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关键点,科学有效创设情境

2014-03-10 09:15唐晓燕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关键点三角形图形

唐晓燕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情境教学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正因为这种教学方式简单、有效、易操作,很多教师都陷入了情境教学的误区,出现了乱用、滥用情境的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要正确地运用情境教学提升课堂效率,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教学关键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创设情境,低成本、高效率地让情境发挥最大的作用.本文笔者从课堂导入、思维激发和巩固练习这三个关键点出发,探讨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一、关注新课导入关键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知识的引入拉开了课堂教学的序幕,课堂教学能否引人入胜、学生是否能展开高效学习,都由此开始.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对于自己感兴趣或者较为熟悉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这就意味着在课堂导入环节,学生的兴趣点和新旧知识点间的连续性是情境创设的主要着眼点.

数学历史上不乏趣味故事,或展示数学家敏锐的思维,或揭示数学理论的产生过程,或体现数学知识的趣味应用,这些故事为课堂提供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材料,利用其创设趣味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他们带来积极的思维状态,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产生莫大兴趣,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知识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无理数》的时候,笔者就以“不可公度比的发现”这一趣味故事作为课堂导入,尽管希帕索斯的遭遇悲惨,但是在学生看来却充满了趣味性,他们很快就被故事吸引了,深深地沉浸在故事所营造出来的美好情境中.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开始正式讲授无理数,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提高.

整个初中数学从属于一个大的体系,各个知识点间相互联系,每一个新知识点都有其产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应该把握好新旧知识点间的联系,找准结合点,有意识地创设联系情境以旧知识点为铺垫导入新知识点,帮助关注知识的转化与过渡,建立起迁移的意识,做好学习准备.例如,为了有效导入“三角形中位线”,笔者请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画一个四边形,并依次连接各个边的中点,学生发现,无论四边形的形状如何,连接中点所得到的图形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学生的疑问中笔者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把握思维激发关键点

数学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过程,而且是思维能力的提升过程.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学生思维逐步开启并发展,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创造思维风暴,引导思维阶梯式发展,带领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构建和主动学习的快乐.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的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诱导其展开探索,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的点拨才最有效.笔者建议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层层设问、步步逼问的提问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状态迅速发展,由简单的单向思维逐步发展为多向思维,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同化和知识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有效提升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时,笔者设计了如此情境:首先取出硬纸板,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ABC,再在三角形的外面挖一个圆形小洞O,将三角形和小洞的位置都描绘在硬纸板下的白纸上,随后将纸板绕着O点进行旋转,在新的位置绘出△A′B′C′.问题1:两个三角形对应的边角相等么?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将△ABC旋转前后各顶点与点O连接,你发现了什么?经过观察、测量与讨论,学生很快归纳出了图形旋转的性质.于是笔者进一步提出问题2:假设E是正方形ABCD上(除AD边外)一点,以A为中心旋转90°,你能画出旋转过后△ADE的位置吗?问题3:你能否设计一个图形,让其围绕一点旋转60°后与自身重合?后面这两个问题是前面问题的引申,学生只有掌握了旋转图形的性质才能作答,问题层层深入,难度越来越大,还加入了实践操作的部分,让学生动脑又动手,一举两得.

三、抓住拓展练习关键点

课堂练习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通过练习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知识薄弱点,而教师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教学反馈,为进一步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这是一个体验、评价、调整相互作用的环节.要促进学生知识的不断内化,强化技能与方法的应用,教师就要进行高效率的练习指导,悬念情境的运用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这个要求.

所谓悬念情境,就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故意设计一个错误点,引导学生走入圈套,再通过自主分析找出错误原因,给出正确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对习题的选编和设计要具有针对性,熟悉学生易犯错的点,有的放矢,引出学生的典型错误,给他们敲响警钟,再鼓励学生展开讨论,深入分析错误产生的根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还是以图形的旋转为例,笔者给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图略):

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BC=3,将腰CD以D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至ED,连结AE,那么△ADE的面积是( ).

A.不能确定 B.1 C.2 D.3

很多学生都觉得这个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根据已知条件,无法确定梯形的腰长,也就无法确定△ADE边ED的长,自然三角形的面积也不确定了.此处,笔者并没有直接指出其错误所在,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这个图形的动画效果,学生惊奇地发现,尽管上下移动底边BC,但△ADE的面积并不发生变化.与之前的结论相互矛盾,学生立刻产生了一个谜团: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不变?它的面积究竟是多少呢?笔者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面积和图形的旋转找原因.当学生不再仅仅将这道题看成一条线段的旋转,而是从整个图形旋转的角度来求三角形的面积时,便会发现,原来△ADE的面积与梯形的腰并没有关系,只取决于上下底边的差值,这个例题绝妙地展示了图形旋转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情境既不能乱用,也不能滥用,教师要遵循把握教学关键点的章法,在课堂导入、思维激发和练习提升这三个关键点选择科学的方法,适当创设情境,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深化理解,实现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珍贞.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

[2]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6(2).

[3]张伟平.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中学数学月刊,2005(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键点三角形图形
聚焦金属关键点
肉兔育肥抓好七个关键点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分图形
画一画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医联体要把握三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