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西:根本扭转经济刑法指导思想

2014-03-05 23:46陶卫华
中国民商 2014年3期
关键词:计划经济罪名市场经济

陶卫华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经济刑法,带有浓重的前苏联色彩,适应中国改革早期的所有制、计划经济和分配模式特征。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 必须端正的刑法指导思想。藉由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改革,我们的刑法基础思想,经济刑法,同样需要有适应性的变化,尤其是在梳理市场、政府关系中,要改造的法律相当多。

十八届三中全会布置"全面深化经济改革"开局之年,对民营企业、私营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厘清归位,将给市场法治环境带来哪些变化?企业家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与之相关的经济刑法又该做怎样的修正?《中国民商》对话著名律师陈有西,探讨上述重大改革话题。

改变所有制歧视的立法根源

《中国民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关法治方面的内容,您怎样评价?

陈有西:三中全会决议的内容尽管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确实已经坚守了继续改革的基调,守住了底线,我的评价是乐观可期待的。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理论提法,基点和主干已经树起来了。三中全会《决定》60 条里,有5 条是跟我们法律界有关的,就是司法改革的问题。5 条讲了8 个大问题,对全面启动司法改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关于落实宪法和宪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上配套的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人权的保障、法院的改革、律师制度的完善,真正实施起来,将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司法结构和司法方式,树立司法的权威。市场机制下,所有的政府行为要受司法审查,这一项基本原则也就确立起来了。

《中国民商》:您在这几年中接触了大量企业家案例,其中反映的问题是什么?《决定》是否对其中的某些问题作出了回应?

陈有西: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非常不好,这是有目共睹的。我曾经说过,我们的经济越开放,我们的政治理论,管理国家的理论,法律理论、宪法理念和我们治国的思想,反而越保守,所以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冲突越来越激烈。这种错位,最后挤在岩石缝里的,就是民营企业家。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深化,藉由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改革,我们的刑法基础思想,经济刑法,同样需要有适应性的变化,尤其是在梳理市场、政府关系中,要改造的法律相当之多。

在具体的案例中,我接触到很多政府单方违约,又用行政权力干预司法,为自己正名的情况。比如广东号称首富,上了福布斯排行榜的张克强案,他投资3.3 个亿到青海盐田去买了公司股权。这个公司原是云烟公司下面的子公司,是国企,原来谈好收购,愿意入股这个青海盐田的,到了总公司不同意,国企觉得有风险,不要了。以后他们就找到张克强,张克强看中这个项目,他也是风投的专家,觉得这个项目投下去很好,3 个亿就放进去了,搞的信托。然后这个公司一上市,3 亿多的投资,最高市值到了40 多个亿。这样云南方就觉得卖亏了,就以国有资产流失的名义,把张克强抓起来了。张克强现在已经被关了三年多。这个就是所有制歧视,打着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漂亮幌子,肆意撕毁合同,破坏市场平等竞争的环境,用所有制正义进行掠夺。《拿破仑法典》确立的主体平等、等价有偿、诚实信用、法律至上的原则,在中国经常被任意摧毁。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要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主体独立、主体平等。如果以主体歧视来抓经济,特别是刑法手段管经济,又是片面的歧视的法律观念,那么平等竞争的客观环境随时会被破坏,资源配置是依附权力,而不是依附于公平的法律规则的。法律就会破坏生产力,良性自由竞争配置市场资源的环境就不可能形成。

《中国民商》:这里面涉及到所有制的歧视和公有资产、私有资产的不平等对待和歧视。从法律层面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陈有西:比如说公有制,贪污罪,拿了国有资产500 万贪污,可以判无期徒刑,可以判到死刑。但是拿了私营企业同样的资产,我拿10 个亿,只能判15 年,判不了死刑。为什么?我们立了另外一个罪,叫职务侵占罪,不叫贪污罪。同样的行为拿私企的10 个亿,判15 年,拿国企的500 万可以枪毙了。我们还有一个挪用公款罪,最高也是无期徒刑。而拿民企的,挪用资金罪,最高10 年。我们总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殊不知我们的立法本身,法律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歧视的。歧视私有经济,民营企业是弱保护,公有制经济是强保护。另外还有国有资产流失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没有私有资产流失罪、私分老板财产罪。

