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德育管理中的三大平衡点

2014-03-11 09:53黄维全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未来教育自我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就如何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德育工作这一宏大任务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做法,这些做法都是基于作者多年亲临一线的德育实践与经验并加以总结归纳而成。文章从班主任教育的宏观视角上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立足成长与未来教育并重。第二,推动活动与德性教育并重。第三,忠于教育并自我教育并重。

关键词:未来教育;德性教育;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70-03

笔者所在的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其本部为全国名校,但是个人工作实际一直在杭外所属的分校。自担任初中阶段班主任工作来,一直与全校有名的“贵族班”打交道。这些孩子有的家庭背景都很好,但学习压力轻;虽然简历上写满特长、荣誉,但是个人学习核心素质——基础非常弱,学习习惯也不够好;课堂注意力要集中相当困难,作业交齐也有困难;对待学习成绩的心态过于良好,总之,单从教学感受来说,会让执教老师头疼不已。针对这种情况,我的看法是,每个班级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平衡点,若能寻找到这个平衡点,德育工作成效必定有所凸显。本文以下就是主要阐述我的德育工作体会,以资分享,希望对更多的班主任有所帮助。

一、成长与未来教育的平衡

我们常说,中学六年决定未来的60年,而最为关键的还是初中三年,因为这是一生中成长变化最大的时期。这三年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将从根本上成为影响他未来面貌的要素。面对这一关键期,如何实现外在与内在的平衡,班主任德育的成效便显得尤为重要。生本教育理论认为,孩子在一个多同伴的、充满情感的、令人愉快的环境里成长与在一个相反的环境里成长将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班级作为孩子学校生活里成长环境的自然单位,它决定着真正意义上“青春发展”的内涵。

基于初中生的发展特点看,我个人认为初中三年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自我、友情、进步。一般情况下,物质条件很自信的孩子,学习毛病多,独独学习上比较自卑。因为在学习阵地中,他们是弱者,内心特别需要他人的鼓励与肯定。为此,我尽力想办法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位置或者一个舞台。于是我提出了以“发现自己”为德育目标,这实际上也是我对他们的一种鼓励。譬如开学第一讲,我就说“我希望在这里可以碰到令人欣赏的孩子,我不是只看他现在拥有的优秀,我所希望的是可以不断进步、不断解决问题而前行的孩子,我希望在这里可以遇到未来取得某一方面成功的人,特别是未来能影响我们这个国家命运的人物。”此话一下子把他们给震住了。再后来,我是不厌其烦地讲这话,看起来是蛊惑,但确实在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鼓舞作用。事实上,我把他们“抬”得高了,自然也可以有理由提出一些高要求了,久而久之,一些特别有心的孩子能自觉按我所说那样要求自己了。经过第一学年围绕“自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学生的自卑心态大大改变了,而这些变化成为学年最成功的德育实践。随着学生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开始向班级确立第二关键词目标,明确“与每位同班同学交朋友”成为成长与生活的第二重要主题,鼓励每个人多与同学交往,为自己赢得全班所有的朋友。怎么样才能交到朋友呢?我班借助学校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平台,开展集体性任务的竞赛、学习交流、最佳小组的优选等形式让许多胆怯的孩子走出只属于自己的狭小生活,寻找同伴的认同与分享成长的体验,极大地融洽了人际关系,许多孩子开始懂得“一个亲密无间的集体可以给人以力量”的道理。实际上,青春期发展特点决定了这一目标的实施是极有意义的。我们知道,初中时期,女生首先受到“青春发展”困惑的冲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很快让班级风气发生转向。而通过小组活动和“集体干预”可以将许多不同的孩子联系起来,让他们对彼此有更多的了解、认识、思考、比对;在其中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就获得一定的社会体验,如大量的知识与规则、风度、合作、解决方法、对待自身和同伴的成就的态度等等。比如,我班一个女生,学习心思完全找不到,通过她的同伴,她学起了武术,一下子精神状态就好了起来,如果当时没有这样的一个同伴,她的状况会相当糟糕。所以,如果让一个不善于交往、没有走出自我的孩子乐于同伙伴集体交往,就会自动地改变自己的所有态度,重新焕发活力。多与同学交往,多参加班级活动,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让青春期许多的困惑,比较好地得到解决。一个孩子有自己喜欢的异性,如果局限于他一个人自我的认定,局限于他与一位异性的交往,就很容易在感情上走得过近。但是如果有来自全班同学丰富的情感认识与判断,就可以帮助这个孩子减少这种依赖性,从而有效地避免陷入早恋。随着第二关键词的紧抓,我已经着手开始关注第三关键词。应该说,到初中二年级时,引导孩子关注内在的进步成为必然趋势。所以,我提出“进步是源自我内心的需要”——包括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业有要求,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认识,对自己的成长有更多的自信,对自己的感情有更高尚的期待。除此主题式的德育活动外,我班重点还在班级卫生落实上,重视自主式管理,提出“分工由干部,责任到个人,效果靠合作,监督凭教师,周期有轮流”,班主任的教导主义作风明显淡化下去。

