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萍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普通话越来越普及,建瓯方言面临危险处境,它正逐步淡出建瓯人的生活。针对这一情况,本团队对建瓯方言生存现状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村落。通过实地调查,利用问卷、采访等形式调查研究得出建瓯方言生存现状并归纳总结出如何保护建瓯方言,以期对其他研究者研究建瓯方言提供材料。
关键词: 建瓯方言 调查结果 生存现状
建瓯方言是闽语的一个次方言,因此,它的实词特点,跟闽语其他姐妹方言——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中(以永安话为代表)等,存在比普通话更多的一致性。但是,既然作为一个闽语次方言独立存在,它在实词特点方面,跟闽语其他姐妹方言,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闽北方言自身的特点。因此,调查闽北方言生存状况,尤其是建瓯方言作为其代表,具有刻不容缓的必要性。
一、调查及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看出,小学年龄段不会讲方言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1.普通话的推广使得小学生在校期间习惯使用普通话,对方言一知半解;2.部分小学生觉得方言难听,不愿意学习方言;3.学校和老师不提倡讲方言;4.家长没有教小学生说方言;5.大部分小学生认为讲方言不重要。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青年都能够听懂家乡本地话并且会说家乡本地话。但是在既可以使用本地话又可以使用普通话的情况下,选择使用普通话的人远远超过选择用方言交流的人,其中有40%的人居中选择普通话和方言混合使用。
通过这段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不论对于方言的了解还是方言的使用,都占很大的比例,而且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表示更愿意使用方言,对于普通话的普及,接收面积不够宽泛。此外,不难发现,在使用方言这一方面,年龄大的本地人远远高于年轻人。这说明普通话是近十年才大范围地影响年龄大的人,而且影响将持续下去。
二、生存现状分析
通过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推测出建瓯方言生存现状问题所在:
首先,小学生用普通话难以与习惯讲方言的年长长辈沟通导致方言无法在年轻一代流传,方言甚至会消失。从宏观角度看,小学生不会讲方言将使得该地区失去了地域的特色、民俗和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不利于语言研究,同时小学生容易因为不会讲方言被孤立。
其次,传统的乡音变了味道,它被贴上“土、俗”的标签,并成为“有无文化”的衡量标尺。打工返乡的青年们羞于它的腔调,刚刚入学的孩童在学会标准发音的同时,也在遗忘自己曾经熟悉的语音。方言的日渐式微,牵动我们的不仅是乡愁,它折射的也是一种地域文化自信的缺失,这或许是我们最该扼腕叹息之处。然而,从语言文字教育现状来看,各地对普通话的教学重视有余,而对方言的保护普及不足,以致方言面临沦落甚至失传的危险,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
另外,在此次调查过程中,不难发现,被调查人群依据年龄逐渐增大,对方言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大。无法熟练使用普通话的主要人群集中在中老年龄分段,其原因是这类人长期居住在本地,方言是他们交流的主要语言。青少年在校期间较多地使用普通话,这与近年来社会上大力普及普通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流动人口在本地区居住的时间不长,又以青年为主,基本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沟通。老一辈人受方言的熏陶较多,年轻人却更多地接触普通话,甚至有部分被调查者从小学习普通话,这些致使方言在年轻一代人中的应用相较年长者大大减少。两种语言都能熟练使用的以中青年居多。
最后,我们注意到,工作时沟通交流的语言使用情况,因为各人的职业不同而产生差异,学生因学校行为规范的要求频繁使用普通话,公务员群体为更好地与广大人民群众沟通并树立政府窗口的良好形象,也以使用普通话居多。在广大的个体户和工人中,由于生活工作环境与前两者相差较大,他们使用的方言的保存状况相对较好,使用率相对学生与公务员更高,但随着服务性行业中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这一情况会进一步改变。从总体上来说,无论年龄与职业的差别,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能基本听懂方言,完全不懂方言的人群较少。被调查对象大多更倾向于在工作场合和日常公共场合使用普通话,方便生活与沟通,而在家中使用方言的比例则有所增加。
三、保护措施
建瓯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大区别的特殊性。吴永焕先生曾说:“基于方言实际,结合方言相关文化因素,对方言进行合理保护,是人们在汉语方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如何保护建瓯方言?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主要的方法是:消除人为地摈弃方言的观念。
首先,需要本土居民打消建瓯方言无用的观念,培养他们正确认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许多人担心普通话不好不利于考试、找工作,毕竟推广普通话是国家明确提出的政策,因而人们在选择的时候往往将普通话与方言相对立。然而人们要正确认识到国家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为前提,而是为了社会交际的需要消除方言间的隔阂。但在方言区内部,方言仍应发挥其交际功能,并且有着深沉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其次,不能因为在现当代社会中存在偏差的认识,认为地方方言处于弱势地位,造成人为淡化方言的思想。语言是没有优劣之分的,那么方言本身就没有强势、弱势的区分,但由于各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各种方言的地位出现不平等的现象,政治、经济、文化强盛一些的地方,其方言变成了强势方言,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赵元任先生在《语言问题》中曾说:“从学术上讲,标准语也是方言,普通所谓的方言也是方言,标准语也是方言的一种。”
再次,建瓯各级政府对建瓯方言保护应加大关注力度,根据情况采取措施,深入挖掘建瓯方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建瓯方言进行保护,邀请一些会方言的老年人进行对话录制。通过对比将正确方言录制制成图书、DVD等送到国家有关部门保存珍藏。通过这种方式使中华民族的语言宝藏得到继承和发展,展现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在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最后,在各类传播媒体(电视、广播等)上,应该积极引导、提倡方言节目的播放,应根据建瓯当地的人口结构分布等情况,举办一些团体性的方言活动和比赛,以激发广大民众对建瓯方言的兴趣,为建瓯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并且根据建瓯方言的实用程度和使用范围等实际情况,为在建瓯当地工作学习的流动人口提供掌握建瓯方言、了解建瓯文化的机会。这减轻了群体间地域差异,减轻了地域歧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我国面积广阔,民族众多,各区域之间的地域性差异比较明显,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是当地的特有文化,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方言的生存状况受到普通话普及和推广的影响,许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说普通话而不会说家乡话了,还在坚持着说方言大部分是一些中老年人。虽然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是方言不能因此被抛弃,方言可以说是一个地域文化的代表性标志之一,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即使在普及普通话的今天,我们可以继续学习方言,将方言的优越性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潘渭水.闽北方言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周政.方言是地域文化研究的活化石[N].安康日报,2007.
[3]吴永焕.汉语方言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4).
[4]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