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军 姚国荣
宣城市泾县发展宣纸文化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主要包括雄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政府大力扶持等;为提升宣纸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打造国际化宣纸品牌,应以“红星牌”等著名宣纸品牌为主导在泾县创建宣纸文化产业园区,并相应配建宣纸文化旅游基地,形成宣纸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并使得宣纸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结构得到优化。
泾县是宣纸的发祥地。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泾县宣纸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以中国宣纸集团为龙头的一批生产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效应逐渐显现;先后形成了“红星”、“汪六吉”、“汪同和”、“曹氏”、“三星”、“曹鸿记”、“千年古宣”等十几个著名品牌,其中一家获国家驰名商标、六家获省著名商标认证,产品畅销全国和东南亚及欧美市场。特别是注册于1984年的红星牌宣纸先后三次蝉联国家金质奖,红星牌宣纸商标于1998年被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2年泾县宣纸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原产地理保护产品”。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又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依托宣纸独特的手工技艺和在书画艺术界的影响,泾县书画纸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书画纸生产营销基地。2010年,宣纸集团公司的宣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定为省级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种宣纸湿贴干燥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宣纸湿贴干燥装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生檀皮工艺的研究与创新列入省级攻关计划和重点科研项目;安徽省华盛纸业有限公司“喜梅”皱纹卫生纸获省著名商标。2011年,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入选省首批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名单。截止2010年,泾县共有宣纸、书画纸生产及加工企业250余家,其中宣纸生产企业14家(222槽)、书画纸生产企业160多家(460槽)、宣纸书画纸加工企业80多家;年生产各类宣纸850多吨、书画纸6000余吨及其加工产品500余吨;年销售额3.5亿元、利润5500多万元、税收3000余万元,年出口创汇500余万美元。全国各地建立经销网店300余处,直接或间接从事宣纸产业人员达2万多人。
第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宣纸的优良特性、高贵品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这些皆与泾县独特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泾县地处皖南山区,以丘陵低山为主,而山地和丘陵为宣纸重要的原材料青檀树的理想种植地。泾县地处中纬度南部,属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县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春来迟秋来早,年无霜期有250天左右,为宣纸的制造提供充沛阳光,更使宣纸原料又不至于在曝晒、曝雨、曝冻中风化或腐烂。
第二,独一无二的品质特色。首先,泾县宣纸以沙田稻草和青檀皮为原料、以传统工艺生产,成就了宣纸的正宗和唯一性。其次,宣纸具有独特性。一方面由于原料和工艺的特殊性,使它具备了“纸寿千年”的特质,其它任何一种纸与其不可比。再次,它特有的柔韧性和润墨性,使得中国书画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韵味,换在别的纸上就不行。最后,宣纸的文化性。它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千年记忆,皇家档案大都是用宣纸誊写的,中国历史相当多历史资料都记载在宣纸上。
第三,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艺术的更加繁荣,宣纸书画纸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和国宝“宣纸”的重视给我县宣纸书画纸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因为宣纸具有千年不腐的特点,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史料、古籍珍本等都会逐步被宣纸替代。
第四,丰富专业的人才储备。宣纸是泾县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产品,泾县宣纸产业中有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2人、中国文房四宝宣纸艺术大师3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民间工艺大师1人、民间工艺师11人、安徽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1人、安徽省民间文化传承人11人、安徽省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4人、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8人。
第一,门槛低,秩序乱。宣纸行业市场准入标准较低,加上大多数消费者鉴别能力不强,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的纸产品冒充“正宗”原产地宣纸的现象普遍存在,假冒“红星”商标和企业名称侵权案件屡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不仅给正规企业经营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损坏了整个宣纸行业的声誉和形象。
第二,平台缺,集散少。具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产品加工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宣纸书画纸及其产品加工集中场所。在市场营销方面,没有建立全国性的宣纸书画纸加工产品和文房四宝集散交易场所,没有划行归市的专卖场所。在宣纸、书画纸及其书画产品展示方面,也没有固定场所。这些平台的缺乏给宣纸书画纸的生产销售带来一定的制约,同时影响宣纸产业做大做强。
第三,挖掘浅,层次低。以“红星”为主的宣纸品牌效应缺乏深度挖掘,主要表现为:宣纸书画纸精加工程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对宣纸的历史文化内涵缺乏深度挖掘和利用,文化产品的种类较少、层次较低、品牌不响。同时在宣纸书画纸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和宣纸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等方面,宣纸品牌没有很好发挥以纸为媒、节会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
第四,龙头少,带动弱。泾县依靠中国宣纸集团,带动了汪六吉、汪同和等宣纸企业和160多家书画纸企业及加工业的发展,加工品上千种。但是,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和具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少。就全国而言,宣纸书画纸加工龙头企业也不多。因此,对整个产业的带动力不强。
第五,激励乏,规划差。虽然泾县先后制定出台了有关宣纸方面的发展规划和种植青檀林、长杆稻草规划及政策措施;宣城市也有《意见》表明“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打造10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谋划100个文化产业项目,培育20家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的发展目标,但没有具体的宣纸书画纸及文房四宝产业发展规划,没有相关配套的项目和激励政策措施,同时也没有宣纸书画纸产业发展组织机构的保障。
第六,生态损,环保难。宣纸产业是传统手工产业,与现代造纸排污的质与量均有较大区别,特别是耗水量大幅度超出机械造纸和完整处理原料加工过程中生产的造纸废水,必将增加企业投入,所以环境问题使传统宣纸生产受到了严重挑战,宣纸产业做大做强与生态环境合理保护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第一,完善并加强支撑宣纸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园区的创建营造良好的外部政策氛围。想要实现该目标,必须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从宣纸文化市场入手,建立相关的高契合度的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相关文化产业部门务必吸收借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将宣纸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政策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财政、税收、科技、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第二,建立健全的产业园区服务体系,进行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建设。这就要求依托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和特色产业群,策划建设一批包括公共技术支撑、投融资服务、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统计分析、人才培训等功能在内的宣纸文化产业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降低宣纸文化企业的创业风险和运营成本。鼓励设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基金,进一步完善宣纸文化企业融资担保政策,建立无形资产评估、担保、质押贷款机制,搭建多种形式的为园区和基地服务的投融资平台。
第三,加强对宣纸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宣纸品牌的培育和支持,为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从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拓宽投融资渠道、配套设施建设、新兴业态培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调创新,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鲜明企业或品牌,为宣纸产业园区、基地和集群提供强大的带动作用。
第四,促进宣纸文化与科技融合,为园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对此,必须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企业加速聚集,鼓励宣纸文化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养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发挥科技对文化产业园区的支撑作用;同时利用科技加强对宣纸文化的学术研究,提高文化的档次和科技的水准,并形成二者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