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祥
一、恒定电流电路动态变化分析的基本要点
1.先分析电路结构,让学生明白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和连接特点,各电表测量的是哪部分电路的哪个物理量,对于复杂的电路还要进行简化。简化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点:①电流表视为短路,电压表视为开路;②画出等效电路图;③无电流的支路视为开路;④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是不变的。
2.明确常见电路中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变化关系:①当外电路中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总电阻会增大(或减小)。②开关的闭合使串联电路中的用电器增多时,总电阻增大;开关的闭合使并联电路中的用电器增多时,总电阻减小。③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是哪一部分电阻,以及该部分电阻在滑片移动时的变化情况。
3.判断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时,只需研究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或流过灯泡的电流的变化即可。
4.常见的思路是:部分电路电阻的变化→总电阻R总﹙R总=R+r﹚的变化→总电流I的变化[I=E/﹙r+R﹚]→U内的变化﹙U内=Ir﹚→U外的变化(U外=E-U内)。再结合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及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各支路电流及电压的变化。
二、应用举例
【例1】 如图1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和内电阻r恒定,R1、R2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当滑动触头从a移向b时,各电表示数如何变化?
解析:1.分析电路结构。
R2与R3并联,再与R1串联。
其中R3接入电路的是滑片到a端的电阻,其中V1、V2分别测路端电压和R2(或R3)两端的电压;A1、A2、A3分别测干路电流I、经过R2的电流I2和R3的电流I3。
2.当P从a向b滑动时 →R3↑→R外↑→I↓[=E/(r+R外↑)]
→A1示数变小→U内↓[=I↓r]→U外↑[=E-U内↓]→V1示数变大。
I↓→U1↓[=I↓R1]→U2↑[=U外↑-U1↓]→V2示数变大→I2↑[=U2↑/R2]→A2示数变大→I3↓[=I↓-I2↑]→A3示数变小。
【例2】 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当变阻器R1的滑片向左移动时,A、B、C三灯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
A.A变亮,B和C变暗
B.A和B变暗,C变亮
C.A和C变暗,B变亮
D.A变暗,B和C变亮
解析:1.电路的连接关系,R1与C灯串联后,再与B灯并联,然后与A灯串联,最后再与R2并联。R1接入电路的是滑片右侧的电阻。
2.滑片P向左移动时→R1↑→R外↑→I↓[=E/(R外↑+r)]→U内↓[=I↓r]→U外↑[=E-U内↓]→I2↑[=U外↑/R2]→IA↓[=I↓-I2↑]→A灯变暗→UA↓[=IARA]→UB↑[=U外↑-UA↓]→B灯变亮→IB↑[=UB↑/RB]→IC↓[=IA↓-IB↑]→C灯变暗。
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答案为C。
方法总结:1.滑片P移动,使R变化时,不能直接判断外电压,因为在U外=R外I中,R外和I都是变量,所以不能由此式确定外电压的变化。须先判断内电压,再由E=U外+U内确定外电压。
2.此类动态变化问题的分析,一定要掌握分析的顺序,一般是按局部(R的变化)→全局(R总、I、U外的变化)→局部(U分、I分的变化)的顺序来分析、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endprint
一、恒定电流电路动态变化分析的基本要点
1.先分析电路结构,让学生明白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和连接特点,各电表测量的是哪部分电路的哪个物理量,对于复杂的电路还要进行简化。简化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点:①电流表视为短路,电压表视为开路;②画出等效电路图;③无电流的支路视为开路;④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是不变的。
2.明确常见电路中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变化关系:①当外电路中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总电阻会增大(或减小)。②开关的闭合使串联电路中的用电器增多时,总电阻增大;开关的闭合使并联电路中的用电器增多时,总电阻减小。③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是哪一部分电阻,以及该部分电阻在滑片移动时的变化情况。
3.判断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时,只需研究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或流过灯泡的电流的变化即可。
4.常见的思路是:部分电路电阻的变化→总电阻R总﹙R总=R+r﹚的变化→总电流I的变化[I=E/﹙r+R﹚]→U内的变化﹙U内=Ir﹚→U外的变化(U外=E-U内)。再结合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及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各支路电流及电压的变化。
二、应用举例
【例1】 如图1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和内电阻r恒定,R1、R2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当滑动触头从a移向b时,各电表示数如何变化?
