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 磊
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的基础,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也会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让习惯点亮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生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阅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小学生大部分的阅读能力都很差,他们一般都爱阅读生活中流行的书籍,而有的流行性读物,含有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内容,因此,我们要不断挑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未知事物进行质疑、探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必须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去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热烈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想象的权利。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用彩笔特别标记出看不懂的地方,做好听课的准备。教师讲课时学生自己才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
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带好《新华字典》、《现代语词典》等常用的工具书,经常训练学生运用音序、部首、笔画等常用的检字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
对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每位教师都应向学生明确提出下列要求:不论是作业、课堂笔记或是其他形式的书面材料,都要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养成这一习惯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批改学生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教师在这方面更要做出表率,特别是上课的板书,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应充分利用这块阵地。
“勤学以储宝。”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语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多读多写。课内积累不需要多说,通过对课本精选的课文感悟,把握课文思想,接受文化熏陶,进行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书时,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可以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地摘抄,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段;可以批注,刚开始可以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慢慢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可以经常课外练笔,课外练笔的形式不拘一格:一段思想火花、一则日记、生活学习中的灵感、跟父母的交流内容、跟同学之间的一次误会等等。学生们投身其中其乐无穷,这种习惯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