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燕瑜
(玉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校市合作 推进北部湾城市外语语言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
□汤燕瑜
(玉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语言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现代城市要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建设良好的外向型投资环境。本文以玉林市校市合作为例,分析城市外语语言环境建设现状,探讨如何发挥地方高校的优势,开展校市合作共建外语语言环境,提升城市国际形象,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校市合作;外语语言环境建设;人才培养
语言环境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环境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是互利的关系。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经济发展得以生机勃勃的土壤。一方面,经济发展影响到语言环境过程的形成;另一方面,语言环境建设又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应的外语语言环境建设包含了对适应经济环境发展的外语语言服务专门人才的培养的内容。在我国, 语言的对外开放重点体现在投资语言环境的建设上。对一个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而言,外向型经济人才的培养是建设投资语言环境的重心所在。外语语言软环境建设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外向型经济人才,如外经、外贸、外语人才的培养。发展外向型经济, 首先应当保有一定的外语专门人才, 这是涉外经济行为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一)玉林市外语语言环境现状
通过对玉林外语语言环境调研,课题组发现该市在语言环境建设中,尤其是外语语言软环境的建设方面未能适应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需要。城市在对外开放语言环境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1)城市公示语英文标识存在各种问题,双语标牌设置由于缺乏翻译术语标准的约束,无规则可言;各个主要道路的公示语五花八门,翻译不规范的现象随处可见。(2)课题组成员走访了市区的商店、餐馆、汽车站、火车站、旅行社、星级酒店等场所,调查对象包括各窗口行业的从业人员有硕士、大学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等,发现从事酒店、出租、邮政、电讯、旅行等行业人员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在工作环境中运用外语进行服务,外语素质普遍不高。(3)外语人才筹备量不足,尤其缺乏既懂国际经济运作,又熟悉东盟各国国情、文化、法律,而且又熟练掌握科技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缺乏面向东盟发展经贸合作的小语种人才与外语语言服务人才。(4)语言服务方面,专业翻译建构较少,语言处理服务缺乏标准和管理,尚未建立有效的语言服务系统和运作机制。
(二)构建玉林市外语语言环境的意义
玉林市位于泛珠江三角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节点。随着珠江三角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产业转移,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风生水起,以及中国——东盟“一轴两翼”经济合作区域化的推进,作为“4+2”区域的城市,玉林市经济发展的叠加机遇纷至沓来。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玉林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出了打造中小企业名城,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为玉林市新一轮的经济腾飞规划了蓝图。要实现这些目标,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社会语言环境建设。语言环境是“人力资本”,也是投资环境,具有经济价值。语言环境建设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林市当前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对外开放与发展关口,作为未来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将面向越加频繁的国际化区域性经济合作、国际事务往来、国际商务信息交流。因而,玉林市要加快城市外语语言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消除社会语言状况紧张,提升本市对外开放的国际形象,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一)校市合作共建语言环境意义
推进社会语言环境建设,需要集合社会各种资源与力量,尤其需发挥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合作优势。一方面,地方高校在人力、物力、技术、智力等方面具有自身优厚的资源,在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技术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智库”。充分发挥高校拥有的资源优势,更利于服务地方经济。而地方高校的发展,也需以地方资源为依托,它与地方社会是一种唇齿相依,共生、共存、共发展的互动关系。高校在服务地方的进程中不断深化自我,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地方亦须从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范围、更大的空间来谋划发展,要善于借助外脑外力来提升和发展自己,借助高校“智库”与资源,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提速快跑。
(二)校市合作共建语言环境实践探索
城市外语语言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对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有着直接的作用。城市外语语言环境建设应首先进行整体布局,校市合作,充分发挥地方院校的优势,推进社会外语语言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
1. 整体布局外语语言环境建设
玉林市语言环境建设需要解决地域经济条件下对外开放的语言环境建设规划,语言环境规范,语言服务环境体系建构,语言环境建设意识培养与语言服务专门人才的培养等具体问题。为加快语言环境建设进程,可通过校市合作形式,开展以下工作:
(1)政府主导,高校参与,共同探讨制定城市外语语言环境建设方案,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2)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环境需求以及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法典,在优先使用国家通用语的条件下,探讨玉林市双语标识环境及双语标识规范,针对玉林市路牌交通、重要公共服务部门、重要公共场所指示牌、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玉林市地图等,设置和规范双语标识。
(3)建构语言服务环境体系,基本内容包括:①公共信息服务,如构建多语种商务服务网络平台,政策、法规、事务流程等对外公开信息的双语发布,地方报道重要内容英文摘要,多语电话信息系统,公交车双语播报等;②语言处理服务,如设立定点翻译机构和团体,或设立翻译服务中心,开发辅助翻译/辅助阅读系统、资料查询/阅读、多语发布系统、提供的多语种对外标准术语服务,帮助解决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遇到的各种语言问题。
(4)宣传语言环境建设意义,培养市民外语语言环境建设意识。校市合作,深入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多语种外语服务咨询科普活动,推进社会语言环境建设。
(5)开展外语能力培训。首先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外语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全球化的战略眼光,为建设良好的外语语言环境服务。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外语培训教育,增加公务员、市民学习外语的渠道;为各行业和部门提供更好的外语水平测评服务,提高市民外语应用综合水平和对外交往综合能力,培养分布在各行各业的高水平、复合型外语人才队伍。
李: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2020年即将在上海市举办,作为本届大会的国际程序委员会(IPC)主席,您能谈一下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的基本情况吗?
