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

2014-03-12 23:16李光建
武术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传统武术发展

李光建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学、教育学、国学等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武术在国际、国内和学校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及目前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中国传统武术的现实环境,重点讨论了中国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传统武术 学校体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07—02

1 前言

中国传统武术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随着封建中国的落后、闭关锁国政策以及西方文明的强势入侵,传统武术受到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巨大冲击,其文化流失非常严重,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困惑,很多本应属于传统武术精华的劲力和技击韵味正被淡化或遗弃,已经处在现有体育项目的边缘地带。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体育成为当代中国传统体育体育学者的使命。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查阅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阅读有关专著,了解关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奠定理论基础。

2.2 同类比较研究法

是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性质相同的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加以比较,在比较中寻找事物的共同点。

2.3 异类比较法

异类比较法是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比较,通过比较表面相异的两类对象的不同属性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点,找出其中可供借鉴的地方。

2.4 纵横向比较研究

纵横向比较研究是对同一事物的历史形态进行比较也是对同时并有的事物进行比较。

2.5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其内在规律。

3 分析与讨论

3.1 传统武术在校园发展的困境

3.1.1 在武术开始被列入课程、编进大纲之中

学校教育中武术并没有真正普及。首先,中小学中武术的教学内容所占比例极小,不超过10%,一些学校至今压根没有武术的内容,纵使少量的武术课程,也被一些学校的老师擅自取消。可以说在初等教育中,武术正逐渐丧失其应有的地位,中小学教育是后期教育的基础,一旦基础丧失,中高等教育中武术教学难度会进一步加大,目前武术在学校教育主要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武术课程缺乏体系,套路简单。武术凝结了悠久厚实的思想文化,和哲学、军事、宗教、中医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渊源。目前学校的武术教材并没有相对统一的教材内容,已有的教材对于武术基础理论研究不足,重视实践轻理论、重竞技轻养生,在对学生人文精神、体育素质培养的力度上明显乏力。

3.1.2 学生在选择武术锻炼项目的时候,受“广告”影响较大

很多学生在面临中国传统武术与跆拳道、柔道的选择时择其后者。首先,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缺失;其次,中国传统武术在国际国内的宣传与“广告”推广上是不足的;再次,在学校教育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明显缺乏,恰中国便可以借鉴韩国和日本对其武术宣传的方法,通过舆论、媒体等媒介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之声。

3.2 武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武术由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与精神都在武术的精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武术同时对强身健体有着显著的功效,武术的道德也在不断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起到教人做人的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地位优势。同时因为武术神奇的强身健体功效,也为其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3.2.1 武术课程是壮内强外内外兼并的健身运动

武术强调的是内外俱练,身心双修。通过练习对外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特别是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长期锻炼对调解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气养血,改善人体机能和精神状态,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有很大的作用。

3.2.2 武术课程可以自卫防身

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都是以攻防的动作为主要内容,可以起到一定的自卫防身效果。这同其他的体育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他的体育项目能做到的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效果,却不一定在自卫防身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3.2.3 武术课程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

武术课程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武术基本技艺,而且能培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长期以来中华武术都有重礼仪、讲武德的优良传统。通过习武,让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可以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礼仪守信、宽以待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3.2.4 武术课程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武术项目的观赏价值很高,不论是技术动作的艺术美,套路演练时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还是团体竞赛时团队的团结一致的气势,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别的体育教学项目所无法企及的。

3.2.5 武术课程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交流

武学内容丰富,理论博大精深,功夫亦无止境。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交流体会。这不仅仅扩大了学生间的交往,增进了友谊,也丰富了业余生活。

3.3 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学习武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3.1 让学生学会基本功和基本动作

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武术教学应先从“基本”人手,后教学拳术和器械套路。“基本”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专项身体素质,提高基本动作规格,而且是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武术套路都是由基本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跳跃、平衡等单个动作组成的,基础是否扎实,动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以后教学武术套路的效果。endprint

3.3.2 重视武术基本理论的讲授

由于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善独立思考,喜追本溯源,要求从理论的高度对学习的拳术或器械进行概括,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又喜欢怀疑和争论,富于想象,常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传统武术在高校教育中的人格培养价值要讲求“仁、义、礼、信”的儒家哲学思想。要重视品德修养,把德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导致中国武术重德重礼的特点。要克己正身、重义轻利、谦虚谨慎,其理想人格是谦虚待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胸怀坦荡的“谦谦君子”。要和谐才是武术独特的价值取向,武术文化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和谐构成了武术文化发展的根本。

3.3.3 加强动作规范化训练,保持规定动作路线,做到程序规整

学校体育大纲的武术教材,通常由国家规定套路,作统一的动作要求。因此,程序规整是规定套路的一大特点,要求在演练规定套路时,必须完全按“规定”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动作规范训练。在教学中一些老师对动作规范要求不严,因而学生会出现各种错误,使动作“变异”,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教武术时,为了达到保持规定动作路线,一方面要求老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细看图文,搞清每个动作的运行路线和转体后的方位,做到示范正确;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专心听讲,认真练习,领会动作要领和攻防含意,发现某个动作路线出现差异,就必须注意在提高该动作规范性上上下功夫,纠正错误,反复练习,使动作准确无误。

3.3.4 传统武术的职业化

传统武术职业化的内涵通常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职业,其二是职业化。所谓职业,即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生活来源的工作(谋生手段)。而职业化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亦即一定群体在一定社会中共同从事同一类、同一性质的工作,其本质是劳务和商品化。体育领域里对职业化的内涵界定在国内外目前均未达成一致的定论,从职业运动员的本质属性即以体育为谋生手段来看,20世纪50年代我国优秀运动队成立时就有职业化的特征,只不过这种职业化是一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供给制的职业化,与世界范围的职业化相比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完整的职业化。在我国大学中,特别是体育院校要加强对传统武术学生的职业化改革,招纳吸收传统武术“苗子”对其职业规划。规划过程中要求从事传统武术的练习者或运动员由业余向职业发展,并以传统武术本质为内涵,通过市场机制充分体现运动员价值的过程,其本质也是劳务和商品化。传统武术职业化的必要性是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必须经历的过程。

4 结论与建议

武术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与宗教、民族风俗文化、地域特色相依相存、负载着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全民化发展中,其中的现代价值起到了决定作用。武术文化的价值是客观的,又是历史性的,同时以人们的实践为基础。大力发展传统武术,深度发展学校传统武术教育,是传承文化与发展学校体育的主体。弘扬中国传统武术精神,使之更加深入民心,中国传统武术必将迎来更加恢弘的时代。

参考文献:

[1]游伟东,毋洪飞.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传统武术发展
传统武术怎么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如何上好一节乡镇体育课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