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情况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4-03-16 07:51王立国窦艳辉中国药科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南京98南京宁海中学南京004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调查者调查结果学习者

王立国,窦艳辉中国药科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南京 98;南京宁海中学,南京 00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正在进入信息化和知识化的社会。信息与知识的快速更新促使学习的形式和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非正式学习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1]。非正式学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和今后踏入社会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非正式学习能力也是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满足自身发展的一种重要能力。

目前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情况如何?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呢?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对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情况做了问卷调查,希望以此了解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现状,该问卷调查主要从意识态度、主要形式、学习效果及阻碍因素等几个方面展开。问卷题目采用了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剔除了不合理的题目,形成了最后的调查问卷。

2 调查结果

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实际回收问卷230份,其中有效问卷213份,有效率为92.6%。其中男生占45.1%,女生占54.9%;文科占39.4%,理科占28.2%,工科占26.8%,其他占5.6%;大一占 5.2%,大二占38.0%,大三占34.8%,大四占22.0%。

调查结果的分析从大学生对非正式学习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主要形式、大学生对非正式学习的评价以及阻碍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因素四个方面展开。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2.1 对非正式学习的了解和认知程度

非正式学习通常不以获得证书、文凭为目的,也不存在鲜明的组织性与制度性,它的发生更多的是由于学习者自身的兴趣或需要。笔者设计了四个题目,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四种观点的看法来了解大学生对非正式学习的认知程度,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非正学学习认知程度调查 %

通过上述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非正式学习缺乏必要的了解,非正式学习的意识也不强。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非正式学习存在性的认识程度不足(如表1所示),有45.1%和11.7%的调查者选择了“赞同”和“非常赞同”,这两项占到了总数的56.8%。这说明近六成的大学生认同在课堂学习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学习途径,意识到了在正式学习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学习;但仍然有33.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9.4%的被调查者不赞同这种观点,这说明仍然有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非正式学习的存在,这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二是对非正式学习的特性不了解。在该次调查中,笔者设置了三个题目分别从学习目的、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的发起三个方面来调查大学生对非正式学习概念的理解,具体如表1中的题目2、3、4所示,认同(包括赞同和非常赞同)这种观点的比例分别为42.3%、42.2%、39.4%,说明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同上述的观点,大部分调查者对非正式学习的特点了解不够深入;三是对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对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因素调查中,有超过半数(56.3%,如图1)的大学生对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由于大学生长期受到正规教育的影响,自身缺乏对非正式学习的关注;另一方面,学校对非正式学习的宣传与支持力度不够。

2.2 非正式学习方式

相对于正式学习而言,非正式学习的形式更为灵活,它可以发生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每个角落,形式多样。学者余胜泉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将非正式学习组织形式分为四类:个体内省、双人协作、实践团体以及网络团体[1]。笔者根据这四种分类,设计了8道题目,来调查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形式。这八个题目所涉及的学习活动都是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具体的调查结果和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非正式学习方式调查 %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形式并非灵活多样,而是略显单一,主要集中在上网搜集学习资料和撰写笔记或网络日志这两个方面,如题目4和题目2所示,明确认同(包括“赞同”和“非常赞同”)这种观念的比例分别为49.3%和43.6% ,不足半数;其次是经常与他人协作完成某项任务,比例为42.2%,如题目6所示;而到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阅读专业书籍或文献所占比例才为三分之一左右;还有经常与别人交流学习问题、登陆网络学习社区与他人探讨学习问题仅为四分之一;而对于非正式团体的学习活动也仅为26.7%。这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更喜欢网络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如上网搜集学习资料、撰写笔记或网络日志,等,而对传统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如到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阅读专业书籍,等,并不热衷。这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上网条件的改善,学校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更多的学习者拥有上网的设备(如笔记本、平板电脑,等),使得学习者可以方便地上网;另一方面由于网上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使得学习者可以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

2.3 非正式学习效果

对非正式学习的评价,与正式学习评价不同,很难直接按照相对成熟的评价体系来对其进行评价,更多地是从侧面来调查其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非正式学习的评价,笔者从学习兴趣、学习的自主性、协作能力以及反思能力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具体的调查结果和统计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非正式学习效果调查 %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者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只有产生学习兴趣,才可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够维持学习的进行;否则,只能被动地去接受学习。但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如题目1所示,只有26.3%的调查者明确认为非正式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而有27.7%的调查者认为非正式学习并没有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认为非正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并没有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或者说效果不明显。学习自主性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做出有见解的决策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能够指导自己学习的能力,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如题目2所示,有40.3%的大学生认为非正式学习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这说明非正式学习对学习的自主性的提高具有正作用。协作意识与反思能力对学习者进行有效地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调查结果却不令人满意,如题目3和题目4所示,只有31.0%和35.2%的调查者认为非正学习提高了协作意识和反思能力,效果并不理想。综上所述,在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协作意识与反思能力等方面,非正式学习的效果并不佳。

