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语文课,必须进行课堂前的预习和准备,这样才能够保证语文课堂效率,而小学生对于语文的预习这一前奏部分很多时候不是得心应手,甚至是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提前预习,培养他们的语文预习能力,由此提高学习效率。而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教育越来越呈现出标准化的趋势,而课前预习也逐渐成为课堂前必做的工作。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高中生,做好课堂的提前预习工作,可以使得他们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课堂中对于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得心应手,不至于因为新接触的知识而无从下手。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更应该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教师要逐渐培养他们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教授他们合理正确的预习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知识。
在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广泛获取信息,比如各种字典、词典或者是其它同学的帮忙,教师应指导他们捕捉语文书本的关键信息,并加以正确的预习,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前的预习,充分做好新课程的准备。此外,要鼓励小学生善于倾听,努力让他们注意身边的信息,小学生在聆听教师讲解、同学发言和课堂讨论中发现自己预习存在的不足。
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善于引导他们积极发言,鼓励和支持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将语文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大胆提出来,由此发现自己预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正确思路,使得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发现问题是语文预习过程的奠基阶段,那么分析问题就涉及到预习过程能否有所收获、顺利进行。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首先对于一个预习的课堂内容在书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思考,形成自己对于新课程内容的理解,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达到预习分析阶段的成效。
在经历了发现、提出与分析问题之后,就进入了学习最后的成果转化阶段。这个过程中,预习能力的实现是顺理成章的事,此环节的关键是引导小学生在经历了上述过程后形成自己关于解决预习课堂内容的连贯性思维。解决问题只是形式,使学生将整个预习过程转化为自己所得,顺理成章地对语文知识进行扩展,形成和正式课堂内容一致的结果。
小学生的发展成长和个性得以解放的体现就是培养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在具体的语文课程中,能够做到自主进行预习。作为每个小学生个体而言,他们都有着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为此,教师应该指引他们把每节新课内容都看做是新鲜事物,教师要善于观察,鼓励他们自主预习,长此以往,让他们形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这样也就增加了他们对于语文的兴趣和爱好。解放小学生的个性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在教师的指引下,形成自己的合理的预习方式。
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而对于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来说,也需要教师积极利用有效的资源,整合操作,结合书本知识,亲自指导学生预习、教会学生预习,让学生感受实践带来的实效性,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对于学习处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更应该创设不同情境的学习画面,指引他们学会预习,从最简单的预习方式入手,慢慢进行提升。如教师在进行一堂语文课的授课前,可以以投影仪动画的形式让小学生初步了解课本知识和大体框架,然后列举出重点和难易点,一步步进行预习的指导。此外,让小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阅读文章,体会字词的用法,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朗诵,因为正确的朗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即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也是预习达到成效的一种好方式。
预习总是能够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好处,通过预习,可以发现课堂新内容学起来不再那么吃力。而教师应该善于表扬学生,让学生通过表扬感受预习带来的进步以及各种好处,从而激发他们对于预习的爱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课堂上,可以发现,课前提前预习的学生,他们总是能够积极踊跃回答问题,而那些没有提前预习的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将会大打折扣,这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小学生好胜的心理,他们都渴望获得教师的赞扬,由此一旦发现预习的好处,便会对预习产生兴趣,从而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家庭教育来说,是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二者必须同时兼备,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条件,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必要工具,由于语文的提前预习大都是在家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应该争取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预习中去。作为家长来说,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必须腾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这样孩子在预习的时候他们能够给予一定的跟踪和指导,提醒孩子善于发现预习的每一个细节和重点。当发现孩子每取得一个小的进步时,家长必须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和表扬他们,而不是总是挑毛病,进一步地为孩子预习做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家长合理以及科学有效的指导可以促进小学生的预习,使得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使得他们在课堂中学习起来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只要家长能够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督促和引导孩子,长此以往,学生的成绩不仅提高了,家长也放心了。
对于语文来说,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各种实践证明,那些课前能够及时预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取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而且上课的时候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能够积极踊跃举手发言。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新课程知识,这样,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授在给他们加深印象的同时,也使得他们学起来比较容易。教师在教授新课程内容的时候,如果学生没有提前预习,那么课堂效果则会不尽如人意,教师教起来也比较吃力,相反,学生提前做好课堂预习,不仅教师教授起来方便,而且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因此,做好语文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以及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佳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预习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课本内容,而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阅读可分为默读与大声朗读,无论是哪种阅读法,都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的条件下,学生难免会思考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课本《司马光砸缸》这一文中,小学生在阅读文章开端时,就已经迫不及待读到末尾,这种迫不及待正体现了题目的思维空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司马光为什么当时能够急中生智砸缸等一系列问题的思维空间引领小学生继续阅读下去,待阅读完成后,带着这些问题他们能够做好预习准备,遇到不懂的问题以待在课堂上及时提出,并通过老师找出解决方法,最终使得问题迎刃而解。
就预习来说,其最主要的就是让小学生自己会读书和学习。在不断的预习过程中,小学生由最初的不会看书转变为会看书,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经历着或慢或快的过程,最终达到会看书,使得小学生不仅掌握了看书的技巧,而且他们在看到预习这一好处时,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进行一门新课程内容的学习时,他们总是会自觉进行课前预习,以此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堂课下来轻松而快乐。因此,自主学生就成为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学生提前预习还能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预习过后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能够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使得小学生的自信心满满的,他们在预习的同时能够获得学习上的提升,还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扬,这就更加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得他们预习的动力越来越强。
小学生语文预习的重要性是多个方面的,小学生形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在语文课堂上的各种交流就会变得更加透彻,更加充分,思考也会变得更为深入,从而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使得语文课堂的探究学习更为深入和有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离开教师这一指导自己去读书和学习。新课标下做好语文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听课的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益。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工具,依靠这种工具,学习就会变得游刃有余,极大地提高学习成绩和课堂效率。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预习方式,不断尝试和实践,争取让预习达到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