2. 创新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在外语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上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结合专业人才需求及办学特点,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主体,社会和企业积极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1)政府是外语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组织者和规划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组织社会、企业和高校一起参与制定统一的外语人才规划和培养目标、培养目录和人才需求,加大投入资金并监督、指导高校开展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2)社会(企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是人才的使用者,与政府、高校保持密切联系,提出自己的人才需求,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供人才实践的机会和岗位,共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3)高校是外语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和主力军。以复合型外语语言人才培养为目标,更新培养方式,改进培养机制,强调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扩大人才培养规模,除英语专业外,加快培养小语种人才。通过人才培养主体相互协调,多方联动,目标统一,有规划、有组织地培养能够适应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外语语言服务人才。
3.加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多元文化教育
在高校外语教育中,要加强学生对东盟各国文化的认同,增加以文化认同理念发掘泛北部湾文化生产力的共识。北部湾是泛北部湾中国区域的一部分,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区域。那文化、儒佛文化、华人文化三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理念已成为泛北部湾区域性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和纽带,并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认同的文化的纽带。为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必须认同泛北部湾文化,在语言环境建设中,倡导推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建设理念,努力弘扬中华文化,同时要包容、尊重与学习外来文化,努力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消除多元文化社会语言生活的紧张,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进而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3. 校市合作实施路径
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地方院校本着服务地方,将人才资源优势、办学理念优势、产学研为一体的优势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积极探索校市合作的新途径、新方式:
(2)借助政府扶持,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教学调研基地,构建适宜外语人才培养的语言大环境,为培养外语人才服务。
(3)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探索语言环境建设,推进研究成果服务地方的改革发展,使市校合作成果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作为桂东南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师院在建设与发展中得到玉林市人民的鼎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在学院发展进程中,提供了政策、资金、资源的大力支持。学院也以创办优质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在发展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地方文化与培养地方人才等发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校市合作语言环境建设中,师院以经济博览会为合作平台,为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中国·玉林)培养翻译人才,协助市政府承担博览会口笔译服务、外商来访接待服务,承接博览会外宣资料,投资项目材料、地方电视台英文旅游专题节目、玉林优秀旅游城市指南的翻译工作;以科学研究为推手,先后承担了北部湾经济区语言环境建设,桂东南旅游景区公示语调查,会展翻译人才培养等省部级、厅局级和学院级重点项目研究,在中文核心期刊、学术期刊以及地方重要报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向市政府,献计献策,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城市语言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与材料支撑;与地方知名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构建校市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 “涉外婚姻文书翻译服务中心”,为市民与旅居玉林的外籍人士服务,展示城市窗口形象,对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员工开展多层次外语培训,开展玉林市外语服务周活动,为城市外语整体水平提升努力。学院积极培养了英、日、韩、越、泰等多语种人才,为地方培养了大批优秀外语人才在管理、翻译、旅游、经贸、教育等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校市合作共建城市外语语言环境,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与关注,得到市政府的肯定与表彰,地方媒体做了积极的报道。校市合作共建对玉林市外语语言环境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玉林市的对外宣传,提升玉林市国际形象,促进玉林市的对外经贸发展。在当前深化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进程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校市合作,构筑共同体,形成优势互补,为政府和企业对外宣传、介绍、招商引资提供新的国际化形象支持,为玉林市新一轮经济腾飞创设一个和谐、开放的社会语言环境。■
[1]董 红.规范成都市双语标语提升对外开放城市形象[J].成都大学学报,2002.7.
[2]李建平.泛北部湾文化参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与途径[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3).
[3]张伟,郑中原.国际化城市的语言服务环境建设思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 2004.12.
[4]曾毅平.语言环境也是一种投资环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1.
[5]中国玉林-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yulin.gov.cn/.
【责任编辑 谢文海】
Cooperation between Local University and Government in Languag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Language Personnel Cultivation
TANG Yan-yu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Language environment is closely linked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rn cities need to build good language environment. Taking Yuli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tuation of city foreign language environment, explores how to exercise the advantages of local university and cooperate with local government in languag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language personnel cultivation
local university-government cooperation; languag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ultivation of competent language personnel
F127,H319
A
1004-4671(2014)03-0038-04
2014-02-20
该文为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8FYY005)研究成果之一。
汤燕瑜,女,广西容县人,玉林师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