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表清,房 华,彭国珍
ESWL联合中药治疗上尿路结石160例
李表清,房 华,彭国珍
目的:观察体外震波碎石(ESWL)联合中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均行ESWL治疗,治疗组术后给予中药尿路排石汤口服,对照组对症处理;7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0.6%,总有效率97.5%,结石排净时间(4.2±2.2)d;对照组治愈率63.1%,总有效率82.5%,结石排净时间(8.9±3.5)d(均P<0.05)。结论:ESWL联合中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ESWL;尿路排石汤;上尿路结石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上尿路结石发病率远远高于下尿路。我们于2008年6月—2012年6月采用体外震波碎石(ESWL)联合中药治疗上尿路结石1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全组共320例,均行血尿常规、泌尿系B超、X线腹平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男102例,女58例;年龄17~68岁,平均41.2岁。肾结石5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8例,输尿管中段结石53例。结石直径(1.5±0.5)cm。对照组160例,男104例,女56例;年龄19~71岁,平均42.5岁。肾结石6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4例,输尿管中段结石51例。结石直径(1.4±0.6)cm。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ESWL方法 320例均使用HK.ESWL-109型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取仰卧位,输尿管中段结石在膀胱中度充盈的条件下采取俯卧位。冲击电压7~14 KV,频次60~80次/min。冲击次数根据结石的部位、大小、硬度而定,肾结石一般为1500次,输尿管结石约1800次。嘱患者多饮水、多活动,每日饮水量在2000 mL以上。1周后无效者行第2次碎石治疗。
1.2.2 术后处理 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止血、解痉、镇痛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尿路排石汤(自拟方)水煎服,1剂/d,分2次服,每次200 mL。组成:鸡内金30 g,金钱草30 g,海金沙(兑服)20 g,石韦30 g,枳壳10 g,小蓟15 g,元胡10 g,芒硝(冲服)10 g,甘草6 g,琥珀(研末兑服)3 g,三七粉(兑服)5 g。随症加减:无血尿者减小蓟;无绞痛者减元胡;发热加双花、蒲公英、黄柏。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1.2.3 疗效判定及指标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排石情况、排石时间及影像学资料(X线腹平片及B超),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订。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石排出体外,X线腹平片及B超复查显示结石影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排出部分结石,X线腹平片及B超检查显示结石较前缩小,或无结石排出,但X线腹平片显示结石下移3 cm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减轻,无结石排出,B超或X线腹平片检查结石无明显变化。
1.2.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共治疗2周,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n,%±s)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n,%±s)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n 160 160治愈101(63.1)129(80.6)a好转31(19.4)27(16.9)无效28(17.5)4(2.5)总有效率82.5 97.5a结石排净时间(d)8.9±3.5 4.2±2.2a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开放手术转为以微创治疗为主。目前,可供选择的微创治疗方法包括ESWL、PCNL(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微创PCNL)、URL(输尿管镜取石术)以及腹腔镜切开取石术等。ESWL非侵入性、无痛性的治疗方法,为多数上尿路结石的首选微创治疗方式[2]。
ESWL是20世纪80年代的高科技技术,早期ESWL仅能治疗约20%的肾结石,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ESWL治疗结石的适应证已经扩大到整个尿路。ESWL主要适用于直径<2 cm的肾上盏、中盏、肾盂结石和<1 cm的输尿管上、中段结石。其禁忌证包括孕妇、不能纠正的出血性疾病、结石以下尿路有梗阻、严重肥胖或骨骼畸形、高危患者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泌尿系活动性结核等[3]。少数病人ESWL治疗后,仍有血尿、肾绞痛、发热、输尿管内石街形成等并发症,如何加快碎石排出和减轻临床症状,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现代医学认为,ESWL治疗时的机械刺激可使局部出血、水肿,出现炎症反应,结石移动可刺激输尿管引起痉挛,发生肾绞痛。本研究治疗组采用ESWL联合中药尿路排石汤(自拟方)口服,可加快结石排出,减轻临床症状,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尿石症属中医“石淋”、“血淋”、“砂淋”范畴,多因湿热蕴结下焦,气滞血瘀,煎熬尿液,尿中杂质聚为砂石,其主要病机为下焦湿热和瘀血。尿路排石汤具有清热利尿、通淋排石、行气活血的功效。方中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能通淋化石,其中金钱草可以增加输尿管动作电位,并有利尿效果,有利于推动输尿管结石下移,促进结石排出;石韦利尿通淋;枳壳行气;芒硝泻下,能化七十二石;甘草缓急;琥珀活血散瘀、止血开窍,为利水祛浊之要药;小蓟凉血止血、祛瘀消肿,为治血尿之要药;元胡活血止痛,为治疗肾绞痛之良药;三七化瘀止血、活血消肿,能明显减轻局部出血、水肿。诸药合用,切合病机,能增加排尿量,加快输尿管的蠕动频率,消除局部炎症反应,促使结石排出,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提高了ESWL治疗的效果。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6-27.
[2]Sorensen CM,Chandhoke PS.Is lower pole caliceal anatomy predictive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success for primary lower pole kidney stones[J]?J Urol,2002,168(6):2377-2382.
[3]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6.
(收稿:2013-09-10 修回:2014-02-06)
(责任编辑 张亚强)
R693+.3
A
1007-6948(2014)02-0177-02
10.3969/j.issn.1007-6948.2014.02.024
海南省海口市中医医院外科(海口 5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