这样的法律是怎么来的?从苏联学来的。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私有财产侵犯一下没关系。打土豪、分田地,本身就是要消灭私有制。资本的每个毛孔里,流着工人的血汗。我们的立法观念带了政治斗争的观念,"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所以美国法律、法国、英国宪法中,"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我们的《宪法》就要规定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我们整个立法指导思想出问题了。而宪法指导思想是哪里来的?是从苏联来的。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一句话,就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是消灭私有制"。

而邓小平提出了初级阶段论,就是修正为:我们最终是要消灭利有制的,现在还不行,要保护私有制。这一理论,在经济学圈子里接受了,法学圈子、法律条文上没有接受,没有改。所以"打黑",被打的都是私有制的代表者、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没有一个国企负责人。这就是意识决定行动,理论指导实践。民营经济的法律困境是根源性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通过30 年的经济基础的改革,社会主义"三大特征",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三大理论,所有制理论,计划经济理论和按劳分配理论,都已经全面地、根本性地发生了变化。私有经济已经大发展,浙江占财政税收的75% 以上供给主体来自于民营经济;计划经济已经从政府文件和中国宪法中取消,换之以市场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写进了分配制度中。保护财产性收入,就是保护资本获利。股市开放、期货开放,都是保护和支持资本获利。"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里,流的都是合法的血液"。endprint

但我们的执法指导思想没变,法律条文没有变。还是按照原来计划经济那一套。歧视私有制,区别不同的罪名保护公有制基础,限制市场流通支持垄断,废了投机倒把罪,换上非法经营罪;打击民间金融限制财产性收入,保障权力资源获利破坏开放竞争,我们搞了很多新刑法条文。同经济基础产生了非常大的冲撞。很多法律人士和司法人员,不懂政治经济学,不懂社会主义理论的变化,只会死抠条文,不知道这个立法的原理在哪里,为什么要立这个法律。导致立法、执法中都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经济刑法需要全面梳理

《中国民商》:近两年民营企业家入罪的情况非常多,为什么民营企业家频频面对法律方面的风险?

陈有西:中国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刑法》进行了八次修正,现在在搞《刑法修正案(九)》,仅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犯罪罪名,就有112 个。这112 个罪名,就是我们马路上到处是红灯。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执法"。因为立法非常严厉以后,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你要做一点事情,都会触犯到红线里面去,也就是犯罪。

在一个司法清明、司法人员严谨慎守的国家,这种罪名的细化,不会危及企业的运行和生存。对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本来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在司法腐败、寻租严重,以及司法人员法律素养不高、恶意执法泛滥的国家,这种罪名细化大大方便了构陷寻租的工具。大大增加了司法人员陷人入罪、进行权力寻租的空间。产生了大量的司法冤案。因为有了法律,用革命暴力掠夺已经不方便了,所有的财富转移,都会运用司法工具。冤假错案的产生,就不再是因为失误,而是故意制造财富重组空间。

比如我辩护的的一起电子商务案件,非常清楚是一个电子商务现代交易工具,地方政府和工商、公安却把它理解为是一个电子传销的行为来打击,作为传销罪判定。按照他们这个理论,马云的支付宝、余额宝也可以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定。一个案子,能够使12 万渠道商涉嫌犯罪传销,500 多人上网通缉,这不是执法出了问题,就是我们立法出了问题。法不责众,各个朝代,犯罪只能打击少数,震慑多数,哪有一个案子,就让12 万人犯罪的?但现在我们就是这样司法的。在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中,有112 个罪名,虚假注册资本罪、偷税漏税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寻衅滋事、假冒伪劣、知识产权犯罪……如果要搞你的话,查上一个月搞上5 个罪名是非常容易的。这样意味着什么?到最后就是执法者自由裁量,不查你就是功臣企业家,一查你就是笼中小鸟罪大恶极的罪犯。"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执法"就是这么来的。

中国的人才、企业家、大量资本为什么大批移民外逃?直接的原因是没有法律上的安全感,入狱的可能性太高。这不表示中国的中产阶级都素质低下容易犯罪,而是立法执法出现了严重的脱离国情现实的错位。这实际上严重压缩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活力,破坏了资源自由科学配置的市场经济的秩序,扼杀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民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刑法应该做哪些相应修改完善?