解析:1.分析电路结构。
R2与R3并联,再与R1串联。
其中R3接入电路的是滑片到a端的电阻,其中V1、V2分别测路端电压和R2(或R3)两端的电压;A1、A2、A3分别测干路电流I、经过R2的电流I2和R3的电流I3。
2.当P从a向b滑动时 →R3↑→R外↑→I↓[=E/(r+R外↑)]
→A1示数变小→U内↓[=I↓r]→U外↑[=E-U内↓]→V1示数变大。
I↓→U1↓[=I↓R1]→U2↑[=U外↑-U1↓]→V2示数变大→I2↑[=U2↑/R2]→A2示数变大→I3↓[=I↓-I2↑]→A3示数变小。
【例2】 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当变阻器R1的滑片向左移动时,A、B、C三灯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
A.A变亮,B和C变暗
B.A和B变暗,C变亮
C.A和C变暗,B变亮
D.A变暗,B和C变亮
解析:1.电路的连接关系,R1与C灯串联后,再与B灯并联,然后与A灯串联,最后再与R2并联。R1接入电路的是滑片右侧的电阻。
2.滑片P向左移动时→R1↑→R外↑→I↓[=E/(R外↑+r)]→U内↓[=I↓r]→U外↑[=E-U内↓]→I2↑[=U外↑/R2]→IA↓[=I↓-I2↑]→A灯变暗→UA↓[=IARA]→UB↑[=U外↑-UA↓]→B灯变亮→IB↑[=UB↑/RB]→IC↓[=IA↓-IB↑]→C灯变暗。
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答案为C。
方法总结:1.滑片P移动,使R变化时,不能直接判断外电压,因为在U外=R外I中,R外和I都是变量,所以不能由此式确定外电压的变化。须先判断内电压,再由E=U外+U内确定外电压。
2.此类动态变化问题的分析,一定要掌握分析的顺序,一般是按局部(R的变化)→全局(R总、I、U外的变化)→局部(U分、I分的变化)的顺序来分析、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endprint
一、恒定电流电路动态变化分析的基本要点
1.先分析电路结构,让学生明白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和连接特点,各电表测量的是哪部分电路的哪个物理量,对于复杂的电路还要进行简化。简化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点:①电流表视为短路,电压表视为开路;②画出等效电路图;③无电流的支路视为开路;④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是不变的。
2.明确常见电路中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变化关系:①当外电路中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总电阻会增大(或减小)。②开关的闭合使串联电路中的用电器增多时,总电阻增大;开关的闭合使并联电路中的用电器增多时,总电阻减小。③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是哪一部分电阻,以及该部分电阻在滑片移动时的变化情况。
3.判断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时,只需研究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或流过灯泡的电流的变化即可。
4.常见的思路是:部分电路电阻的变化→总电阻R总﹙R总=R+r﹚的变化→总电流I的变化[I=E/﹙r+R﹚]→U内的变化﹙U内=Ir﹚→U外的变化(U外=E-U内)。再结合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及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各支路电流及电压的变化。
二、应用举例
【例1】 如图1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和内电阻r恒定,R1、R2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当滑动触头从a移向b时,各电表示数如何变化?
解析:1.分析电路结构。
R2与R3并联,再与R1串联。
其中R3接入电路的是滑片到a端的电阻,其中V1、V2分别测路端电压和R2(或R3)两端的电压;A1、A2、A3分别测干路电流I、经过R2的电流I2和R3的电流I3。
2.当P从a向b滑动时 →R3↑→R外↑→I↓[=E/(r+R外↑)]
→A1示数变小→U内↓[=I↓r]→U外↑[=E-U内↓]→V1示数变大。
I↓→U1↓[=I↓R1]→U2↑[=U外↑-U1↓]→V2示数变大→I2↑[=U2↑/R2]→A2示数变大→I3↓[=I↓-I2↑]→A3示数变小。
【例2】 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当变阻器R1的滑片向左移动时,A、B、C三灯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
A.A变亮,B和C变暗
B.A和B变暗,C变亮
C.A和C变暗,B变亮
D.A变暗,B和C变亮
解析:1.电路的连接关系,R1与C灯串联后,再与B灯并联,然后与A灯串联,最后再与R2并联。R1接入电路的是滑片右侧的电阻。
2.滑片P向左移动时→R1↑→R外↑→I↓[=E/(R外↑+r)]→U内↓[=I↓r]→U外↑[=E-U内↓]→I2↑[=U外↑/R2]→IA↓[=I↓-I2↑]→A灯变暗→UA↓[=IARA]→UB↑[=U外↑-UA↓]→B灯变亮→IB↑[=UB↑/RB]→IC↓[=IA↓-IB↑]→C灯变暗。
由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答案为C。
方法总结:1.滑片P移动,使R变化时,不能直接判断外电压,因为在U外=R外I中,R外和I都是变量,所以不能由此式确定外电压的变化。须先判断内电压,再由E=U外+U内确定外电压。
2.此类动态变化问题的分析,一定要掌握分析的顺序,一般是按局部(R的变化)→全局(R总、I、U外的变化)→局部(U分、I分的变化)的顺序来分析、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