女性,建议定期至少每年一次的乳房检查,尽可能早期发现并确诊,提高治愈率。

3.2 乳腺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布情况

八年期间,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学类型构成有所改变,以纤维腺瘤最多见,纤维腺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瘤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余类型少见且构成变化不大。虽然纤维腺瘤与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之间没有明显正相关关系,但是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相关[10],本次研究发现导管内乳头状瘤呈增加趋势,应引起注意。乳腺恶性肿瘤组织学类型构成没有统计学的差异变化,仍以非特殊型浸润癌为主,并呈逐年增多趋势,其余类型所占比例有一定波动。

乳腺肿瘤的发生逐年上升,危害呈逐渐增加的趋势[11],提示乳腺肿瘤的早期筛查以及对乳腺恶性肿瘤的控制面临着巨大挑战。导致乳腺恶性肿瘤的因素较多,个体易感基因、基因组不稳定、雌激素暴露、饮食、代谢、情感等因素与乳腺癌风险有关[12-14]。2011年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报告指出,乳腺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低与不同的州、患者的社会地位和种族有关,经济越落后的地区,筛查检出率越低,死亡率越高[15]。所以应该大力宣传普及乳腺肿瘤的防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悦的心情,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一定要做好乳腺恶性肿瘤的高质量定期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Stewart BW,Kleihues P.World Cancer Report[M].Lyon:IARC Press,2003.188-193

[2] 何 君,王安荣,高亚礼,等.四川省2004年~2005年女性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09,22(2):179-181

[3] 孔灵芝,赵 平.中国肿瘤死亡报告: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0-131

[4] 张祥盛.WHO(2012)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2,19(6):397-398

[5] 陈小艳,宋文静.6 207例乳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09,36(9):797-800

[6] 何建芳,赵东晖,刘旭明.东莞地区6 242例乳腺肿瘤病理统计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06,33(6) :459-461

[7] 付晓静,林 昆,William W Au.乳腺癌发病相关因素研究现状[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24(3):182-184,188

[8] Desantis C,Ma J,Bryan L,et al.Breast cancer statistics,2013[J].CA Cancer J Clin,2013,doi:10.3322/caac.21203

[9] 韩 硕,陈佳鹏,何安光.1 413 例乳腺疾病的统计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4) :230-232

[10] 程 虹,戴 林,郭双平,等译.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8

[11] 杨 玲,李连弟,陈育德,等.中国乳腺癌发病死亡趋势的估计与预测[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6):438-440

[12] Palacios J,Robles-Frías MJ,Castilla MA,et al.The molecular pathology of hereditary breast cancer[J].Pathobiology,2008,75(2):85-94

[13] Garcia-Closas M,Hall P,Nevanlinna H,et al.Heterogeneity of breast cancer associations with five susceptibility loci by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J].PLoS Genet,2008,4(4):e1000054

[14] Garcia-Closas M,Troester MA,Qi Y,et al.Common genetic variation in GATA-binding protein 3 and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to breast cancer by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tumor status[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7,16(11):2269-2275

[15] DeSantis C,Siegel R,Bandi P,et al.Breast cancer statistics,2011[J].CA Cancer J Clin,2011,61(6):409-418

猜你喜欢
组织学乳腺年龄
变小的年龄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年龄歧视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算年龄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