陈有西:刑法是国家所有法律体系里面最刚性的,后果也是最严重的,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最直接强烈的。它跟财产相关,跟市场相关,跟公司行为相关,同人的自由、财产、生命相关。

刑法里面的经济刑法,涉及到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管理法、市场保障法,最根本的,涉及到我们国家整个经济政策和政治经济学:我们要保护什么样的所有制,保护什么样的经济运营模式,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市场经济,从法律体系来考虑的话,主要是建立什么样的法律原则。这就是《罗马法典》、《拿破仑法典》即法国民法典里,几百年前已经确立的法律原则。有四大特征,是我们现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重点要考虑的立法原则。

第一个特征,主体独立,主体平等。不管国有主体、民营主体、外资主体、个人主体,各主体之间都是平等的,但是我们国家是不平等的,所有制歧视在法律上是公开宣扬并天天执行着的。公有财产强保护,私有财产弱保护。

第二个特征,企业自由,交易自主。我跟谁做生意,以什么样的价格成交,签不签订合同,股权愿不愿意转让,企业有经营自主权,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但是我们国家现在行政干预非常厉害,有些行政干预不听话的,就直接用刑法来干预抓人。检察长逼人在看守所里签合同,低价出让股权。

第三个特征,诚实信用、合同稳定原则。合同稳定,交易诚信,合同必须遵守,协议必须履行,一旦签订了合同以后,除非意思自主合意变更,都受法律保护,神圣不可侵犯。但是我们现在的合同被推翻,很多是用行政权力,甚至用刑法的权力来进行干预。

第四个特征,法律至上,社会公平。社会的公平,是要政府、要法律来守护的,如果法律没有一个超脱的权力怎么办?这也就是我们国家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立了280 多部法律,可以随时由一个省政府和高级法院发一个命令就废掉,这个合同的稳定性是没有人保护的。所以一些没有基本的政治常识的人,还拼命反对司法独立,以为司法独立会导致政权丧失,这是政治白痴的水平。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超脱公众的司法权在那守着,土地、矿山,政府作为卖方,他自己就是法官,他随时可以撕毁合同。法律的客观中立裁判,才能够保障社会公平和市场平等,才能够真正长治久安。而司法如果不独立成了权力奴仆,是不可能保障社会公平和稳定的。法院是守护法律的,最后的一关法院没法独立,他听政府的,还审什么呢?

所以,人类从《古罗马法典》、《拿破仑法典》开始,建立的主体独立、企业自由、合同诚信、法律至上这些原则,我们改革开放30 多年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四个原则不回归的话,我们国家怎么可能是法治国家呢?没有法治国家,就不可能是市场经济国家。因为市场经济基础主体是多元的,主体是互相独立的,是有一个科学公平的处理平等主体矛盾的机制的。这样公平的交易机制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经营自主权里的罪名可以合并减少endprint

《中国民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立法指导思想的变化该如何反映到我们的法律上?

陈有西:从我们刑法的修改、民法的修改、行政法的修改,有几个基础理论问题要解决。

第一要解决的是,必须毫不动摇地树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的宪法指导思想。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正如前面所说,我们刑法会怎样?--公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侵犯一点没关系。而集体、公有,是具象的,不是抽象的。不保护一个个具体的单体,集体就不可能真正存在。公有制如果不保护个人私有权,就会异化为官员所有、寡头所有、权力人所有。如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这是我们宪法、刑法指导思想中,必须要扭过来的。

第二个,计划经济立法思想要进一步清理。我们过去有投机倒把罪,投机倒把罪是有死刑的。当时在计划经济之中,我们的商品是不准流通的,是割裂的。省与省割裂,市与市割裂,江苏苏州的蚕茧不能卖到浙江的湖州,同一宁波市的宁海县的啤酒不能卖到象山县,有个市干部被动员必须买本地的香烟,市场是分割的。现在计划经济改成市场经济,所以刑法中"投机倒把罪"取消了。取消以后,留了一个尾巴叫"非法经营罪",就是投机倒把罪里变种改过来的。你的商品如果跨省经营跨区经营,没有经过批准,没有许可证,没有经营范围,打破了权力垄断,还是按照非法经营罪来判你。还有《反垄断法》,我们国家的垄断是政府的垄断、国企的垄断,我们的《反垄断法》是排除不打击的,保护的,我们的《反垄断法》是反外国人的,反我们的民营企业的。所以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以后,对流通商品这一块、非法经营这一块,刑法很多的原则都要修改,条款也要改。

第三,按劳分配的观念,慢慢转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重。保护财产性收入、资本获利、民间金融获利、风险获利、信息获利。这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倒买倒卖。所以这里面,关于刑法、民法、行政法修改的一个基本点,是要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三大特征: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进行清理和反思,通过30 多年的改革,经济领域已经全改了,经济性质方面的刑法必须随之进行全面清理。

《中国民商》:以您的经验和理解,有哪些罪名需要修改?