与此同时,每周对全班同学的学习生活实践给出一份评价表,表中评价的内容包括运动与健康、文明与素养、劳动与卫生、学习探究与能力、时间利用与习惯培养,我只负责周末给每个人打出等级,让各位同学自己体会,体会不通者,可以主动找教师谈话,既让班级有了一种考核,也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也让老师有更多了解。实际上,这一做法,减少了作为初二的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抵触,减少了不少学生在初二对集体概念的散漫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举措使初二阶段的孩子更加重视反思,降低在初二学年生活里的盲目性。

二、活动与德育教育的平衡

“活动本身就是比较好的德育形式,”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教授曾指出,“最基础的德育活动不是靠我改造你,而是靠给你创造‘恒业,让你在最喜爱的有效的从业活动中,自己改变和提升自己”;“儿童天性得以启动和发展,形成美好本性的摇篮,很大程度决定了儿童自在的德性及其未来走向,并借以迎接社会对儿童道德成长的进一步要求。”由于孩子们的学习意愿不高,要掀起学习氛围的高潮并不容易。如果活动还缺失,对于一个班级,就意味着“囚禁与叛乱”。我的体会是“我不怕你乱,就怕你闲着无聊,精神空虚”。所以,我在班内积极开展了大量的学生活动:竞选班干部;竞选主持人;海选演员;小组主办班会课;小组承包班级卫生;小组管理全班;小组参加朗读活动;小组学习优化比赛;小组定期互评……我觉得这些活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比较好地展现了个体价值与提升了自我认可度;更重要的是把守住班级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光靠一些活动手段,也是无法长期有效地达到管理班级作用的。为此,我曾经深度思考过这点。我认为,一个班级要达到比较理想状态应该是需要文化引领的班级。我跟组内同仁经常交流工作时就提到了德育的价值性不在于管理得有多好,不在于学生是不是给你打满分,而在于你能不能给予孩子以思想的触动与心灵的启迪,只有“文化引领”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意义的成长。做了多年班主任会发现,工作会碰到许多超乎寻常的困难,但是最难的还是班级文化的渗透。为了形成更好的班级文化,我也可以说只能绞尽脑汁,见缝插针。我每带一届学生,都要请他们回来给新生上一课。这种现身做法更加容易感染孩子们,有怎样的过程就会有怎样的结果,现在用结果来反馈过程是很有趣味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成长经验的传递,其实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与引领。然后,我觉得建设具有深度文化引领的班级,是需要不断地给予理性资源与力量的。我的做法是在不同场合里,不断地借助各种微言大义启发孩子们。比如:在提到学习是重要的成长内容时,我强调:“没有什么比知识让一个人更富有魅力。”“课堂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往往能赢得老师更多的宝贵关注。”“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成功者,现在的任务就是让自己继续成功。比如让学习再获得成功。”在分析学习效果低与介绍学习方法时,我毫不客气地说道:“学习上的问题,30%是态度的问题,30%是毅力的问题;30%是方法的问题——所有的加起来就是习惯。态度不认真,方法过于简单,长期不改自然就变成了一种糟糕的习惯。”“解决学习问题的钥匙或秘诀在学习的过程中,弄清楚作业的目的,分析作业所用到的知识,总结错误所在的原因,准备下一次的认真,尤其是课堂的认真,坚持一周,或许比任何家教都有效。”“好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行为好比一只猴子只要找到了一片森林,就能自觉地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食物,不至于饿肚子。”在表扬班干部出色工作时,我这样评价:“每一个在此担当大任的人,必能在其他环境中担当更大的职务。”“勇于维护群体的正当利益,是现代公民的素质。”“一个人能够坚持一个学期甚至一年为班级服务(比如擦黑板),至少有三点了不起:第一,具备成功人士那种非凡的毅力;第二,具备伟大人物那种无私的心灵。第三,具备人类某种豁达的境界。”在告诉学生如何看自己的时候,我强调:“反复看看自己,总能找到一点比过别人的地方。”在鼓励孩子去欣赏其他人时,我指出:“如果没有勇气鼓掌,学会在内心里支持;如果没有力量帮助,学会在别的地方出力;如果没有遇到欣赏自己的人,学会相信天道酬勤。”在告诫学生如何看待班集体时候,我特别做了说明:“你反对我没有关系,但是你需要热爱这里,这里将帮助你赢得许多东西。”“爱你的班级,无论它是不是第一,是不是最棒的。只有当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最棒的时候,我们的集体才会棒。”“你应该在这里展现才智,表现热情,赢得友谊,获得快乐。”在说到班级同学关系时,我反复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四海之内皆兄弟,都是很难得的缘分。学校教育之所不同于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能与其他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而这正是家庭所没有的,虽然家庭里更温柔、更充满爱。我想,通过这些文化因子反反复复地渗透,使学生获得一些接近理性的思考,并不断把这些感触自觉转化成德性文化的因子,学会主动去发展和丰富自我,这才是真正的德育文化。在揭示校园学习生活的真谛,我引用了H·D·梭罗的一句话送给他们:“在最初慢慢地成长,好像与困难拼搏一样,就会成长得更结实更好,最终必会长成参天大树。”从而启发他们明白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在校园里,每一个错误都是一堂好课。endprint