2.4 非正式学习能力与学习氛围

由于非正式学习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与偶发性,因此,通过非正式学习方式获得的知识往往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而大学生在非正式学习中,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中,更容易分散注意力,受到其他干扰的影响,因此非正式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同时,也要求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做支撑,因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欲望,让学习者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调查影响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因素有哪些时(如图1所示),有超过七成(77.5%)的大学生选择缺乏非正式学习的氛围,有超过六成(63.4%)的大学生选择了缺乏相应的非正式学习能力。这说明在进行非正式学习时,大部分学习者缺乏相应的学习能力,同时又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的支撑。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笔者认为与学校教育不无关系。学校教育更强调正式学习,而缺乏对非正式学习的关注与支持。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而忽视非正式学习。同时,在另一方面,这也解释了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效果为什么会不理想这个问题。

图1 非正式学习的影响因素调查(数据单位为%)

3 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完善的策略

研究表明,人们获得的知识有80%来自于非正式学习,而只有20%来自于正式学习。因此,学习者首先必须要转变学习观念,正确认识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非正式学习的意识。另外还需要学习者自身具备一定的非正式学习能力,包括自主能力、自控能力及反思能力,等。因此,学习者在对非正式学习有了正确的了解之后,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及需求,寻求符合自身的非正式学习方法与策略,以提高综合学习能力,促进非正式学习的效果。具体而言,在非正式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应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与调节;同时,还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做中学”,这样不仅可以发挥主体性,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应经常撰写学习笔记,加强对学习的总结与反思,在总结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最后,还应使自己时刻与外界保持联系,不断接触新鲜事物,更新学习理念。

除了学习者自身努力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

3.1 丰富非正式学习的形式

目前,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方式还比较单一,为了丰富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3.1.1 将在线与非在线的非正式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非正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既包括传统的非在线的学习方式,如去图书馆或自习室学习、阅读专业书籍期刊、课余时间与他人交流,等,也包括现代的网络学习方式,如网络上查阅学习资料、登陆网络社区学习、撰写网络日志,等。通过前面的调查发现,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现在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线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而对非在线的学习方式有所忽略。所以,我们应该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将这两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优势,弥补其中的不足,使这两种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发展。

3.1.2 将各种学习模式相结合 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很多类型的学习模式,比如: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混合学习、分布式学习,等,我们应该在非正式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体验不同的学习模式,而不是仅限于个体的独立学习。这样,在非正式学习中,我们既可以进行接受式学习,还可以进行主动式学习;既可以注重理论的学习,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实践学习;既可以个体独立思考,又可以与他人协作学习,等。

3.2 创设非正式学习氛围

非正式学习除了依靠学习者的主动性外,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其顺利开展也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非正式学习氛围,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3.2.1 社会要积极倡导非正式学习,使非正式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具体而言,要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场所,拓展学习机会,让学习生活化,使学习者能随时随地学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而不仅仅局限在学校[2]。

3.2.2 创设非正式学习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气氛,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而且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具体而言,应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提供健全的配套设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学习制度,以促进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

3.2.3 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团体的管理和建设大学生非正式团体各种各样,性质各异,有积极型的、中间型的,还有消极型的。我们要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区别对待。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团体,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保护;对于中间型的非正式团体,要坚持正面引导,强化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对消极型的非正式团体要重在教育转化,争取其向中间型和积极型转化[3]。

3.3 搭建非正式学习平台

由于非正式学习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因此在非正式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往往具有“碎片化”的特点,比较零散,不成系统,不利于日后的学习与反思。我们可以搭建非正式学习的平台,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很好地保存下来,这对于个人知识能力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借助Web 2.0工具来搭建非正式学习平台。在学习平台上,学习者可以利用多样化的认知工具进行非正式学习。可以利用博客来管理知识和进行学习,使用Wiki来协作完成一项任务,利用微博实时分享学习与生活的点滴,使用Diggo来做社会网络批注,使用RSS来订阅自己所需的网络资源,等,这些都为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非正式学习越来越重要,对于大学生尤其如此。该文通过对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情况进行的调查,发现了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内在策略、外在策略两个维度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希望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

[1]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18-23

[2]侯英.基于Web 2.0环境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31

[3]赵镝,蒋雯.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机制探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55-57

猜你喜欢
调查者调查结果学习者
慢性肾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高校经营性健身房的作用与现状调查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芷江西路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九成人认为作风有改进
最新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