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延萍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的源泉。脱离教材的教,那是无源之水。脱离课本的学,那是无本之木。一堂课的精彩莫过于“吹皱一池春水",而钻研教材对于课堂教学,犹如枕木之于铮铮铁轨,基石之于巍巍高楼。所以,教学之前,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才能较好地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这一汪“池水”微波粼粼,云影摇曳,浮光跃金。另外,教材的正确使用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保障,而深钻教材正是正确使用教材的前提。可见,教师深钻教材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否成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语文教材是供教师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工具。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充分利用这个工具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培养语文能力和方法,陶冶高尚情操。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不仅要用好语文课本这个课内教材,还要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课外教材。以教材为范例来引导学生学习,不仅要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更要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该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出发,考虑到孩子在其特定年龄下的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因素,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如果孩子在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学得非常愉快,轻松地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那么我们对教材的钻研和分析才是真正体现了价值。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教学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必须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求为目的;教师也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课标内容,这是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我们只有按照课标的规定和精神钻研教材、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做好教学工作。譬如,第一学段中阅读方面的目标有: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认识常用标点符号,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等。而第二学段中就有所提高,具体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教师只有做到了对自己教学学段的教学目标清清楚楚,才能明明白白教学,才能把握好教的尺度深浅。
教师钻研教材时要通读教材,从整体入手,浏览整册教材,把握教材的总体编写体例与说明、要求及教材的基本特点。接着要从模块钻研,以单元为单位,了解每个单元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再就是以基础训练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外延拓展。然后进行每篇课例的钻研,要一篇一篇地看,每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题眼,是中心概括,中心所在。对每篇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也要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它是钻研教材的导航,切不可小觑。对文章内容我们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先模拟学生阅读的过程。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不接触任何教参前心无旁骛地读课文,认真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融入到文本中,尽可能达到忘我,尽可能与作者融为一体,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共鸣。当心灵被文中的语言有所触动或震撼的瞬间,那就是文章的主题和精髓凸显的时刻。只有认真读了,用心读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正确地引领,得法地指导,恰到好处地点拨。
教师只有自己在钻研教材上做到深入浅出,才能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才能帮助学生找到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才能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母语,真正拥有母语;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艺术化。那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灵动和智慧,我们语文的教学质量才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