陈有西:所有制相关的罪名,如贪污罪和侵占罪这两个罪名应该合并起来,注册资本犯罪,通过修改公司法,也可以废除。受贿罪和商业贿赂罪也可以合并。受贿罪里面,还有哪一点不同?国家官员掌握国家公权力的,和作为非国有企业里一个老板的性质有点不同。国家人员、受委托从事公务人员、国有企业人员,这三者有不同,但是以企业所有制划分不同犯罪,没有必要,应当并轨。贪污罪、侵占罪、挪用公款、挪用资金完全是一回事情,不必要特别对国有资产强保护。

计划经济相关的罪名--投机倒把罪已经取消了,现在非法经营罪我们要不要搞?最近李克强总理已经讲到了注册资本犯罪,他说市场经济不需要这样规制注册资本。现在我们针对注册资本虚假注册,就有三个罪名。所以一些地方想整治企业家,找来找去没有罪名了,就找你这三个罪名,往往一拿一个准,80% 以上企业家抽查,资本都有虚假注册的。都是戴罪之身,笼里待宰的羔羊。所以李克强总理说这个法律规定不适宜了,一旦法律修改,很多人就没有罪名了。

实际上注册资本并不能证明企业资信,一亿注册,两亿负债,这个公司就是负资产,资信不如十万注册的公司。根本就无所谓的,像美国、中国香港就管现金流,管你每个月的资产负债表,你现金流是不是活跃,资金表里面是不是正资产。只有我们傻乎乎的一个计划经济的概念,就是看注册资本有多大,做生意能不能做得大。

还有一个计划经济管理的税收刑法问题,税收方面我们国家原来一直没有死刑的。后来税改实行增值税票和出口退税,出现了大量骗税,新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税制刑法的死刑。税收犯罪里实际上涉及到地税、国税和企业和个人权益分割问题。因此税制刑法也有很多问题,也需要重构。

还有企业经营自主权里的犯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虚假出资罪,公司法里面的犯罪,投资权、销售权、股权之争,很多是私营老板之间,内部就是一个民事纠纷能解决的,大家能和解的,我们没有必要用国家的公权,一定要把他抓起来判重刑。这是经营自主权里面的犯罪,好多罪名是可以合并可以减少的。还有分配理论相关的罪名里面,非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投资获利,信息获利,民间金融里面的一些孳息获利,都要进行梳理。现在集资诈骗罪判死刑很多,吴英被判了死缓,曾成杰就被判了死刑,安徽兴邦公司吴尚澧,安徽两级法院判的也是死刑,我在最高法院辩护,采纳我们意见,现在是发回重审审理中。金融问题,很多都是跟我们分配理论、金融管理相关的,这里面刑法的修改,也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民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法制结构,这里面也涉及到根本司法改革的内容,具体的步骤如何展开?

陈有西:我们发展市场经济,除了我们经济理论、政治理论、社会结构组织的理论进步,还有现在非常不被重视的,就是司法改革理论研究这一块。思想要解放,要有一种科学发展的观念,实事求是的观点,与时俱进的观念,普世价值的观念,宪政的思维。大家要有一个共同的规则标准。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启动我们的司法改革,到立法和执法同步捆绑起来进行改革。

一些法律原理,企业家的声音,能不能够上升到立法层面,让高层能够知道,这很重要。因为司法改革,也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出现那么多的案例,有各种正面反面的教训和思考,很多的教训。还有人民的启蒙,现在我们愤青很多,仇官仇富仇名人这种现象很严重。要能够让人民知道,法治理性管理国家的重要性。回到这个起点,经济和法律、法律和政治、政治和经济能够捆绑在一起进行设计,我们的国家才能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划经济罪名市场经济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旺角暴乱,两人被判暴动罪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刑法罪名群论纲*
重新认识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的关系*——兼论《刑法》第397条的结构与罪名
减少死刑的立法路线图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