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8年,广东决策层就指出“今天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调整。”为促进产业成功转型,应该说,东莞地方政府在很多方面做了努力和尝试,简政放权、商事登记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东莞的经济活力。但是,在经历了连续4年的低速增长后,2013年东莞GDP增长9.8%,增速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面对这样一张成绩单,媒体为何发出质疑:“这是传统发展模式的复归,还是转型升级起了成效?”
多年来,东莞经济模式最大的要害在于经济严重依赖于外资,而外资往往只是将东莞当成一个生产车间,其核心部门不会迁至东莞,遑论企业总部。另外,自主品牌的缺乏始终是东莞经济的软肋,东莞民间也不具备创新发展的能力,很多老百姓靠收取房租照样滋润度日,没有动力走上自主创业的路子。无论是外资还是本地民资,东莞均缺少重量级的大型企业,至今仍面临着“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尴尬局面。
东莞转型之所以进展缓慢,并非是官方缺乏前瞻性,而是遭遇太大的既得利益阻力。如何在困境中完成“突围”,实现华丽“转身”,是东莞面临的重大课题。
(方正中期 邱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