如今,人们都认识到,学校教育的宗旨归根结底既不是关于应试的教育也不是关于素质的教育,而是常态教育、关于人的教育、生命力量的发现与发展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核心。而学校班级德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所有那些关于人的教育的基础,它虽然不是完善一个人发展的全部因素,但它却是决定孩子未来生命走向的最关键因素。

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平衡

倘若成为这样的班级班主任,面对困难,心理要做好最坏的准备;但是心里真正准备的只有一条:无论碰到怎样的学生问题,都需要把每个孩子看成是一个立体的人,他(她)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矛盾,不同的困难,不同的问题根源,不同的成长故事,在考虑到这个厚重背景后,然后想办法通过合理解决的途径慢慢解决,相信最终都会转危为安。一个真正建设好的班级,我个人觉得起码有三个指标来衡量:这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的面貌是阳光的;这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进步的;这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的行为是富有责任的。我在平时教育中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是比较严厉的,作风比较硬派,学生犯了错误,我一定毫不客气指出来,不管他的家庭背景、成绩、功劳如何;我要告诉学生的是,我在这个岗位上是有底线的。你可以不满意我,你可以投我的反对票,我也支持你投反对票,但是我觉得我的批评是对的,我同样会坚持下去。担当班主任后,我总是在想,我面对的是会思考的孩子,无论怎样,我希望我的所作所为能帮助他今日取得一些进步,或者能帮助他以后取得进步,即使他根本不领情。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清醒的是——许多的事情未必能马上得到学生的理解,许多行为未必能马上得到效果,但是请坚信作为德育教师自有他的重要内在价值。这是作为教师的自我教育中最重要的认识。根据我自己成长的体验与教育教学的经验,我发现——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教师价值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曾经因为你而得到一种特长,比如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写一手很漂亮的文章,获得一个健康的体魄;曾经因为你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人生观,比如说帮助她获得前所未有的自信、帮助她找到一份适合她的理想、帮助她顺利度过人生的困境实现了转变。许多孩子总是事隔多年后,才真切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有人说我做班主任经验丰富,我不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发言权,我只能说我对教育的反复理解和亲力为之的体验帮助我解决了许多困惑。确切地说,经验是经过犯下错误与不断地犯下错误之后才感悟到的教训而已。在此过程中,我也时常在思考:最好的教育(超越班主任教育范畴)应该是什么?我现在只能回答出它的两点:第一,做得更公平一些。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意大多数人的表现,比较少地关注顶尖的孩子。第二,考虑得更人性一些。孔子提因材施教,我们对此总是提出许多的质疑与困惑;但是我观看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后,才豁然开朗,真正读明白教育的真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2005年一位老教师送给我几句话:认认真真教书;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切关于教书过程中的委屈与不公正,其最终真相都会大白。这些话令我终生难忘,促使我经常拿来勉励自己在这样的岗位上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郭思乐.德育的真正基础: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J].教育研究,2005,(10).

[3]章夫,蒲薇.谁来为教育买单[M].台北:台海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黄维全,男,现为杭州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中学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未来教育自我教育
教育信息化时代下的个性化学习研究
自我教育视阈中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职校班级管理中如何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未来教室的构建及应用探讨
打造社交型高质量慕课平台
用大数据改变未来的学习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